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语病的常用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83207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识语病的常用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辨识语病的常用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辨识语病的常用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辨识语病的常用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辨识语病的常用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辨识语病的常用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识语病的常用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识语病的常用方法一、提干法。句子较长难以理解时,可 采取提取主干的方法。 1.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 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 学习。 分析:主干是“学员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谁“参加了 学习”呢?显然是“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教师、学 生和科技工作者”既是全句的宾语,又是“参加了学习”的主 语。全句又不是使动句构成的兼语句,造成了句式杂糅的 结构混乱的语病。 2.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 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分析:主干是“鲁迅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 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对什么

2、“都进行了批判”呢?显然 是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句中的“节烈观和包办 婚姻、家长制”做了“反对”的宾语,就不能做“批判”的状语 。二、并列法。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应分析各 自的外延大小与联系。如果构成属种关系、交叉关系,那么这几个表述就是错误的。 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 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 规范意识。 分析:句中“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 起,“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杂志”,是属种关系, 不能并列。 4.他们演出了文艺节目、打猴儿鼓、耍狮子、打篮球、 表演武术等。 分析:句中“文艺节目”包含了“打猴

3、儿鼓、耍狮子”,属 种关系不能并列。可以改成“他们演出了打猴儿鼓、耍 狮子等文艺节目,进行了打篮球、表演武术等活动”。三、补充法。为了语言的简洁,复句中的后几个分句常 常承前省略主语。在省略的过程中,有的分句就偷换概念,表达成另一意义。这种病句可用补充法辨析。 5.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 ,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 南亚地区。 分析:在这个转折复句中,“虽然”用在“这家工厂”后, 那么“这家工厂”就是全句的主语。说“这家工厂”“曾两次 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是可以的,但说“这家工厂”“三次被 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就错了,因为“这家工厂”不是产品 。 6

4、.孩子们很喜欢退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 笑,十分高兴。 分析:谁“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呢?承前主语是“孩子 们”,承前宾语是“李大伯”,句意不正确。四、指代法。句中出现代词时,要结合语境详加辨 析所指对象。指代不明时,可考虑句子是否有歧义 。 7.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 礼品赠送给他。 分析:“他”既可指代“嘉宾”,又可指代另一个人 。指代不单一造成了句子歧义。 8.在中国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小说 ,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泼辣的笔去批判了人 吃人的旧世界。 分析:句中的“他”似乎指“狂人”,因为狂人也写 下了日记批判了旧世界;又似乎指鲁迅。一个代 词有了两个

5、前词,产生歧义。可以不用代词,将 “他”改为“鲁迅”或“狂人”。五、词类法。“和、跟、同”既可做介词,又可做连 词。词类不同,句意也不同,造成歧义。反过来讲 ,句意不同,所用词类也不同。 9.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 存入了两家银行。 分析:“和”做介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一个人,“和” 做连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人。这样 ,句子就有了歧义。 10.这哪是雨点?这分明是雪珠吗?是的,是雪 珠! 分析: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最后强调抒情。作 答句语调平缓用句号,前平后扬用感叹号。“吗” 是疑问语气助词,应改不表示道理显而易见的陈 述语气助词“嘛”。六、断句法

6、。有的句子,既可这样断句,也 可那样断句。断句不同,意义不一 1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 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分析:在“几个”后断句,意为“学校的”“几个”“领 导”;在“学校的”后断句,意为“领导”是“几个学校 的”。 1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 报。 分析:在“日”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15日” 一天,在“前”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15日” 前。七、对应法。有的主谓宾是并列结构时,应采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辨析,以防出现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 搭配不当的毛病。 13.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 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 自执勤的岗位上

7、。 分析:主语是并列短语“消防车”和“消防官兵”,谓语是“ 放弃休假”。说“消防官兵”“放弃休假”是可以的,说“消防 车”“放弃休假”是错误的。 14.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 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分析:谓语“挽救和培养”是并列结构,“失足青年 ”是宾语。用对应法辨析,“挽救失足青年”搭配不 当。培养失足青年有歧义。八、组合法。有的词常常与别的词组合起来 表意,单独使用有时会出现错误。 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 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 最大限度的保护。 分析:“所”字单独使用时,常常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组

8、 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句中的“所欢迎”就是一 个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欢迎的”。从句意 看,并没有此意。“所”字可与“为”字组成“为所” 的被动句式。因而本句可改为“深为所欢迎”或“深为 的欢迎”。 16.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 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分析:介词“在”与“中”组合不当,“在”应改为“从”。九、增删法。除了否定词表示否定外,有的动词也含有否 定意味。有时句中用了否定词后,句意是肯定还是否定难 于理解。遇到这两种情况,可用增删否定词的方法理解句 17.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 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9、分析:“忌”就是“禁忌”,动词含有未定意味。后 边再加一个否定词“不可”就是肯定意味,“睡前可 以恼怒”。分析本题时,可用增删“不可”的方法进 行。 18.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 差点儿就没及格。 分析:删去“没”,意为不及格,添增“没”,意义 相反,表示“及格”,这个意思是很清楚明确的。十、辨析法。有的词语感觉不妥时,可找同义词或 近义词多角度辨析,确实正误。 19.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 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 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分析:“关于”在语感上给人一种不适的感觉,可找近义 词“对于”比较辨析。“关于”表示关涉,“对

