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补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889423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补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补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补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补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补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补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补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补习 总线CPU M 接口I/O设备 建立整 机概念两个层次两个方面CPU整机概念硬件系统整机概念 逻辑组成 工作机制主要内容: 1、CPU (1)逻辑组成寄存器传送级:微操作控制级 :各类指令的流程微命令序列寄存器、ALU设置,数据通路结构 (2)工作机制指令的执 行过程微命令序列微命令产生方式时序控制方式:组合逻辑控制微程序控制 同步控制2、常用运算方法规则原码、补码一位乘法,原码、补码不恢复余数 除法,浮点运算法(1)基本概念 (2)半导体存储器的逻辑设计 芯片地址分配、片选逻辑、框图3、存储器4、总线 (1)基本概念 (2)系统总线:信号组成,时序控制方式5、接口 (

2、1)I/O传送的控制机制中断:基本概念、中断控制器与接口、中断过程(2)接口设计 接口组成、拟定命令字和状态字格式、扩展中断源6、常用外设原理(1)键盘:键码转换方法(2)CRT显示器:VRAM与屏幕显示的对应关系( VRAM内容和容量、地址组织、信息转换、同步计数 器的设置)DMA:基本概念、DMA控制器与接口、 DMA过程(软件扫描)(3)打印机:信息转换、调用过程(中断方式) (4)磁盘:信息分布与寻址信息、磁记录方式、 调用过程(DMA方式)、速度指标和容量指标第一章 CPU组织1.1 逻辑组成(模型机) 1、CPU数据通路框图(寄存器级)2、结构特点 (1)寄存器 独立结构 可编程:

3、R0R3、PC、SP、PSW 非编程:C、D、IR、MAR、MBR(2)ALU部件 作为CPU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输入选择器:选择操作数来源 ALU:运算处理 输出移位器:选择输出方式(3)內总线 单向数据总线(ALU总线),实现数据分配。(4)与系统总线的连接 由MAR、MBR实现连接。1.2工作机制用寄存器传送语言描述指令从读取到执行的整个流 程。1.2.1指令流程(寄存器传送级)拟定流程的关键:清楚了解数据通路结构熟练掌握基本寻址方式 1、基本寻址方式(模型机) 寄存器寻址 :R 寄存器间址 :(R) 自减型寄存器间址 :(R)、(SP) (用于入栈操作) 自增型寄存器间址 :(R)

4、+、(SP)+ (用于出栈操作) 立即寻址 :(PC)+ 变址:(R) 相对寻址 :(PC) 2、思路(2)分清源和目的,确定所采用的寻址方式 源在前,目的在后。 (3)按周期拟定分步流程(1)了解指令功能,具体完成什么操作 MOV:源数 目的地 ADD:结果 目的地 JMP:转移地址 PC RST:返回地址 PC JSR:子程序入口 PC,并保存返回地址 模型机允许:每一步完成一次从读出,并经数据通路传送的操作;或一次经数据通路传送的操作;或一次向写入的操作。3、例题 (1) MOV (SP)+ ,(R1); (2) MOV (R2),(SP); (3) ADD (R0) ,(R3); (4

5、) NEG R2; (5) JMP (R0); (6) JSR (R1)+; (7) JMP (PC); (8) AND (PC)+,(PC);1.2.2 微命令的产生方式 1、组合逻辑控制方式 (1)基本思想 综合化简产生微命令的条件,形成相应逻辑式,用 组合逻辑电路实现。执行指令时,由组合逻辑电路 (微命令发生器)在相应时间发出所需微命令,控 制有关操作。 (2)优缺点 优点:速度快。 缺点:设计不规整,结构零乱,不易修改、扩充指令系统功能。 (3)应用 用于高速计算机及小规模机器中。2、微程序控制方式 (1)基本思想 1)将微命令以代码形式编成微指令,控制一步操 作; 2)若干微指令编成

6、一段微程序,解释执行一条机 器指令; 3)微程序事先存放在控制存储器(CM)中,执 行机器指令时再取出。 注意区分: 微指令:机器指令 :产生微命令,控制完成机器指令功能的 一步操作。 实现指令系统功能所规定的一种操作。微程序: 工作程序 :包含若干微指令,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包含若干机器指令,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CM: 主存:存放微程序,位于CPU内。 存放工作程序,位于CPU外。 (2)优缺点 优点:结构规整,设计效率高,性价比高,可靠性高,易于修改、扩展指令系统功能。 缺点:速度较慢,执行效率受影响。(3)应用用于速度要求不是很高、功能复杂的机器中,特别 适用于系列机。1.2.3 时

7、序控制方式掌握定义、特点、应用场合。 1、同步控制方式 (1)定义:各项操作与统一时序信号同步。操作与时序信号的关系同步控制方式 异步控制方式 (2)特点:1)有明显时序时间划分;3)各步操作的衔接、各部件之间的 数据传送受严格同步定时控制。2)时钟周期(节拍)时间固定;(3)应用场合:用于CPU内部、设备内部、总线操作(各挂接部件速度差异小、传送时间确定、传送距离较近)。2、异步控制方式 (2)特点:1)无严格时钟周期划分; 2)各操作间的衔接、各部件之间的 数据传送采取异步应答方式 。 (3)应用场合:用于异步总线操作(各挂接部件速度差异大、传送时间不确定、传送距离较远)。(1)定义:各项

8、操作按需要安排不同时间,不受统一时序约束。主设备: 从设备: 申请并控制总线的设备。 响应主设备请求的设备。 3、同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 (2)总线周期中插入延长周期。(3)同步方式引入异步应答。(1)不同指令安排不同时钟周期数。(扩展同步方式)1.3 运算方法与运算器 1.3.1 运算方法 1、原码一位乘法 (1)原码运算 操作数和结果用原码表示,绝对值参加运算,符号 单独处理。 (2)算法规则 用乘数末位作判断位。 2、补码一位乘法 (1)补码运算 操作数和结果用补码表示,符号位参加运算。 (2)算法规则 乘数末位设置附加位,两位判断位。 3、原码不恢复余数除法 算法规则:根据余数的正

9、负决定上商及下一步操作 。4、补码不恢复余数除法 算法规则:根据余数与除数同号或异号决定上商及 下一步操作。6、浮点运算 加减法运算过程: (1)判操作数是否为0。 (3)尾数加/减 (2)对阶 原则:小阶向大阶对齐 操作:小阶增大,尾数右移(4)结果规格化 左规(尾数绝对值小于1/2):尾数左移,阶码-1 右规(尾数绝对值大于1):尾数右移,阶码+1 1.3.2 运算器1、硬件组成 运算器 全加器 串行移位器 ALU输入选择器 ALU部件 寄存器 并行加法器 加法器输入选择器 进位链 并行 分组2、进位逻辑 写出任一位Ci 的进位逻辑。 (1)串行进位 (2)并行进位 (3)分组、分级同时进位 (分段写,直至Ai、 Bi、C0 )1.4 其他基本概念(1)溢出及判断方法、扩展操作码、地址结构、 隐地址、显地址等 显式 I/O指令(2)I/O指令的设置 隐式 I/O指令(3)I/O指令的功能扩展 I/O指令中留有扩展余地 用通用I/O指令或MOV指令访问接口中的 控制/状态寄存器 (4)主机对外设的寻址方式 单独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端口地址) 统一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总线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