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82674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讲 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 一、熊彼特主义(Schumpeteriaism)与跨国公司技 术优势 1 技术优势与跨国公司 从广义上讲,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包括很多内容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过定义和描述 。胡得和杨(Hood and Young)于1979年提出技术 优势的概念并定义其包括新产品新工艺创新和特异 化能力,优越的管理和组织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技巧 等(Hood and Young, P48)。从狭义上看,技术优势 指跨国公司与技术发明、创新和扩散相联系的技术 活动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发明 和创新能力。 技术优势在跨国公司经营中处于至关重 要的地位。这一方面表现

2、为跨国公司作 为技术知识的生产者在国际经济技术中 占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新技术和新 工艺的80,国际技术转让的70%为不 同类型的跨国公司所控制。另一方面, 表现为技术优势对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活 动决定性的作用。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的 基本观点便是,企业具有垄断优势或企 业特定优势时,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形成跨国公司, 而垄断优势或特定优势的核心内容便是 技术优势。 2 熊彼特主义与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联系 ) 熊彼特主义关于创新和工业组织的基本观点 : 1垄断行业中的创新比竞争行业中的创新更有利, 因为一方面具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能够防止模仿行为 ,从而能够从创新中获得更多利润;

3、另一方面垄断 企业获得垄断利润,从而可更有力地支持研究与开 发(R&D)。 2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具有创新优势,因为:创新 需要较高的固定成本,因而同样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大企业不仅能够承担较高的固定成本(如支持大的 R&D项目,雇用更多更优秀的研究人员等),而且可 以获得规模经济;大的多角化企业更能够利用非 预计的创新成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利用创新 的市场价值。并且可通过不同项目投入的分散化来 降低风险。创新往往会导致成本降低,大企业从 创新带来的成本降低中获得的收益远大于中小企业 。 3创新往往由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需 求拉动)而产生。 由上述总结不难看出,熊彼特主义强调的是 垄断与大规模

4、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而传统的 跨国公司的突出特征正在于其规模巨大和垄 断性。因此熊彼特主义和跨国公司二者之间 很容易建立起联系。以熊彼特主义为理论基 础,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传统跨国公司在 技术创新中具有优势(因而具有技术优势), 并由此决定了传统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内容 。如通过纵横向一体化控制市场,从而保证 从创新活动中获得垄断利润;资本积累程度 高,资本雄厚,而具有高的R&D经费投入; 集中地大规模地进行R&D,可获得R&D规模 效益,并能通过内部市场有效而充分地利用 创新成果;跨国公司多角化经营的优势不仅 可以充分利用创新项目的副产品,而且可以 减少风险等等。这些与传统跨国公司的技术 优势

5、特征十分吻合。3 传统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特征 1)巨大的R&D投入,明显的创新优势 以美国和日本跨国公司为例,1983年R&D费用占总 销售额的比重,美国公司平均为3.7%,日本公司平 均为5.1%。其中日本佳能和日本电器公司这一指标 分别高达14.6和13.0%。1983年美国最大20家跨国 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平均为9亿美元,20家企业的 R&D费用占美国R&D费用总额的40。 在大量资金投入的同时,跨国公司更为重视人力资 本的投入。以高薪聘用优秀的科技人才,重金培养 科技人才,充分显示大企业的资金优势。日本三菱 重工公司的六万多名职工中,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 人员就有一万多名,占职工总数的17

6、。美国大公 司以重金从世界各国招聘第一流的科技专家,使得 美国跨国公司R&D部门的外国科技人员比重远高于 欧洲和日本公司。巨大的R&D投入,使跨国公司具 有明显的创新优势。主要表现为对创新成果的垄断 上。在某些行业中,跨国公司拥有技术创新成果的 比重非常高,如杜邦公司在60年代初期,拥有尼龙 工业80%的技术专利。 2R&D活动的集中化 长期以来,大型跨国公司习惯于把R&D活动集中在 母国,置于母公司的直接控制之下,而国外子公司 的科研比重较小,并且主要面向个别子公司和当地 市场的技术需要。这种集中控制的R&D组织模式, 正是为了适应于R&D活动的规模经济需要,以促进 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避免重

7、复研究,降低研制成本 。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技术保护的需要,通过集中对 创新过程控制,降低技术开发泄密的风险,防止模 仿等。 Noble(1977)描述过通用电器公司怎样于1901年建立 起其第一个研究试验室。这个试验室由1901年仅8个 人迅速发展到1929年的555人。随后美国许多大公司 都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迅速得到发展。从1933年 到1945年,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雇佣的科学家从 11000人增长到46000人,从而开始了被人们称为的“ 大科学时代”。5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R&D活动主 要集中于母国。到70年代初期,美国公司海外子公 司承担的研究活动从来没有超过10(Caves 1981,

8、 P199)。3R&D活动与技术转让的内部化 对于R&D活动而言,从熊彼特理论也可以看 出其内部化的必然性,这是由于防止模仿, 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创新价值 的需要。这种内部化现象一方面表现为绝大 部分的R&D活动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很少 通过外部合作进行,战略联盟等合作方式也 很少运用。以英国企业为例,在80年代之前 ,其外部(分包形式) R&D活动一直只占极小 的的比重(表7.2);另一方面表现为跨国公司 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内部化应用的倾向上。跨 国公司对于其创新成果的运用,更多地通过 公司内部市场进行,从而使母公司与海外子 公司之间的技术转让比例和技术收益的比重 都很高 二、跨国

