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二)神话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878983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二)神话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古代文学(二)神话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古代文学(二)神话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古代文学(二)神话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古代文学(二)神话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二)神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二)神话(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编 先秦文学目 录绪论 先秦文学概况 第一章 传说时期的文学(上古歌谣;神话)第二章 诗经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先秦文学绪论一、 先秦文学的界定: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前221) 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它处于中国文学的发生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二、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一)从文学形态上说,主要是文、史、哲 不分 。(二)从作者流变说,作者身份具有多样性。此 外,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三)从文学样式上说,主要是诗歌和散文, 其次是神话和寓言。 时期 作者代表作品夏商时代 西周初期

2、巫、觋甲骨卜辞西周史官尚书春秋 西周春秋贵族诗经春秋战国平民诗经春秋战国士先秦诸子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 赋,矇诵” (国语召公谏弭谤)甲骨卜辞商巫师立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 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卜法,用龟甲进行 占卜。 甲骨背面的钻凿与烧灼 痕迹记事刻辞-鹿头刻辞,商王 在鹿头上刻辞以纪录田猎 经过。甲骨卜辞第一节上古歌谣一、上古歌谣的保存: 散见于后世典籍。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德 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 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 第一章 上古文学第一章 传说时期的文学二、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一)劳动歌谣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

3、竹,飞土,逐宍(肉)。(二)祭祀歌谣1、一种是祈祷式的祭歌卜辞通纂375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2、一种是咒语式祭歌:礼记郊特牲中的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 ,归其泽!山海经大荒北经 中的神北行: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三)图腾歌谣。吕氏春秋音初中的燕燕往飞:燕燕往飞。情况记载较详: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 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 争博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 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 作为北音。(四)婚恋歌谣候人歌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 音初篇)

4、周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周易归妹上六: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五)战争歌谣周易中孚六二: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三、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一)集体性、综合性如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 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 曰总万物之极。(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 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 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第二节 神话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四、中国古代神话的散失与演变五、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一)神话的概念中

5、国上古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日有日神月有月神风有风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雨有雨师旱有旱神雷有雷公电有电母羲和常羲飞廉共工祝融屏翳女魃自然界处处有神(二)神话的产生1、对自然界 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对一些特殊的灾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引起的惊奇和恐慌。2、和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思维观有关。幻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 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 解释,今谓之神话。”-鲁迅中

6、国小说史略(三)神话的保存主要保存在山海经 、楚辞淮南 子、庄子等古 籍中,其中保存神话 较多的是山海经 和淮南子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一)创世神话。(二)始祖神话。(三)洪水神话。(四)战争神话。(五)英雄神话。(六)传奇神话(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 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里。(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 注:表明了先民对宇宙 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 精神。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 霆

7、,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 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 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 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 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山海经大荒南经东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 名曰羲和,方曰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 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 有女子方 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二)世祖神话 女娲抟土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 人类。女娲抟黄土造 人,剧务,力不暇供 ,乃引绳絚于泥中, 举以为人。故富贵者 ,黄土人也;贫贱凡 庸者,絚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所 引风俗通 注:反映了

8、部族成员对自己祖 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 。 女娲、伏羲女娲造人的神话最早见于天问:“女娲有体, 孰制匠之?”“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 变。“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 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 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 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女娲补天(三)洪水神话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 帝命。帝令祝融杀鲧 于羽郊。鲧复(腹) 生禹,帝乃

9、命禹卒布 土以九州。尚书皋陶谟载,禹娶涂山氏女,四日生 启,“启呱呱而泣”,禹为治水抚之不及而 去。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 “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 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到嵩高山 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 而启生。淮南子【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四)战争神话 黄帝(公孙轩辕)和炎帝是中原的两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 起于姬水和姜水。阪泉之战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 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 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蚩尤之战: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

10、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 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 ,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 斗机作指南车, 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淮南子天文训所载共工与颛顼争帝: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 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五)英雄神话 1、夸父逐日 又如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 杖,化为邓林。2、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

11、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 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 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 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 喜,置尧以为天子。3、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 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4、刑天舞干戚 (六)传奇神话 欧(呕,吐)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山海经海外北经)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

12、头,身生羽。(山海 经海外南经)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同 上) 厌(餍,吃)火国在其南,其为人兽身黑色,火出 其口中。(同上) 有小人国,名靖人。山海经大荒东经 有小人,名菌人。山海经大荒南经 银山女树,西海大食王国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 识。(二)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 意识。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三)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 神。四、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如山海经海外北经:

13、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这则神话即以人的一些常见的生理行为来解释昼夜、四季以及风的形成。第二、具体、形象的思维。原始先民为了把握一日之中时间的变化,就利用太阳在空间的 位置变动来加以说明,时间的流逝,在神话中成了一连串具体可感的情节。淮南子天文训:第三、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或是神秘的,或是恐怖的,或是有魔力的。同样,在神话的传播、复述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情感体验的。五、中国古代神话的散失与演化(一)历史化。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事实,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

14、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中国小说史略)。子贡问孔子:“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子曰: “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此之谓四 面也”(见汪继培辑本尸子卷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鲁哀公问孔子:“吾 闻夔一足,信乎?”孔子说:“夔,一足矣,使 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1、改造。即对神话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 成为一种现实事件。2、删削。司马迁所说:“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 。”(史记五帝本纪)淮南子古本载嫦娥奔月神话时说嫦娥“托 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15、”, 今本淮 南子亦不存。(二)神话发展为仙话。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仙话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以达到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 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 及五残“。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戴胜,虎齿 ,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庄子大宗师成玄英疏:“汉武帝时, 献青桃,颜容若十六七女子,甚端正。“汉武内传:“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帝, 美容貌,神仙人也。“月亮神话的演变: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 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 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 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 月精。“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 蜍。“唐李冗独异志:“羿烧仙药,药成, 其妻姮娥窃而食之,遂奔入月中。“六、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一、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提供了文学 的创作素材。散文:庄子赋:洛神赋宓妃诗歌:诗经大雅生民姜嫄生后稷 楚辞小说: 聊斋志异、西游记、红楼梦、 镜花缘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 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