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上传人:0 文档编号:4888207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X 页数:88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经典名著导读之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导读:白学军 导读目录01作者生平02儿童心理学目录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导读目录01作者生平02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目录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导读目录01作者生平02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目录03 主要观点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导读目录01作者生平02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目录03 主要观点04 对教育的启示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儿童的人格形成及

2、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二十世纪最著名心理学家被排名为67位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犹太人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犹太人 家中7个孩子,排名老三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犹太人 家中7个孩子,排名老三 患有软骨病,四岁才能走路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犹太人 家中7个孩子,排名老三 患有软骨病,四岁才能走路 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

3、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犹太人 家中7个孩子,排名老三 患有软骨病,四岁才能走路 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 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取得

4、医学博士学位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成为一名眼科医师,关注身体残疾带来的自卑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成为一名眼科医师,关注身体残疾带来的自卑 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精神病症的问题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1

5、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1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 1899-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成为好友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1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 1899-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成为好友 1902年参加弗洛伊德组织的维也纳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1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 18

6、99-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成为好友 1902年参加弗洛伊德组织的维也纳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1896年应征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 1899-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成为好友 1902年参加弗洛伊德组织的维也纳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4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1920年任教

7、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1920年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192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创建个体心理(Individual Psychology)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1920年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192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创建个体心理(Individual Psychology) 1932年在长岛医学院任医学

8、心理学的讲座教授,1934年定居纽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1920年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192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创建个体心理(Individual Psychology) 1932年在长岛医学院任医学心理学的讲座教授,1934年定居纽约 1937年赴苏格兰阿伯丁做讲演旅行时病逝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发表著作论神经症性格:1914,1974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理解人类本性:1918,1957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1971生活的科学:1927,1

9、969,自卑与超越:1932,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书名: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The Childrens Personality Formation and Cultivation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译者:韦启昌时间:2014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10、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第四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第四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第五章 自卑情结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译者序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第四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第五章 自卑情结第六章 孩子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

11、及其相应 的对策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应 的对策第九章 新的环境对儿童的准备工夫的一种测试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应 的对策第九章 新的环境对儿童的准备工夫的一种测试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应 的对策第九章 新的环境对儿童的准备工夫的一种测试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第十一章 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

12、障碍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应 的对策第九章 新的环境对儿童的准备工夫的一种测试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第十一章 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十三章 教育者的任务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十三章 教育者的任务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十三章 教育者的任务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附录1 个人心理问卷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作者生平第十三章 教育者的任务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附录1 个人心理问卷附录2 五个孩子的个案及其评论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主要观点01心理发展的动力02如何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03自卑情结

13、及其作用0404自卑感产生的原因05出生顺序06如何克服自卑感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01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观点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1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观点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为摆脱自卑感,追求优越感。 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人类的自卑感始终存在,原来的自卑感被克服后,又会产生新的自卑感。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1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观点一、 儿童出生后就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赖成年人。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1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观点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

14、验01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观点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要不断地加以改进。 每个人都渴望有优越感的目标,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追求的生活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2如何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主要观点每位儿童都在追求优越感,因此父母和教师的任务:1)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使其努力沿着一条有益和有成就的方向前进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2如何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主要观点每位儿童都在追求优越感,因此父母和教师的任务:1)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使其努力沿着一条有益和有成就的方向前进2)确保儿童在努力给自己带来心理健康和幸福,而不

15、是心理疾病和思想混乱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2如何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主要观点如何进行这一工作呢? 要指导儿童区分有益的努力还是无益的努力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2如何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主要观点如何区分有益还是无益的努力?是否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2如何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主要观点如何区分有益还是无益的努力?是否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一切有成就和有价值的东西是与社会有关的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2如何引导儿童追求优越感主要观点如何区分有益还是无益的努力?是否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一切有成就和有价值的东西是与社会有关的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他的社会感情,即增强儿童和社会紧密相关的这种意识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3自卑情结及其作用主要观点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3自卑情结及其作用主要观点自卑情结是过度、反常的自卑感迫切需要得到容易的补偿和似是而非的满足。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3自卑情结及其作用主要观点自卑情结是过度、反常的自卑感迫切需要得到容易的补偿和似是而非的满足。 会使儿童丧失勇气追求优越感,不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能成功 这会导致儿童用一些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自卑感,如口吃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课堂测验04自卑感产生的原因主要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