10、于”表示对象。 句中是对象,所以应改为“对于”。 20.这次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连续观察 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金顶上空出现了环绕 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分析:“逐步”语感不适,可找近义词“逐渐”比较辨析。“ 逐步”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地”,“逐渐”的意思是“渐渐”。 从句意看,“形成”时是“渐渐”,而不是“一步一步地”,所 以应改为“逐渐”。十一、质疑法。当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无误时 ,就应从内容上质疑,以求得句子的病因。 21、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 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分析:在第一个分句里,主干是“昨天是一天”,完全正 确。定语“

11、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修饰中心语“一天”,结 构上是正确的,内容上却引人生疑。“截止日期”不就是 一天吗?难道还有“最后一天”吗?于是病因就找到了。 22、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 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分析: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正确无误,内容却令人生疑。 “50万朵的花粉体积有多大呢?酿造一斤蜜,用得了万 朵的花粉吗?两个疑问一提,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说的 是“50万朵花的花粉。”十二、反问法。辨析病句时,遇到反问 句要格外留心,反复推敲,很有可能表 达与原意正好相反。 2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 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分

12、析:句中“否认”“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 义。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意思,与原意正好相反 24、我们班在数学竞赛中获集体第一名,这怎么 能不使我们全班四十八位同学不高兴呢? 分析:句中有两个否定词“不”,又加上肯定的反 问表否定的意思,计有了三次否定,意思是否定 的就是不高兴,与原意正好相反。两个“不”字要 删去一个。十三、实质法。老师讲否定时告诉学生,单重否定是否定 ,双重否定是肯定,并教给学生找否定词不达意的数量进 行确定。这是对的,是一般规律。可有时也会出现特殊情 况,表象上是三个否定句,实质却是两个否定词。如果看不破这一点,解题时一定会错 25、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

13、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句中共有三个否定词,但实质上是两个否定词。 “无时无刻”是“没有一时一刻”的意思。全句表达 成肯定的意思,正好与原意相反。 26、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 必须尽快赶回去。 “无时无刻不在”是“时时刻刻在”的意思,句子表 意正确无误。十四、二一法。一句话中,前一分句从肯定、否定 两个方面陈述,后一分句也应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 照应,否则,就犯了两个方面与一个方面照应不周 的错误 27、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 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 技术人才。 分析:“能否迅速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能迅速发展” 和“不能迅速发展”。而后

14、面“要加速训练并造就”只讲到 一面,与前面的“能否”不照应。 28、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 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 本任务。 分析:“能不能”是说“能”与“不能”两个方面,而下边的文 字只说了一面,失去照应。十五、倒置法。当用介词“对”表对象时,一 定要格外小心,到底是谁对谁? 29、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 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 介词“对”在句中表对象,但不是“名字对青年人陌 生”,而是“青年人对名字陌生。” 30、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 位出生入死的长征老干部来说是非常熟悉 的。 “长征老干部”是主体,“艰难险阻和

15、千辛万苦”是 客体。介词“对”表示对象,引出客体,应为“老干 部对长征路上的是非常熟悉的。”十六、关联法。不同的句意关系,使用不同 的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应用不当,也能造病 31、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 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分析:“不管”是无条件复句关联词语,而句意是 转折关系,应改为“尽管”。 32、如果作者的想象脱离了人物的思想实际,过 于夸大人物的事迹,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 感觉。 分析:该句为假设句,前用“如果”,后应该用“就 ”相呼应。“反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用 “反而”连接显然不当。语病常见的标志 (一) 并列短语出现,可能存在搭配不

16、当、分类不当、语 序不当、语意不明。 (二) 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出现,可能存在语序不当。 (三) 数量短语出现,可能存在语序不当、语意不明、重 复赘余、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四) 关联词出现,可能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 不当。 (五) 介词出现,可能存在搭配不当、主客颠倒、主语残 缺、结构混乱。 (六) 代词出现,可能存在语意不明。 (七) 多个谓语出现,可能存在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八) 长宾语出现,可能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九) 文言词语出现,可能存在成分赘余。 (十) 两面性词语出现,可能存在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 。 (十一) 疑问句、否定词出现,可能存在表意不明。 (十二) 固定结构出现,可能存在结构混乱。 (十三) 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