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76314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城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城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城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城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一、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 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 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 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 建设的土地。广义的还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 地。 城市用地=已建设用地+区内待开发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2、城市用地的属性、价值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1、城市与自然环境自然对对城市的影响关系到城市职职能的发挥发挥关系到

2、城市的空间间形态态关系到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设经济 等多方面城市对对自然的影响水土流失严严重,洪涝涝灾害加剧剧形成热岛热岛 等不利城市气候环环境城市热岛热岛 效应应:是指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产 与 生活活动过动过 程散发发出大量热热量,出现现市区气温比较较 郊 外要高的一种现现象。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城 市 热 岛 效 应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o四大火炉城市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o七大火炉城市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1、

3、城市与自然环境城市对对自然的影响城市热岛热岛 效应应、干岛岛效应应、绿岛绿岛 效应应土壤结结构改变变,地面下沉水质恶质恶 化温室效应应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增加;气候反常,海洋风风暴 频频繁;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积增大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滑坡与崩塌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 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建筑地基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都由地基来承载。自 然地基的构成无非是土与石。由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层的 自然堆积情况不一,其组成物质

4、也各有不同,因而对建筑物 的承载力也就不一样。膨胀土 湿陷性黄土冻土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滑坡与崩塌 滑坡与崩塌是一种物理地质现象。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人为的原因, 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土、石向下滑动。崩塌的成因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面对山坡稳定造成的影响。 当裂隙比较发育,且节理面顺向崩塌的方向,则易于崩落;尤其是 因争取用地,过分的人工开挖,导致坡体失去稳定而崩塌。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滑坡与崩塌湖南城市

5、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适宜的 岩层或土层、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是形成中沟的主要条件。冲沟 切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 地震 地震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它对城市用 地选择、规划布局、具体的建筑布置,以至于各项工程的抗震 设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地震类型、成因地震术语示意图地震术语示意图震中震中震源震源震源震源 深度深度震中区震中区震中距震中距观测点观测点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

6、与用地规划地震震级地震震级1935年,美国地震学家里希特(C.F.Richter)首先提出了震级的 概念,来描述地震的大小。根据震源所释放的能量的多少来划分地震等级,共10级。地震按震级的分类地震按震级的分类类 型震 级类 型震 级超微震震级1强烈地震6震级7弱震和微震1震级3大地震震级7有感地震3震级4.5巨大地震震级8中强地震4.5震级6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在一定地点震动的强烈程度和地震造成地面上 各地点的破坏程度。分12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建筑物、构筑物地基条件有关,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

7、觉、地面房屋受破坏程度 综合评定结果。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关系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震级是起因,地震烈度是后果。震级震级2 23 34 45 56 67 78 88 8以上以上烈度烈度1 12 23 34 45 56 67 77 78 89 9 101011111212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一般是指50年),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 烈度。它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只能消极预防,减少其破坏程度矿藏矿藏是地质条件之一,也是一种资源。

8、它的分布与开采 还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古代城市选址“东有流水,西有大道,南有泽畔,北有高山”现代城市防洪:设计洪水标准频率10.33,洪水重现期100300年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盲目抽用,易形成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漏斗” 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 降水与湿度 地形条件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风象风是以风向与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风向一般是分8个或16个方位观测,累计某时期

9、中各个 方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 数的百分比值(即风向的频率)来表示。风玫瑰图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温度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中,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较 少,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在中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 郊外要高的现象。风是以风向与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降水与湿度地形条件分析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3、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三、城市用地选择 建设现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遗存、土地利用 、社会问题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

10、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一、城市用地的分类城市用地对应于所担负的城市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用 途。城市用地的分类方法,各个国家并不一样。中国建设部于1990年后制定并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 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 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计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二、村镇用地的分类村镇规划标准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分9大类和28小类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二、城市用地的构成城市用地的构成,是基于城市用地的自然与经济经济 区位,以 及由城市职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组合与布局结结构,而呈现现不同 的构成形态态。按照行政隶属的等次,宏观观上如分为为市区、地区、郊区等 。按照功能用途的组组合,如分为为工业业区、居住区、市中心 区、 开发发区等等。 三、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标准体系包括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2、指标体系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