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 《牲畜林》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7638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欣赏 《牲畜林》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外国小说欣赏 《牲畜林》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外国小说欣赏 《牲畜林》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外国小说欣赏 《牲畜林》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外国小说欣赏 《牲畜林》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小说欣赏 《牲畜林》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欣赏 《牲畜林》人教版选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击作者简介: 伊泰洛卡尔维诺于1923年 10月15日生于古巴哈瓦那附 近,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 植物学家,自幼就与大自然 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使出生在异国他 乡的儿子不忘故土,母亲特意给儿子取 名为伊泰洛(“意大利”的意思),以寄 托他们对故乡的怀念。1925年卡尔维诺 全家移居到父亲的故乡圣莱莫。他不仅 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 种动物的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 钓。这种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给卡尔 维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使他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 色彩而别具一格。“二战”期间,在德国 人占领的2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卡尔维

2、 诺与他弟弟积极参加当地游击队组织的 抵抗运动,卡尔维诺的父母亲曾因此被 德国人羁押做人质。发表于1947年的 处女作蛛巢小径就是一部以作者自幼所熟悉的利古里亚地区游击队活动 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当时卡尔维诺 年仅24岁。卡尔维诺的作品手法高超,思想深邃 ,而且具有极为充沛的想象力,在形式 上独树一帜,成为最难与别人混淆的作 家之一。不少批评家认为,若非1985年 他在应邀赴美国演讲之前猝然去世(遗 稿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称美 国讲稿,成为20世纪小说理论的经典 著作,至今仍然是许多当代批评家的案头宝典),198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很可能就是他。他的作品,不仅没 有因为他的去世而被遗忘

3、,反而继续焕 发出惊人的魅力、引发越来越高的热度 ,其代表作祖先三部曲宇宙奇趣 看不见的城市等,拥有着越来越 多的译本和青年读者,也成为各国文学 研究者和批评家不断研究的课题。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 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 的作家。他的小说,往往故事性与寓言性兼备,寓深层的思考于奇妙的故事之 中。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在新 闻报道里、电影电视上、文学作品中或 多或少感受过战争,面对战争,你的心 情是怎样的呢? 沉重、愤怒、悲伤、无奈 那么,在读了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之 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轻松、搞笑、诧异 卡尔维诺在未来 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 道:“我的

4、写作方法一 直涉及减少沉重。”那 么,对牲畜林的解 读是不是也可以围绕着 “减少沉重”即“轻逸 ”进行呢?这堂课我们 就尝试着从形象、语言 、结构三个方面解读 牲畜林。 一、阅读课文,品味形象1、我们一般都是怎样看待英雄的? 自古以来,我们总以崇敬的目光仰视英雄: 横槊赋诗的曹操、刺秦未遂的荆轲、 自刎乌江的项羽都以凛然之姿立于历 史长河之中。2、那么,牲畜林里有“英雄”吗 ? 有,朱阿 3、请在文中找出有关他的描写。 “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 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 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 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 ,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

5、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 的裤子。” 4、这是英雄吗?绝对不是这显然是一个马戏团 的小丑,高大的英雄 形象被彻底颠覆了。 注意:小说里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他 是谁?“农民模样的德国兵 ” 将文中比较集中描写这一形象的语句 找出来。“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 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 ,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 枪。他边走边用鼻子嗅 着。扁平的军帽下,一张猪 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暂且撇开政治,印象中,德国军服带有 浓重的欧洲古典风格,再加上德国人高 大的身材,应该是很威武的。 然而,卡尔维诺却颠覆了这一形象。英雄和 敌人都成了小丑,树林成了集市拍着翅 膀的成群的鸭子、不给让路的山羊、性情温 顺而固执的“

6、花大姐”、漂亮的粉红色小猪 、又老又瘦的母鸡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 都消解在嬉笑之中。 5、我们说,战争是沉重与残酷的,那 么,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也许,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 轻里所揭示的关于生活的态度能让我们理 解卡尔维诺的这种“减少沉重”的努力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 一种苦涩的认可。二、品味语言1、“德国兵继续向上爬,树枝越来越细,脚 下的树枝突然折断,他掉了下来,差点砸在 朱阿身上。这次朱阿不糊涂了,拔腿就跑, 伪装的树枝掉了一地。德国兵摔在松软的树 枝上,没有受伤。” 沉重的德国兵爬上“ 越来越细”的树枝, 掉下来后竟然“摔在 松软的树枝上”,着 实让人费解

