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883313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CT诊断太和医院CT室 陈伦刚概 述目前围产期窒息在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中仍占很大比重,是新生儿死亡和以 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CT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在多数国家已做为一种常规检查开展,填 补了新生儿窒息后在存活期间诊断不明的 空白。 正常新生儿脑CT特征 有别于成人。随孕周的增加,新生儿的 脑CT表现有着发育阶段性的变化。Picard等的研究曾得了如下结论: 颅骨:未完全骨化,密度低,可不对称 。 脑膜:仅见到部分大脑镰。脑室系统:显示相对不良,与脑室腔的绝对容积小及脑室腔与附近脑结构的密度正常新生儿脑CT特征相似不易分辨有关(层厚、机器等)

2、。蛛网膜下腔:早产儿腔隙较大,显示好 。脑实质:孕28w,整个大脑皮层呈低密 度,中央脑室周围、胚胎生发层组织密度 相对高。孕34w时基本同28w,但胚胎生发 层组织消失。孕39w时,除额叶密度仍相对低外,余接近成人。 围产期窒息婴儿的颅脑CT诊断目前已知围产期窒息对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造成二种类型的损伤:一种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rn)l 一种是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或Hypoxic/iscbemic damageHID)(一 ) 新生儿

3、缺氧缺血性脑病 是由于新生儿窒息,引起脑血供和气 体交换障碍所致的一种全脑性损伤。l 临床与病理:主要表现为脑水肿,脑 缺血可同时合并脑出血,晚期主要为脑 软化、脑萎缩。临床常见表现为皮肤粘 膜青紫或苍白,呼吸异常,反射减弱或 消失,痉挛性双侧瘫等。 (一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表现:可准确反映HIE的病理变化。1 脑水肿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片状或广泛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模糊或消失。脑干、小 脑受累较轻,而呈相对高密度。(一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 脑缺血在早产儿如足月新生儿分布有所区别。早产儿则多由于脑室周围血管梗塞,引起脑白质的缺血、软化、坏死,最后形成囊 变。 早产儿缺血常

4、见于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呈斑片状低密度灶,可多发,两侧可不对称 , 尾状核等深部核团常受累;(一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儿常引起脑水肿的变化或伴皮层梗塞,常见于皮质和皮质下区。有些病例 短期内可见钙斑(缺血软化区内)。3 脑软化脑萎缩表现为受累区域低密度灶,局部脑沟增宽,相对应处侧脑室扩大且轮廓不整等脑 萎缩改变。(一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级:级:脑室周围额、顶、枕部散在低密 度区。级:延及基底神经节和胼胝体周围的 白质。级:广泛分布于脑实质内。级:引起脑室缩小或消失。(一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低密度区的评价大致有三:l 早产儿的脑室周围额部或额枕部呈低 密度区或足月儿的额部呈

5、低密度区均为 正常表现。反映了新生儿的一个发育 过程。l原因如下:a.未成熟脑的含水量高;b.髓质化尚不完整;c.缺乏髓鞘形成。(一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孕期增加,低密度灶渐少,在48w (生后2月)额部低密度区消失。 足月儿在脑室周围呈弥漫性低密度 区为一病理现象。l 早产儿出生后,当实际胎龄达40w 时,脑室周围仍呈弥漫性低密度区,亦 属一种病理改变。(二) 新生儿颅内出血l 主要由缺氧或产伤引起,少数为出血性 疾病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是新生儿 早期重要死因之一。机理:缺氧脑组织充血、水肿,脑血管壁透 性增高点状出血。同时缺氧肝合成凝 血因子发生障碍加重出血. l (二) 新生

6、儿颅内出血l 产伤可造成硬膜窦撕裂或皮质桥静脉、脑内的静脉以及脉络膜丛静脉裂以 硬膜下出血最常见,其次为SAH,也可发生脑实质、脑室内和硬膜外出血。l 出血后,大分子Hb聚集(RBC压积 ),对X线吸收CT上出血为高密度.。室管膜下出血l据解剖部位分为五种:l(1) SHE(Subependamal hemorrhage, 室管膜下出血)l 来源于胚胎生发层组织的出血,极少 来源于脉络丛。l 胚胎生发层组织(Germinal matrix) 位于整个脑室系统和脊髓中央管的室管室管膜下出血膜下,最原始处位于侧脑室的近尾状核头 部和丘脑交界处(相当于室间孔水平的室 管膜下),是一种组织疏松、毛细血

