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课件2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8890409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课件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5年高考年高考历史学科历史学科二轮复习课件二轮复习课件中国现代史部分中国现代史部分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9491949年年1010月月1 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始现代化现代化历史的进程。这是我国历史的进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逐步巩固制度建立和逐步巩固的历史,是我国的历史,是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和曲折发展主义建设开始起步和曲折发展的历史,也的历史,也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2、论体系逐渐形成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日臻成熟日臻成熟的历史。的历史。阶段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克服困难,巩 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一方面继续完成 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 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 (一)过渡时期:(一)过渡时期:1949194919561956年年一、政治一、政治1 1、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权的巩固、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权的巩固2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

3、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二、经济二、经济1 1、国民经济的恢复、国民经济的恢复2 2、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3 3、“ “一五计划一五计划” ”4 4、三大改造、三大改造三、科技成就与理论成果三、科技成就与理论成果1 1、两弹一星、两弹一星2 2、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的论著以及主张、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的论著以及主张四、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四、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五、外交五、外交1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阶段特征:在探

4、索中曲折前进,一方面党和人民积极 探索,努力工作,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 就;另一方面,党在理论上犯了“左”倾错误 因此探索中失误不断。 (二)十年探索时期:(二)十年探索时期:1956195619661966年,又年,又 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政治一、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二、经济二、经济1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2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国民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国民经 济调整济调整三、科技成就与理论成果三、科技成就与理论成果1 1、两

5、弹一星、两弹一星2 2、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论著以及主张、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论著以及主张3 3、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四、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四、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十年文革时期:(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196619761976年年阶段特征:内乱;同时党和人民不断抵制左倾错误 ,与反革命集团进行英勇的斗争,使文革的 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一、政治一、政治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二、科技成就二、科技成就1 1、两弹一星、两弹一星2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三、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现代社会

6、生活的变迁四、外交四、外交70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1978年年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全面 纠正“左”的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逐 渐完善;中国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国际地位 迅速提高。 一、政治一、政治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 2、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3 3、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二、经济二、

7、经济1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2 2、改革开放(农村、城市、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格局)、改革开放(农村、城市、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格局)三、科技成就与理论成果三、科技成就与理论成果1 1、两弹一星、两弹一星2 2、载人航天、载人航天3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内容及其意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内容及其意义四、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四、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五、外交五、外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

8、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 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 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9、: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 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核心点拨核心点拨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依据、内容、意义依据、内容、意义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一个政策和宗旨、两大杰出贡献、三个时一个政策和宗旨、两大杰出贡献、三个时 期和特点、四个具体表现、主要成就期和特点、四个具体表现、主要成就例 题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 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 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材料二 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 们走到一起

10、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材料三 值中美正式建立30周年到来之际,前美国总统卡特公布了自 己的日记。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 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去的平衡,既要与中国建立, 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材料三 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 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国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 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 。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 、繁荣而努力。2009年11月17

11、日中美联合声明(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2)在材料二中提到的“过去的时间”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推行 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有哪些?(3)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政策:联合中国作战。 原因:中国抗战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 成部分;中国抗击大量日军,有利于减轻美军压力。政策:敌视(孤立、封锁、遏制)政策。 根源:国家利益、社会制 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共同利益: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中美两 国发展的需要。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

12、敏感的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依存性 加强,需要政治经济合作。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1)20世纪世纪5050年代至年代至7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一五 ”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大跃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运动。(2)(2)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国 有企业改革有企业改革; ;邓小平的南方

13、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兴办兴办;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对外开放格对外开放格 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新中新中 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2)(2)

1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 展展; ;通讯工具的变革。通讯工具的变革。(3)(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 发展所起的作用发展所起的作用; ;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的兴起。必修2 核心点拨核心点拨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经验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经验 教训教训中心任务;建设速度;生产关系;建设道中心任务;建设速度;生产关系;建设道 路;依靠力量路;依靠力量 十一届

15、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意义的伟大转折指导思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对外关指导思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对外关 系、文化政策系、文化政策例 题材料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有一副清 明上河图,展示了宋代都城的街市。(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 的发展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特点:打破坊市的界限和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交易不再受官 府的直接监管,城市商业出现繁荣的局面。影响: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市民文化发函,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 要形式。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520 16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 多只能靠乞没有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 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室内住 在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 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又出现了怎 样的社会问题。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因素: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问题:贫困现象严重;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 生活条件差等。材料三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