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885557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www.K应激相关障碍n 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 下引起的精神障碍。n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 性体验有密切关系。n以青壮年发病多见,男女性别相近 。精神应激的一般反应特点n心理反应(焦虑、抑郁) n躯体反应(交感或副交感) n心理应付方式(有意识的)和防御机制(无意 识的) n求助、解决问题、适应或面对现实、发泄或倾 诉、回避、接受或推卸责任;过度使用成瘾物 质、攻击、自伤或自杀等 n压抑、退行、否认、投射、反相形成、合理化 、升华、置换、认同等应激相关障碍n一、急性应激障碍n二、创伤后应激障碍n三、适应性应激障碍急性

2、应激障碍n临床特点- 急剧、严重的刺激 n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n精神运动性兴奋 - 行为盲目n精神运动性抑制 - 木僵n其他:意识清晰度下降、注意、定向、片段的精 神病性症状 n症状于24-48H开始减轻,持续数小时或一周, 不超过一个月 急性应激障碍n诊断和鉴别诊断 n严重的精神应激事件 n应激后数分或数小时起病 n主要两种临床表现(兴奋或抑制) n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n与器质性、心境障碍、癔症鉴别 急性应激障碍n治疗 n减轻情绪反应(心理和药物) n学习面对应激事物 n使用有效的应付技能 n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n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

3、持续的精神障碍 。如:战争、事故、绑架、强暴等n特点:1、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 影响n 2、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 或威胁n 时间: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如几天, 几星期,一般于6个月内出现。n 发生迟、消退慢,超过1/3的人终身不 愈n 可见生物学的改变PTSD的发生机制n创伤性事件 n易感素质 n创伤后因素创伤性事件n是PTSD的必要条件; n事件的性质主要是天灾人祸; n暴露强度,不少研究提式暴露强度与PTSD 发病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二、易感因素n1、遗传因素n 种群:Norris调查了1000名成人,暴露于创伤 性事件的白人多于黑人,年轻人的PTSD患病率最 高;Garris

4、on在Hugo飓风发生一年后调查了1264 名1117岁青少年,PTSD的患病率在白人女生最 高(6.2%),白人男生次之(4.7%),黑人男生和女 生分别为3.8%和1.5%。n2、神经内分泌 nHPA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n3、神经生化n应激系统、DA、 5-HT、中枢氨基酸等失调 n4、脑结构及功能变化n 前额叶、杏仁核、海马的异常n5、生理:LTP的研究 家庭、社会心理因素n素质与应激损伤的问题n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具 有神经质倾向、内向性格、有精神障碍或 物质滥用的家族史。 n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既往有创伤暴露史 、创伤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 家境不好、身体

5、健康状态欠佳。创伤后因素n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感 n是否脱离创伤情境 n干预措施是否及时 n是否有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n是否具备有效的应对的策略三、流行病学n性别:女性的PTSD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 暴露于同一创伤性事件后女性的PTSD患病 率明显高于男性。n 地震受灾者3个月内PTSD发生率男性为 13.5%,女性为24.7%。n 1987年研究发现,美国的越南战争退伍 老兵中,终生患病率男性为31,女性为27 ,男性和女性的时点患病率分别为15.2% 和8.5%;PTSD流行病学研究n 美国Kessler的研究表明,社区中有36.7%- 81.3%的人有过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经历,PTSD

6、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5,女性为10.4%,总体为 7.8%; n Madakasia 等人对自然灾害后的PTSD进行了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灾害后的PTSD的患病率均超 过30; PTSD流行病学研究n国 内n张本等调查了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23出现 PTSD;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 ,33:111114) n张本等用CCMD-II-R调查了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 1813人,现患率为9.4;(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 ,32:106108) n刘光雄等调查了车祸事件后的人群,结果发现有40.7%的人符合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38.3%符合 PTSD的诊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6:

7、1820)n汪向东等调查了张北地震受灾人群,3个月 和9个月后的发病率分别为18.8%和24.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334336 ) n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其他自然灾害的 PTSD流行病学资料; n也没有关于其他创伤事件和社区人群的调 查。nBlanchard 的研究发现,交通事故与PTSD 密切相关:n46% 的交通意外受害者符合急性应激障碍 的诊断条件。n20%的交通意外受害者会有PTSD的症状, 但没有达到诊断标准。 n11.6% 因为交通意外受害的年轻人(21到30 岁)会患上PTSD。预后四、临床特点n1、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梦境、或由相 似的境遇诱发;

8、n2、持续的警觉增高(睡眠、激惹、注意力、惊 觉);n3、持续的回避;避免回想;回避相似情景、人 和物 ;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 n4、情感麻痹 交往减少、待人冷淡;兴趣减少 变窄 ;对未来失去信心五、诊断和鉴别诊断nDSM-IV n1、症状n2、病程 延迟发生(半年以内),已持 续三个月(DSM-IV:1M),可长达数年(如 唐山地震调查)n3、社会功能受损 治疗策略n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nPTSD患者的治疗 n心理治疗 n药物治疗 n治疗指南心理学解释n研究者们对PTSD的心理学解释十分多元化 ,包括心理动力理论、学习理论和认知理 论。在近代临床医疗中,认知理论的发展 是比较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

