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2【最新】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82623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2【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2【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2【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2【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2【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2【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2【最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礼记礼记 学记学记曾说:曾说:“ “不兴其艺,不能不兴其艺,不能 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 反也。反也。” ”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 “游游 于艺于艺” ”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 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 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7.6)(7.6) “ “杀身成仁杀身成仁” ”被近

2、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 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 、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 他的生死观是以他的生死观是以“ “仁仁” ”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 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 宝贵的,那就是宝贵的,那就是“ “仁仁” ”。“ “杀身成仁杀身成仁” ”,就是要人,就是要人 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 “ 仁仁” ”。自古以来,它激

3、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 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 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15.9)(15.9)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是孔子学说中是孔子学说中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 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 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 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 犯上

4、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 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 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 非此即彼的义利观。非此即彼的义利观。(4.16)(4.16)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 所讲所讲“ “道道” ”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 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 ,根本就不必与这

5、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 问题。问题。(4.9)(4.9)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 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 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 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 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 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 么好的结局的。么好的结局的。(17.15)(17.15) 本章中

6、,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 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 “不改其乐不改其乐” ”,这也,这也 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 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 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 ,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6.11)(6.11) 孔子极力提倡孔子极力提倡“ “安贫乐道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认为有理想、 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

7、自己的吃穿住 而奔波的,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 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 ,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 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 受。受。(7.16)(7.16)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 “发愤忘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乐以忘忧” ”,连

8、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 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 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 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 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7.19)(7.19)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 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 :仁、智、勇。在:仁、智、勇。在子罕子罕篇第九当中篇第九当中 ,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14.28)(

9、14.28) 孔子这里所说的孔子这里所说的“ “智者智者” ”和和“ “仁者仁者” ”不是一般不是一般 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 “君子君子” ”。他希望人。他希望人 们都能做到们都能做到“ “智智” ”和和“ “仁仁” ”,只要具备了这些,只要具备了这些 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6.23)(6.23) 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 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 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 思是,良好的本质

10、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 ,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12.8)(12.8)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 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 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 “中和中和” ”的的 原则。原则。“ “厉厉” ”、“ “猛猛” ”等都有些等都有些“ “过过” ”,而,而“ “不及不及 ” ”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 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表

11、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7.38)(7.38)回顾一、解释下列红体字词 1、游于艺 2、孙以出之 3、君子喻于义 4、鄙夫 5、女奚不曰 6、知者乐水 7、文犹质也广泛涉猎通“逊”;说出,谈论 懂得 庸俗浅薄 通“汝”; 为什么 通“智”; 喜好 修饰本质二、指出下列红体字的活用特点 1、耻恶衣恶食者 2、饭疏食 3、曲肱而枕之回顾意动,以为耻 名作动,吃饭 使动,使弯曲三、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仁以为己任名家评点,我的评点名家评点,我的评点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朱熹:“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知

12、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 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子曰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水。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 的。的。仁者乐,山。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可任选一角度评论,可整句评说,也可只评论其中的 一点,可以从文字内容上较真,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独立 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13、请你选择最有感触的一章来评点?名家评点,我的评点此章乃孔子之自述。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而 其好学之笃有如此。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 所得,乐以忘忧。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 无止境。如是,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 斯诚一片化境。 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子在齐闻子在齐闻韶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不图为 乐之至于斯也。乐之至于斯也。” ”先生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月来不知道肉味先生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月来不知道肉味 。他说:。他说:“ “我想不到音乐之美有到如此境界的。我想不到音乐之美有到如此境界的。 ” ” 子曰: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

14、亦为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先生说:先生说:“ “富若可以求,就是执鞭贱职,吾亦愿富若可以求,就是执鞭贱职,吾亦愿 为。如不可求,还是从吾所好吧!为。如不可求,还是从吾所好吧!” ” 子曰: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后君子。” ”先生说:先生说:“ “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未免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未免 粗野)。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未粗野)。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未 免虚浮)。只有质朴文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免虚浮)。只有质朴文采配

15、合均匀,才是一君子 。” ” 问题探究孔子说: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义” ”,但只是,但只是“ “见利思义见利思义” ”,反对,反对 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 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 “用计算用计算 之心以相待之心以相待” ”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 “大利大利” ”(见(见韩韩 非子非子 六反六反)。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 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

16、如董仲舒就主张“ “正其谊不谋正其谊不谋 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见(见汉书汉书 董仲舒传董仲舒传)。试)。试 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课文解读三)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课文解读三)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 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 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 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 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 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 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 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 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 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