7、管丰 富、缺乏结缔组织支持的组织。为脑的神 经母细胞和成胶质细胞的发源地,以构成 大脑皮层和深部的核结构。妊娠24-32w时 , 该组织最发达,32w后逐渐萎缩,至足月室管膜下出血时基本消失。该组织对缺氧、高碳酸血症 、 酸中毒极为敏感,容易发生坏死崩解而出 血。一般认为,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多源于 此。l CT常表现为侧脑室额角邻近尾状核处呈小块状高密度影。 室管膜下出血级:单或双侧少量出血,难以识别 级:单或双侧大量出血,清晰可见SHE在早产儿多见,尤胎龄32w,体 重1500克者。多发生于生后极早期,许多病例于生前即已发生。l SHE与以后神经系统后遗症有关(胚 胎生发层构成脑皮层、深部核结

8、构)。脑室内出血l()IVH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脑室内出血)l 早产儿中发生率高。胎龄32w,体重 1500克早产儿生后24h内CT发现率高达 65%,其中1/41/2不表现症状。IVH一般原发于SHE,即SHE破裂入脑 室腔后所引起,故IVH常伴有SHE。脑室内出血lPevsner等认为,原发SHE引起继发IVH 的潜伏期相当短,可在12天内。IVH的 CT表现较易观察到,表现为脑室内高密 度影。l Flodmark 注意到早产儿中,IVH常伴有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周围呈斑块 状的低密度区,有1/4伴有脑室周围出血 。l 脑室内出血l IVH +低血

9、压脑室周围的血管流域分 界部位血管梗塞 白质软化、出血。l 根上述,Flodmark将IVH分级:l 级:脑室系统的少量出血l 级:脑室系统的大量出血l 级:脑室系统出血,伴脑室周围白 质软化及出血。l 脑室内出血lPapile 推荐的分级法在临床应用较广泛:l 级:单或双侧胚胎生发层组织出血l 级:胚胎生发层组织出血破入脑室 IVHl 级:IVH伴脑室扩张l 级:IVH伴脑实质血肿l 脑室内出血l 鉴于一些极低体重儿发生IVH时并无临 床症状,Milhorat建议对所有出生体重 1500克的早产儿均尽可能在生后3天内常规 做CT,以早期做出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l 足月

10、儿中发生IVH极少见,出血起源可能与脉络丛及残留的胚胎生发层组织有 关。蛛网膜下腔出血l ()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蛛网膜下腔出血)l 分原发、继发。原发病因与窒息及产 伤有关,足月儿常见。早产儿的SAH可无 症状,易被忽略;继发SAH更多见,与 IVH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l CT表现相同沿直窦,半球内裂隙,中脑裂池,基底池,小脑延髓池及脑表面 等处高密度。l 新生儿SAH较成人易诊断,因大脑镰的钙化罕见。在早产儿中,可能会将相对 密度高的大脑镰误认为SAH。SAH一般预后较好。硬膜下出血l()SDH(Subdural hemorrhage,硬膜下出血)常因

11、产伤引起,多见于足月儿。l CT表现为颅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l CT上可见三种类型:l 天幕孔周围,与大脑大静脉、直窦 及横窦撕裂有关;硬膜下出血l 中线后部,与矢状窦附近的静脉处出血有关;l 大脑表面,与大脑表浅静脉撕裂有关。l 幕下SDH有时存在着后颅窝解剖上的 定位困难,可与幕下SAH或小脑实质出血 混淆。可提倡冠扫、薄扫、MR等。 脑实质出血l (1) IC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脑实质出血)包括大脑和小脑实质出血二种。l 大脑实质出血是离脑室更远一些的白 质处出血;早产儿与严重SHE蔓延进入脑实质有关,足月儿与产伤密切相关。脑实质出血l 小脑实质出血罕见报告,可能与产伤窒息有关。 脑实质出血死亡率为20%,存活者常引起孔洞脑的后遗症,预后较差。CT随访l(1) 颅内出血的血肿吸收时间:一般为23周左 右。l(2) 孔洞脑:可与脑室系统相连(脑穿通)或不 相连(假性脑穿通)。l(3) 出血后脑积水,为IVH最常见的并发症,与 血块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有关。发生时间平均18天 (1570天)。预后较差。l(4) 关于脑室扩张:随访中发现脑室增大较脑积 水多见,无颅内出血者亦呈脑室扩张,认为与脑实 质萎缩有关,不需手术。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