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京生: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8882151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京生: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徐京生: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徐京生: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徐京生: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徐京生: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京生: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京生: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 联合国工发组织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副理事长 教授级高工 徐京生 2011年9月深圳内容LCD用膜太阳能电池用膜分离膜锂电池用膜分离膜分类 n 从化学物质分1. 有机(1)较通用的有PP、PE、PVC、ABS、PMMA、PS、CA( 醋酸纤维素);(2)工程塑料:PA、PET、PBT、MPPO、PC;(3)特种工程塑料:如PVDF、聚砜类、聚醚芳酮类、PVC 、PPS等。2. 无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不锈钢等。 n 从膜功能结构分:反渗透膜、超滤膜、微孔过滤膜、纳滤膜、 渗透汽化与蒸汽透过等。 n

2、 从可分离的物质分:液-液、液-固、液-气、气-气。 n 膜的形式分:中空纤维等。分离膜-1水处理膜市场规模 p 现状 - 世界分离膜市场在450亿美元左右,其中膜制品约80亿美元。 - 国内市场达360亿元,膜制品约60亿元。 90%用于水处理。 p 发展趋势 - 中国有3亿人喝不到达标水,2012年7月1日强制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将饮用水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并对原标准35项指标中的8项进 行了修订。按照该标准,用膜法对饮用水深度处理是必经之路。- 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1.05万亿元和1.39万亿 元,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分别达

3、4355亿元和4590亿元。-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能力达到60万吨/天,其中60%采用膜法技 术。相关“十二五”规划提出海水淡化能力要达220万-260万吨/天,膜法技术有 更多施展空间。-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提高分离膜的自给率,在分离膜全领域形成完备 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实现进口替代,其中涉及水处理的超滤和微滤膜年产能就 将达到4500万5000万m2;电驱动膜产能形成100万130万m2/a。分离膜行业将 迎来“黄金十年”,战略机遇凸显。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达600多亿元。分离膜-2分离膜-3水处理膜生产和研发 - 目前,全国从事分离膜研究的院所和大学超过100家,

4、从事膜材 料、膜组件、膜工程的企业600余家。p 中空纤维膜及组件 - 国外 PVDF中空纤维膜:国外有美国陶氏、科氏,日本旭化成、三菱 丽阳、东丽,德国西门子,新加坡美能等。 聚醚砜(PES)中空 纤维膜:国外有荷兰诺芮特,新加坡凯发,德国滢格、迈纳德等 。 聚丙烯腈(PAN):国外有迈纳德等。 - 国内 天津膜天膜: PVDF、PES、PSF、PAN、PE等。 海南立升:主要PVC合金,小于0.01微米中空纤维膜。 北京坎普尔:PVDF、PSF中空纤维膜。 北京碧水源: 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 苏州膜华材料科技:400万平方米,10条线。 1. 反渗透膜(RO) - 主要用醋酸纤维素(C

5、A、TAC)、PA及其复合材料。- 2010年世界产能约6000万m2/a。- 2010年国内产能400万m2/a,市场规模25.9亿元。其中海水淡 化达到70万m3/日,有60%采用膜法技术。相关“十二五”规划提出 海水淡化能力要达220万-260万吨/天,反渗透膜产能要达到1000 万m2/a,国产反渗透膜份额要上升至25%-30%。另外,纯净水 5400万m3/日。- 陶氏占33%;日东电工(海德能)占25%;蓝星东丽占12%; GE占12%;北京时代沃顿科技占7%;深圳惠程等。分离膜-42. 超滤(UF)和微滤膜(MF) - UF主要用CA、聚砜、聚砜酰胺、聚醚砜、PNA、PVC、PE

6、K类;主要厂家 :碧水源(有100万m2/a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生产线)、苏州膜华材料科技。- MF主要用CNCA(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PA6、PA66、PVDF、聚砜 、PVC、PP、丙烯腈-氯乙烯共聚物有机膜;陶瓷、玻璃、烧结金属、碳膜等 无机膜。主要厂家有苏州膜华材料科技、碧水源(有200万m2/a PVDF中空纤维 微滤膜生产线)。- 企业数、产品种类、型号及产量世界第一;共4000万m2/a ,5家售出的处理 能力510万m3/日;海水淡化前处理、市政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PVC合 金膜、无机膜、TIPS法膜、衬网膜;MBR(膜生物反应器)10万-11万吨/日, 市政供水 10