7、。德国鬼子从树上掉下来,居然“没有受伤”。 我想,勇敢无畏的广大民众肯定不会原谅作 者如此低劣的道德情操! 这不是耗子给猫摇旗呐喊,吃里扒外嘛!然而,恰恰是因为卡尔维诺深切地认识 到战争的沉重,所以才去努力追求语言的 轻逸,在悖逆中飞入另一个世界。卡尔维 诺就像那只在枝头轻快地跳来跳去的“火 鸡”,“挺起胸膛,一直保持着开屏的姿 势”,让所有的沉重都落入自己的脚下, 然后高傲地审视。 2、小说中还有一处细节值得我们品味: “(朱阿)于是就绕到房子后面,走进 干草棚,在草堆下翻找起来。那里藏着 一杆老式双筒猎枪和子弹袋。” 这让我想起了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 蛛巢小径,男孩把他从俄国兵那里 偷来的枪

8、藏在了只有他知道的蜘蛛巢 里蜘蛛网的轻逸将枪的沉重遮蔽 了。朱阿把猎枪胡乱地藏到了干草堆 里,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呢? 欧洲古代传说,蛇发女妖美杜莎 难以铲除,因为凡是正眼看见她 的人都会变成石头,于是,帕修 斯在出征的时候,便使用一面锃 亮的盾牌作为镜子,在镜子里观 看女妖,最终把她杀死。在卡尔 维诺看来,文学不是对现实的简 单再现,而应该是轻灵、智慧地 来反映生活,文学应该有自己的 角度,而非照搬生活中发生的故 事,这样才能获得文学的生命力 。三、赏析结构 1、文中将“牲畜林”比作“诺亚方舟 ”,有什么象征意义? 圣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深 悔自己的创世之举,决定用

9、洪 水淹没大地,唯一幸免的是善 良的诺亚一家。上帝吩咐他们 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把所有 的动物,无论贵贱,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或爬的,都雌雄配 对,带上方舟。 牲畜林的主要情节集中在“像 集市一般热闹非凡”的树林里。灌木 丛和树林中有“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 腹便便的母牛”,有山羊、大鹅、家 兔、母鸡、鸭子、小猪等等,当然还 有它们善良朴素的主人。这能否理解 成逃避战争洪水的“诺亚方舟”呢? 小说结尾德国兵和那只凶恶的野猫在 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诺亚方 舟”拒绝任何罪恶,它承载着善良与 正义,等待洪水退去,迎接上帝赐予 的净土。 总之,“牲畜林”是一个“容器 ”, 装载了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现实生

10、活之水。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 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2、再来关注一下小说的情节。朱阿每 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时,总有人跳出来阻 拦,浏览全文,数数总共有几次? 六次延迟延迟是民间故事和影视剧作品中经 常采用的手法,比如去寻宝或者救人 的英雄,前面几个(或者几次)总是 不能成功。(如不采用延迟这种手法 ,仅一次就成功,那便会使作品显得 过于简单容易了。)3、文中有哪六次延迟?“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 花大姐,怎么办?” 在朱阿的第一次射击中,作者采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用较多笔墨直接描写“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 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思考:“朱阿手中的猎枪

11、又跳起了塔兰泰拉舞 。”是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 千万别打死我的羊。你瞄准点。” “朱阿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 不知道了。”作者在此处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 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 ,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自古“美女爱英雄” ,尽管这个姑娘有点胖 ,但这也让年纪不轻,还没结婚的朱阿脸 红的像猴屁股似的。结果,“手中的猎枪像 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打死鬼子,娶个姑娘; 打死火鸡,小命玩完。“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 把它拿走了。” 这一段只写了朱阿被恳求, 至于恳求之后

12、的情节, 则省略了。这大概是为了避免重 复的考虑。 “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 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 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 心了。” 这次,朱阿面对的是一只 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 。朱阿终于要射击了, 这次是躲在他临时堆砌 的掩体后面。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 , 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 也没什么关系 。作者似乎有意避免把一个太鲜活的生命交付 到死亡的命运中去, 从而安排了一只人们再 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 4、讨论:话说“我们都 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 消灭一个敌人”作 者为什么把朱阿塑造成 一个枪法很不准的劣等 猎手?有何蕴意?5、这

13、样的“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朱阿不是英雄, 而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 就像在马戏表演中, 小丑衔接起节目与节目 。是朱阿把一个德国兵间接引到“牲畜林” 中来的(直接把他引来的是母牛“花大姐”, ) 也是朱阿的拙劣射术, 使得各种牲畜有与 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在 树林的野猫和悬崖面前丧生。“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 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 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 挤到一边。 四、探讨:为什么最后朱阿射死的是一只最老 最瘦的母鸡,而打败德国兵的却是一只 野猫?小说的高潮出现在朱阿终于开枪射击之 后。但是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 身上 , 而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 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 它不是牲畜, 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 门捕食飞禽, 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 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 善良的人连手都 不要弄脏。正是这种充满自然和谐,充满 自然生命力的氛围、基调的要求,致使小 说在高潮处理上具有轻松幽默,具有喜剧 色彩。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 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 的撕破给人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