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血液学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887834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7.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血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免疫血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免疫血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免疫血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免疫血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血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血液学(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免疫血液学免疫血液学医学检验系医学检验系 张晨光张晨光38321853832185主要内容:1、红细胞血型系统2、HLA血型3、血小板血型系统4、血清型5、输血前免疫血液检查6、新生儿溶血病免疫血液学免疫血液学ABO血型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正反定型不符 可能性有许多种 ABO亚型,疾病因素,年龄体质和个体 差异,冷抗体,自身抗体,输血,其它 血型抗体的干扰,蛋白干扰,多凝集等 。 通常情况下O型红细胞加AB血浆可以解决问 题,但不总是这样。 孟买型和类孟买型常常不能输O型血?Rh血型问题 Rh阴性的患者输什么样的血?输什么样 的血成分? RhD亚型问题(弱D,不完全D,Del) R

2、h系统抗D、C、c、E、e抗体及其联合 Rh血型错误输血的后果 同种抗体问题 常见红细胞同种抗体有那些? 如何锁定目标? 谱细胞,抗原/抗体测定,效价测定 它们的临床意义 是否为温抗体?是否致敏补体?红细胞上有 多少抗原?以往表现如何? 是否能提供配合型的血?是否有权宜方 案?(亲属血)自身抗体问题 自身抗体 冷自身抗体和温自身抗体 如何锁定目标? 针对红细胞的直抗试验和放散试验,针对血 清的间抗试验 病史,输血史 它们的临床意义 是否为温抗体?药物抗体,类抗体,多凝集 是否能提供配合型的血?是否有权宜方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换血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 ABO

3、溶血病 换血血液的选择 Rh溶血病 换血血液的选择骨髓移植后输血 红细胞血型的选择 血小板血型的选择其它特定病患的输血前检查 白血病 消化道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 冷凝集素病 大量输血输液患者已经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 区分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 分离自身和输入的红细胞 正确鉴定血型 正确鉴定抗体 血浆置换 交换输血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成功地用输血 救活了一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成为人类历史 上成功输血的第一例。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 学 Landsteiner Landsteiner(1868 1943)获得1930年诺贝 尔奖金 发现了ABO、MN、P、RH 等许多血型ABOABO

4、血型的发现血型的发现ABO血型发现的意义 打开了免疫血 液学、免疫遗 传学的大门 为临床输血铺 平了道路,使 它成为一项有 效的治疗手段 。1900年 2009年1990年1985年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从血清学到分子生物学抗原决定簇 (表位) 血型抗原是红细胞上的一种特异性的呈 立体排列的化学基团。 依生化性质人红细胞抗原决定簇可分为 多肽和糖分子两类。人出生时,抗原决定簇是多肽的红细胞膜 的血型抗原已发育成熟,而决定簇为糖分 子的血型抗原则在出生后逐渐发育成熟。决定簇糖分子多肽ABH,Lweis Ii,TTn抗原MNSs,Rh, Kell,Kidd存在多种细胞表面 体液和分泌液中只

5、分布于红细胞膜 其他血细胞膜上分布组织血型抗原可以表示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标志, 胎儿和新生儿红细胞表达强i抗原,弱I抗原,而 成人则为强I抗原,弱i抗原。IgG 相对分子量为15万,由2条重链及2条轻链构 成,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的差异, 分为IgG1、IgG2、IgG3、IgG4四种亚类。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的免疫球 蛋白(1gG2通过胎盘效率最低),并有结合 补体的能力,IgG3结合补体能力最强。其 次是IgGl,所以IgG3和IgGl在溶血性输血 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中有重要意义。 IgM 相对分子量为90万,由5个免疫球蛋白单 体通过J链连接而组成的五聚结构。 IgM是胎儿

6、免疫系统成熟时最早出现的免 疫球蛋白,并具有高度的有效凝集素,使 补体活化的效率高,1个IgM分子与红细胞 表面的抗原结合,就能引发补体介导的细 胞溶解现象。 ABO血型系统抗体若按产生的原因又分为“ 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 “天然抗体”主要由自然界中与A、B抗原类 似的物质(细菌)免疫刺激产生,以IgM为主 。 “免疫性抗体”主要是由母婴血型不合的妊 娠、血型不合及有输血史的输血产生,以 IgG为主。ABO抗体的特性“天然抗体”与“免疫性抗体”的特征及区别特性天然抗体(IgM)免疫性抗体(IgG)抗原刺激分子量 与红细胞反应的最适温度被血型物质中和溶血素效价耐热性在盐水中与相应红细胞

7、反应发生肉眼可见凝集对酶处理红细胞的反应通过胎盘无察觉100万4-25能较低不耐热(冷抗体)能变化不大不能有(妊娠、输血) 15万37 不能较高耐热(温抗体)不能能反应能 人在出生前尚未产生抗体. ABO抗体出生后3-6个月出现,5-6岁时达高峰 ; 成人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新生儿血清中抗体常是来自母体的IgG,偶尔 也有胎儿自身产生的IgM。由于新生儿血型抗原 位点少,抗体效价低,为此检测血型时应十分 慎重,可因抗原少或抗体效价低而凝集不明显 而误定血型。 抗A、抗B、抗AB抗体存在于所有缺少相应抗 原的人血清中,唾液、乳汁、泪液等各种体液 及分泌物中也可发现ABO抗体.ABO抗体的产生及存