9、公司技术优势变迁的特征与趋势1 技术创新优势有相对下降的趋势这一命题的突出表现在于中小企业创新优 势的增强与大企业创新效率的下降 传统跨国公司十分重视R&D投入,这是建立 在创新活动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假定基础上 的,即企业规模越大,R&D投入越多,则创 新产出越多、创新成本下降。 但与此同时,创新产出却并不与之成正比, 反而有R&D规模效应递减的趋势。Scherer (1965)的研究以专利数作为创新产出指标, 考察了448家大企业1955年的销售额与1959年 的创新数(考虑到4年的投入产出周期)之间的 关系,结果发现,专利数并不与企业规模成 正比。6这一结果也得到了Bound等人(1984

10、) 基于更大样本的实证研究的支持。 80年代以来,有更多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大企业的创新效率低于小企业 Acs和Audertsch (1988)运用1982年美国企业的 创新数与1975年企业的R&D费用和销售额(考 虑到2年的R&D投入到发明产出的周期,以 及4年从发明到创新形成的周期),分析了产 业层次上的R&D和创新产出,以及企业规模 与创新活动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创新数随 企业规模的增加而以一递减比例增加。8也 就是说,企业规模越大,其创新效率趋于递 减。Edwards和 Gordon (1984)研究发现,在 大企业中每百万雇员只有313个创新,而小企 业每百万雇员却有745个创新。9P

11、avitt 等人 (1987)研究的结论是,少于1000人的公司所 占的创新比例高于其R&D费用比例。美国80 年代前半期的统计更明确地说明了上述Pavitt 等人的结论:美国大企业占全国R&D投入的 95%,却在全部创新成果中只占45。而中 小企业的R&D投入只有5,却在全部创新 成果中占55。 从动态角度看,许多实证研究和数据更能从 正面揭示大企业创新优势的变迁情况。 Kaplinsky (1983)分析了在特定行业中,企业 规模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不同 时期企业规模的影响不同。例如,在计算机 辅助设计行业中,50年代由大企业主导创新 ;60年代与80年代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突

12、出;而70年代中型企业相对重要。英国科学 政策研究部(SPRU)的创新数据库(包含有4378 个UK创新资料),揭示了从40年代未期到80 年代初期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之间的U形关 系,即小企业和大企业比中型企业的创新效 率高。但更为明显的是小企业的创新份额持 续增长很快,而大中企业的份额持续下降。 在19601964年间,英国雇员在200人以内的 小企业占全部创新数的13.6;而到1980 1983年间,这一指标上升为26.3%。1980 1983年,英国雇员在100199之间的小企业 的创新效率是其它企业的两倍。 2 R&D活动有分散化、全球化的趋势 从60年代开始,不少跨国公司就让少数海外

13、子公司 承担R&D活动,此后海外R&D 活动的比例不断增加 。以瑞典为例。1965年有海外R&D的跨国公司只有 13家,到1978年为40家,增长了三倍。19651978 年海外子公司R&D费用平均以19的比例增长。到 1978年,海外R&D费用约为50亿瑞典克朗,占整个 国内工业R&D的11,占跨国公司R&D的16。 然而80年代以来,R&D活动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 显。Patel (1995)对596个世界最大公司基于美国的专 利活动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几乎所有的公司(除了加 拿大公司外)在80年代后半期都增加了其海外技术活 动的比重。例如,瑞典和英国大型跨国公司的海外 技术活动比例从197

14、91984年间到19851990年间 增长了大约10。Cantwell和Hodson (1991)的研究表 明,世界最大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美国登记的专利 份额由19691972年间的9.8%上升到19831986年 间的10.6%。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关于美国工业的海外 R&D的数据库,为测度跨国公司R&D全球化 的程度和范围提供了系统的证据。其统计分 析表明:从19851995年,美国跨国公司的 海外R&D投资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公司的国内 R&D投资增长速度快三倍,年均增长分别为 10.1和3.4。1985年海外R&D投资约为37 亿美元,占国内工业R&D投资的6,而 1995年海外R

15、&D投资增长为131亿美元,占 美国国内工业R&D费用的12,其增长过程 如图7.1所示。象美国公司的海外R&D趋势一 样,其它国家的跨国公司在美国的多数股权 子公司的R&D活动从80年代中期以来同样增 长迅速:从1987年到1995年,其以年均12.5 的比例增长(而同期美国国内工业R&D增长 率只有1.3%)。1987年外国子公司在美国的 R&D投资大约为45亿美元,占美国工业R&D 费用的5,而到1995年这一比例高达11( 外国子公司在美国的R&D投资为150亿美元 。 跨国公司R&D的分散化、全球化不仅表现为 海外R&D活动的增加上,而且表现为在海外 建立研究实验室并从事基础性的研究

16、,同时 加强海外R&D的一体化协调和管理。Pearce 和Singh (1992)的研究表明,在1970到1990年 间,美国幸福杂志所列美国最大500家公 司新建立的实验室中65都在国外。 日本企业也有这种趋势,整个80年代,日本 跨国公司新建的26个实验室中有 23个在国外 ,只有3个在日本国内。17 Vittorio Chiesa (1998)对六个不同地区的电子通迅工业跨国 公司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不同公司R&D活动 海外分散化倾向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大部 分公司(特别是欧洲公司)都有相当程度R&D 分散化 3 R&D战略合作迅速发展,R&D活动有外部化的趋势 由于R&D活动的重要性、高投入和风险性,使得战 略合作更多的发生于不同跨国公司的R&D活动。 Urban于1984年对222家德国企业与其它欧洲企业合 作的愿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的 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