7、万-50万m3/日。 -2010年市场规模18.64亿元。“十二五”期间都要达4500万5000万m2/a。-深圳立升、天津膜天膜、碧水源、山东招金膜、浙江欧美居前五。- 碧水源MBR占国内市场近一半, 2010年建成200万m2/a PVDF中空纤维微滤 膜以及100万m2/a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生产线,实现用膜完全自给。分离膜-53. 纳滤膜(NF)- RO的1/10,内资2-3家。- 脱硬度,农药、染料、有机酸脱盐、浓缩和提纯,植物活性物 质提取与浓缩。分离膜-6分离膜-7气体分离膜 - 用于富氮、富氧、氢/烃回收、天然气脱酸、脱湿等。 - 世界2010年3.5亿美元。 - 国内4.5亿-5

8、亿元,CO2及有机蒸气分离膜达到国际水平;海上和四川气田开 发,天然气净化将发展。渗透汽化与蒸汽透过 - 渗透汽化世界400多套有机液脱水。国内4-5家,2家无机陶瓷膜,中空型组件 问世;工程(1万升/日以下)。 - 蒸汽透过,国际420套(单体回收),用于天然气生产中C3及以上气体和酸 性气体脱除,液化气、油气回收。医用和医药分离膜 - 人工器官用膜(血液透析膜等)、生物医学分离器用膜(胸腹水、血液浓缩 器,血液成分分离器、血脂过滤及人工神经导管等)。 - 世界血液透析器约1.3亿支/年;国内1000万支,15亿元市场,常州朗生医疗 器械工程有限公司、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北京润坤佳华科

9、技有限公司 等生产。分离膜-8离子/质子交换膜 p 氯碱工业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 国外美国杜邦、日本旭化成和日本旭硝子等生产。 - 我国是全球第一氯碱生产大国,装置规模超过3800万吨。但离子膜烧碱用的 核心材料离子交换膜100%依赖进口,成为氯碱工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瓶颈 。从1980年开始,我国将这一技术列入国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先后投入几亿元资金进行科技攻关,但一直没有研制成功。 - 2009年9月,东岳集团研制的氯碱工业用大面积全氟离子膜成功下线; 2010年 5月14日到6月30日,应用于沧州大化黄骅氯碱厂、蓝星化工机械厂和东岳集团 氯碱装置。据称超杜邦N9

10、66。2011年推广5-7家。 - “十二五”期间国内氯碱工业用全氟离子膜将实现规模化生产,年产能达到20 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争取替代进口率达60%。p 燃料电池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 - 国内无锡江天高新纳米技术材料公司开发。 分离膜-9国产膜材料发展困境 - 我国膜技术应用主要偏重于低端水处理领域,占市场的90%左 右,而发达国家为70%左右。大型水处理工程也主要依靠国外膜 材料,我国膜技术应用尚处于低端层次。- 膜技术的应用领域局限, RO加NF占56.1%,微滤小于超滤。- 膜的原材料、膜、辅料及膜元件大部进口:膜原材料50%-70% (PVDF、PES、PS)进口。膜进口:Naf

11、ion膜、RO及透析膜 的90%;超滤和微滤的40%。- 内资企业规模小,研发弱,市场竞争难。- 与国际先进水平比,技术差距明显。- 在工程领域,国产膜应用率较低(RO等)。- 市场规范化程度不够。分离膜-10国外膜产业结构国内膜产业结构掩模板彩色颜料玻璃基板彩色 滤光片TFT-LCD 面板与模组制造设备导 光 板CCFL /LED光 学 薄 膜背光模组TAC 膜PVA 膜偏光片芯片设计芯片生产FPC驱动IC外框、 PCB板、 各类薄膜 以及 其它材料液晶材料化学气体与材料大尺寸TFT-LCD应用整机产业中小尺寸TFT-LCD应用整机产业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液晶电视ODM/OEM品牌ODM

