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节[试卷和解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8485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节[试卷和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节[试卷和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节[试卷和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节[试卷和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节[试卷和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节[试卷和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节[试卷和解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 康德哲学的功绩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3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 年 11 月 10 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 340 多

2、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4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

3、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 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

5、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

6、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20承认知识的相对性(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沦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7、,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22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

8、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

9、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具体性 B客现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3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

10、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B 3D 4D 5D 6C 7B 8C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A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C 24C 25D 26C 27C 28B 29A 30C 31D二、多项选择题1 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 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 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

11、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爱国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2、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沦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 理论对

13、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l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14、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沦脱离实际B. 经验论C教条主义D唯理论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B唯物主义反映沦的观点C唯我主义观点D反理性主义观点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A生而知之(孔子)B不虑而知(孟子)C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探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1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