9、。因此,PTSD 的治疗也主要偏重于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 治疗。社会认知理论n社会认知理论的重心放在对创伤信息的认知加工 上,Horowitz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代表者。 nHorowitz认为认知加工的原动力,是要把新信息 整合进预存的认知模型。经历创伤后产生了信息 超负荷。关于创伤经历的记忆、想法和表象都不 能和当前的图式相融合。心理防御机制开始发生 作用,把超载信息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人有完 形倾向的动力,想把与创伤有关的信息和预存模 型整合,导致心理防御机制崩溃,创伤信息重新 进入意识层面,形成闪回、恶梦等。Foa 的认知理论nFoa认为经历创伤后,记忆中形成了一个恐惧网络 ,这个网络包括以

10、下三种信息:(1)创伤时间的 刺激信息;(2)创伤在认知、行为和生理上的反 应信息;(3)刺激与反应联系起来的信息。 n诱发性刺激,譬如与创伤有关的情况和物件,会 激活恐惧网络,使网络信息进入意识。于是PTSD 就会有侵入性的记忆症状。逃避症状的出现,是 力图压抑和避免这种网络的激活的结果。如果恐 惧网络成功地整合进已有的记忆结中,创伤问题 和PTSD就会迎刃而解。学习理论nPTSD的学习理论沿自Mowrer的双因素理论 (Two Factor Theory)。他认为恐惧是由条件 交替学习得来的。经过泛化和二次交替学 习,其他相关的刺激也可触发恐惧。随后 ,会比反应通过操作性条件学习原理得到

11、加强,成为患者行为的一个重要表征。暴 露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就是根据学习理论 治疗PTSD。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CISD)nCISD 分三部分:n 情感渲泄 n 治疗师的支持和安慰 n 调动资源时间n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的干预时间 ;6周 之后效果甚微 n对象:亲历者n 旁观者n 亲历者亲属n 救援人员晤谈种类n 有三种晤谈:n 现场或临近现场的晤谈n 非正式减压n 正式CISD现场或临近现场的晤谈n治疗师的角色是观察员/顾问,观察急性反 应的发生、发展过程n花时间与休息者呆在一起,允许其渲泄情 绪、出现情绪反应 n评估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鼓励, 并建议哪个组或个

12、人需要休息 非正式减压n通常在紧急事件后数小时进行 n经常无领头人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n可由参与的个人自发进行 n非正式减压正式 CISDn正式的CISD通常由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 员指导 n在事件后24至48小时进行 n治疗师对群体动力学必须有全面的了解 n治疗师必须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很好的理 解 n不在第一个24小时内进行 n对灾难现场的所有人必须强制进行正式的 CISDCISD的阶段n 阶段1 - 导入期 n 治疗师的自我介绍 n 描述CISD过程中的规则n 小心解释隐私问题 CISD的阶段n 阶段2 - 事实期 n 请参与者描述一些有关自己、事件及其在 紧急事件中所进行的活动的情况 n

13、 询问参与者在处理紧急事件的过程中身处 何处,所听、所见、所闻及所做 n 每人都要轮到,使整个事件重现眼前 CISD的阶段n 阶段3 - 感受期 n 询问与感受有关的问题n* 发生紧急事件时你有何感受? n* 你现在有何感受?n* 在你过去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 CISD的阶段n 阶段4 - 症状期 n 参与者描述其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征的表现。 n 询问参与者在紧急事件过程中体验了什么不同寻 常的事情。n 你现在正体验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 n 自从紧急事件发生之后,你的生活发生改变了吗 ?n 请参与者讨论其经历正导致其家庭、工作或生活 发生什么变化。CISD的阶段n 阶段5 - 辅导期

14、n 治疗师介绍应激反应综合征 n 强调这是对紧急事件的正常反应 CISD的阶段n 阶段6 - 再入期 n 拾遗收尾 n 回答问题 n 最后安抚 n 制订未来行动计划 n 小结,告诉参与者更多资源信息CISD 的时程n全程需35小时n随访: 紧急事件后数周或数月进行 PTSD患者的治疗指南七 药物治疗的其他问题n对合并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的PTSD,推 荐采用SSRIs、Nefazodone、Venlafaxine治 疗; n合并双相障碍的病人,推荐采用心境稳定 剂治疗; n在不同的年龄群体中, SSRIs、 Nefazodone、Venlafaxine在效果、安全和 接受程度都较好。适应性障

15、碍n概述 n临床特点(表现形式与个性特点有关) n情绪障碍 n品行障碍 n诊断 n一个月内的生活事件 n患者适应能力不强 n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生理功能障碍 n社会功能受损;病程 1月, 6月n治疗(消除应激原、对症治疗) 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与干预n应激原 n对疾病的恐惧 n躯体症状的困扰(疼痛、睡眠障碍、排泄障碍等) n生活方式的改变,依赖性增加,角色的改变 n对结局的担忧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与干预n心理反应特点 n即刻反应 n心理休克期 n心理冲突期 n重新适应期 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与干预n慢性反应 n依赖性增加 n体感不适增加 n焦虑、抑郁、易激惹 n害怕孤独 n猜疑心加重 n自卑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与干预n影响心理反应的有关因素 n疾病的种类与严重度 n个性因素 n其他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等) 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与干预n心理干预方法 n病情告知及技巧 n面对现实,给予希望 n调整心理应付方式和防御机制 n适量的药物治疗 n适应新的生活和制定新的生活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