8、在部位29 个 血 型 系 统 ,200 多 个 抗 原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系统 ABH血型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表面 ,而且还广泛存在于消化道,皮肤上皮 细胞,呼吸道及泌尿系统,包括唾液、 眼泪、尿液、消化液、胆汁、乳液、羊 水、体腔液及卵巢囊肿液中。ABO血型系统的独特特点A和B抗原的免疫原性强 血清中规律性存在抗A和/或抗B抗体 分泌型个体的血浆、唾液、组织细胞等 处存在A、B、H血型物质ABO血型系统是根据每个人红细胞上是 否存在A和B抗原,可将人分成四种血型ABO血型的配合性是 输血前试验的重要基础血型抗原能够激活免疫系统 :1. 母胎不相容 2. 输血不相容 3. 自

9、身溶血性贫血ABO血型的主要抗原和抗体已知血清+受检者红细胞 受检者血清+已知红细胞 (正定型) (反定型)抗A 抗B 受检者血型 A细胞 B细胞 O细胞 A B O AB (一) ABO血型的遗传基础u 我们从双亲的染色体 各获得一半的遗传基因 。u我们遗传的是二个血型 基因,一个是从母亲那 儿来的A、B或O基因。另 一个基因来自父亲的A、 B或O基因。基因型,从双亲染色体上所遗传下来的基因。 表型,所观察到的遗传基因即血型本身。 A和B基因对于O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 性基因。 不同婚配类型子女可能的血型A*OA OB*OB OA*BA B AB OAB*OA BA*ABA B ABB

10、*ABB A ABA*AA O(二) ABO血型表型的频率 中国:从北向西南的方向,B基因频 率逐渐下降,而O基因频率升高;云 贵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A基因频率升 高,两广、福建、台湾O基因频率较 其它地区高。 欧洲:A基因频率最高 B基因在亚洲频率最高。(三)(三) ABO血型抗原的生化合成ABO系统抗原概述 A和B抗原是红细胞膜表面糖蛋白、 糖脂分子的糖类决定簇。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免疫结构域末 端单糖性质不同。 A抗原末端糖基是N-乙酰氨基半乳糖 B抗原末端糖基是D-半乳糖。 Type1 Gal13GlcNAc 1R(主要存在于血浆) Type2 Gal14GlcNAc 1R (存在于红细

11、胞、血浆)ABO生化合成的概述-血型前体物质在H基因编码产生的岩藻糖基转移酶(H转 移酶)的作用下,把一个岩藻糖接在其前 身物质即红细胞膜上寡糖链的半乳糖上形 成H物质(H抗原),它是A、B抗原的前身物 质。ABO生化合成的概述-H物质ABO生化合成的概述-A酶和B酶A基因A酶编码(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A抗原B基因B酶编码(D-半乳糖转移酶)D-半乳糖(H物质) + N-乙酰半乳糖胺D-半乳糖(H物质) +D-半乳糖B抗原 A和B抗原是红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糖脂 分子的糖类决定簇。 A抗原 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 B抗原 D-半乳糖(GaL)。ABO生化合成的概述-A抗原和

12、B抗原 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但是H物 质抗原性很弱,血清中一般没有抗H抗体。 O型就只有H抗原,O基因为无效基因,不会产 生转移酶,糖不会连接到H物质上。 如果缺失H基因,即缺乏H转移酶,则无H物质 ,这时即使体内存在A或B转移酶也不能形成A或 B抗原,如hh型(孟买型)就是缺乏H基因。ABO生化合成的概述-0型和孟买型ABO系统概述 O基因的产物是一种无活性的转移酶,不 能转移任何糖基到H抗原上,因此O型个体 的抗原就是H抗原。 ABO抗原不是ABO基因的直接产物,A和B基 因编码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不同的糖基 转移到H抗原末端半乳糖基上,形成相应的A 或B抗原。ABO基因糖

13、基转移酶结构模式图(1)ABO基因糖基转移酶结构模式图(2)ABO物质的生物合成A、B、H血型物质 1930年Lehrs发现唾液中有A和B物质 1943年Wiener发现分泌型占80 AB物质的量具有较显著的个体差异 血清中的血型物质较弱 唾液中的血型物质较容易测到-常见ABO亚型 A抗原中主要为A1和A2 其它A亚型:A3、Ax、Aend、Am、Ay、 Amos 、Aint、 Aw和Ael 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B3、Bx、Bm、 Bmos和Bel等 其他亚型:嵌合体(Chimera) 、 CisAB型、孟 买型、类孟买型(四)ABO血型系统的 抗原,亚型及变异型ABO亚型的判断1. 红细

14、胞与抗A、抗A1、抗B及抗AB的凝集程度2. 红细胞上H物质活性的强弱3. 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14.分泌型人的唾液中A、B和H物质A1和A2决定簇的区别 是仅存在量的差异还是抗原决定簇结构不同? A1型和A1B型红细胞上的A1抗原数远远多 于A2型和A2B型红细胞,A1型个体血清中 A酶的活力也远强于A2型。表明二者之间 有量的差别。 A2和A2B个体常常产生抗A1,说明A2细胞 上缺乏A1细胞上的一种决定簇。 H抗原强弱趋势:OA2 B A2B A1 A1BA1和A2同样存在质的区别 两种A型抗原:A、A1。A1细胞具有A、A1抗原。A2细胞只有A抗原。 B型人血清中有抗A和抗A1。A1细胞与抗A、抗A1反应A2细胞只与抗A反应血型血型抗原抗原抗体抗体A1A2OBA1、AAHB抗B抗B、抗A1抗A、抗B、抗A1抗A、抗A1pA1基因与A2基因共同遗传A1 A2基因被存在的A1基因所隐蔽pA2基因与B或O基因配对时A2B、A2 此时的A2基因为显性遗传A1和A2的遗传及表型根据ABO血型的血清学特点,A型和AB型可分 为Al、A2和AlB、A2B四种亚型。抗A血清中 含有抗A和抗A1两种抗体,抗A可以凝集所有 A型和AB型红细胞,而抗A1只能与一部分A型 和AB型红细胞反应.据此凡与抗A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