12、/OEM品牌ODM/OEM品牌手机PDAMP3电子相框车载电视、特种显示、渠道商/零售商/直销商/终端消费者LCD用膜-1背光模组? - 液晶本身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 与分布均匀的光源, 使其能正 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的结构? -主要由以下组件组装而成:1)光源:包括冷阴极萤光管(CCFL)、热阴极萤光管、发 光二极体(LED等);2)灯罩;3)反射板(Reflector);4)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5)扩散片(Diffusion sheet, 1-2片,漫射膜);6)增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1-2片,棱镜片 );7

13、)胶框(housing);8)黑白胶(Curtain Tape)等。 - 其中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为最主要的技术和成本所在。成本- 在背光模组的零部件中,棱镜片、导光板及冷阴极管是最关键的,合计约占背光模组 总成本的63%。生产企业 - 国际上少数几个厂家如美国3M,日本KlMTO、Efun、日东电工、五洋纸工(Goyo) ,韩国三星、Mntech、LG以及中国台湾的企业垄断。 - 国内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LCD用膜-2导光板 - 用于侧光型背光模组,是影响光效的重要元件,用注塑成型的工艺将 PMMA或PC压制成表面光的楔形板块,然后用具高反射且吸光的材, 在导光板底面用

14、网版印刷印上圆形或方形的扩散点。 - 主要功能:导引光线方向,以提高面板光辉度及使亮度均匀。冷阴极管位于导 光板厚侧端面,冷阴极管所发的光以端面照光的方式进入导光板,大部分的光利 用全反射往薄的一端传导,当光线在底面碰到微结构正面射出,利用疏密、大小 同的微结构图案设计可使导光板面均匀发光。 - 从外型上又区分为:1)楔型板,一般笔记本电脑因考虑空间关系均采用楔型 板;2)平板,LCD 监视器与LCD TV以平板为主。 - 材质:PMMA或PC。因其表面粗糙度较低、光学特性良好。 - 制作工艺:1)印刷式(以网板印刷的方式印上扩散点);2)非印刷式 (利 用设定好的网点或纹路的摸具制作),非印

15、刷式包括机械加工、蚀刻及薄板取代 等方式。 - 印刷式:利用热干性或UV油墨(扩散和反射特性光源物质SiO2/TiO2,3um, 掺杂量0.3%)做印刷原料,涂布在导光板反光侧制成网点,破坏其全反射,使入 射光产生散射特性,成漫反射效果从导光板正面均匀射出。网点排列方式:由疏 到密,由小到大。LCD用膜-3扩散片 - 制作材质:使用PET或PC基材,正面光滑,反面粗糙。 - 制作方式:1)在PET基材上涂布扩散层(透明树脂混合光扩散材料制成);2)以PC为基材,利用滚轴热压形成凹凸粗糙面。 -区分方法:1)PET材料当光线透过时,会略偏黄色;2)PC材质当光线透过时会略偏蓝色。 - 为提供液晶

16、显示器一个均匀的面光源,一般传统的扩散膜主要是在扩散膜基材 中加入一颗颗的化学颗,作为散射子,目前的扩散板其微子分散在树脂 层之间,所以光线在经过扩散层时会断地在个折射相异的介质中穿过, 同时光线就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造成光学扩散的效果 。或是使用全息技术,经由曝光显影等化学程序将毛玻璃的相位分部纪录下来粗 化扩散膜基材表面,以散射模糊导光板上的墨点或线条。但在此光架构下,由 于材本身及化学颗粒的性质,将会造成无可避免的吸光而且其对光的散射是散 乱的,而造成光源无法有效的用。再加上其化学工艺较费时,所需的生产成本 相对也较高。LCD用膜-4增亮膜/棱镜片 - 作用:光自扩散板射出后其光的指向性较差,必须利用棱镜片修正光的方向, 以提升辉度。 - 原理:由光的折射与反射来达到凝聚光线、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