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8879724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IFFUSE PANBRONCHIOLITIS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概述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细支气管区域的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小气道疾病,可导致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弥漫泛细支气管炎流行病学世界分布和人种特异性:东亚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在日本其发生率几近于肺气肿欧美地区:发病年龄:1080岁,各年龄组均可发生,4050岁为发病高 峰;男女比例:1.4/1病因未明1、遗传因素:常伴发鼻窦炎;种族特异性强;家族发病倾向;HLA BW54抗原阳性率明显增加;2、环境因素:少见于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东亚人病理 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管壁及其周围的泡沫细胞聚集导致

2、呼吸细支气管管壁增厚、官腔狭窄和闭塞,形 成散在息肉样肉芽肿,管壁纤维化, 继发支气管扩 张影像学表现的基础临床表现症状:隐袭起病,有患者几乎无自觉症状咳嗽咳痰:易继发感染,出现脓痰活动后气短最终可发生呼吸衰竭慢性鼻窦炎症状:鼻塞、流涕、嗅觉减退体征:绝大多数可闻及湿罗音,有时可并有干罗音血液学检查血常规:WBC增多常见ESR、CRP增加周围血淋巴细胞CD4/CD8增加支原体抗体阴性血气分析:早期常有低氧血症,晚期可伴高碳酸血症血冷凝集试验持续明显增高:64倍以上痰液检查痰细菌监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影像学检查胸片: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两肺弥漫性散在的颗粒样结节状

3、阴影主要分布在双肺肺底,直径25mm,边界不清含气量增加所致的肺透亮度增强 支气管扩张影像学检查CT表现:1、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2、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双轨征或小环状3、支气管管壁增厚肺功能检查明显的阻塞性改变,是DPB的特征少数进展性患者可伴有限制性通气障碍但肺顺应性、弥散功能多正常对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反应较COPD差临床诊断标准(1998日本第二次修改)必须项目:1、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时呼吸困难2、合并有慢性鼻窦炎或有既往史3、胸片可见两肺弥漫性散在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或CT示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参考项目:1、胸部听诊断续性湿罗音2、FEV170%及

4、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80mmHg)3、血冷凝集试验效价增高(64倍以上)临床诊断标准(1998日本第二次修改)临床诊断确定诊断:所有必须项目,加上参考项目中的2项以上一般诊断:所有必须项目可疑诊断:必须项目1、2病理诊断标准1、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2、泡沫细胞(脂肪吞噬细胞)聚集3、胶原纤维化治疗红霉素 DPB的基本疗法,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治愈 治疗原则:第一选择药物为红霉素,400600mg/d口服,如发现副作用或药物相互拮抗作用,可选用同类14环的克拉霉素 (200或400mg/d口服)或罗红霉素(150或300mg/d口 服) 停药指征:初期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恢复正常的可以停药;进展期患者治疗2年病情稳定者可以停药;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需长期用药。治疗红霉素治疗的机制: 1、抑制粘蛋白、阻断氯离子通道,从而抑制水的分泌 2、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局部聚集: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和气道上皮的黏附阻断气道上皮细胞、肺泡巨嗜细胞、中性粒细胞分泌IL-8 3、抑制中性粒细胞自身活性:减少过氧化物、弹性蛋白酶等气道上皮损害因子的产生治疗急性发作期:明显感染症状时,考虑存在细菌感染,针对病原菌及药敏选用抗生素 应用其他抗生素时,不停用红霉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