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75925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 境境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作者: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小学 夏明敏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以整理数据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打“”的记录方法。前不久,笔者听了两节这一内容的公开课,由于课始创设的问题情境不同,教学效果迥异。现摘录片段如下:案例 1片段:师:屏幕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出示课本例题的插图投影)生:小朋友在统计三角形、圆、正方形各有几个。师:他们是怎样统计的呢?生:一个小朋友报图形的名称,其余的小朋友记录。师:你们也想玩一玩吗?生:想!师:好的,注意听清楚游戏的要求。老师

2、在你们四人小组的盒子里也放了一些这样的图形,请小组长拿出一个图形,报出它的名称,其余的小朋友想办法把这个图形记在纸上。这样报一个,记一个,直到全部记完。比一比,看谁记得正确,记的方法又清楚又方便。(学生开始小组活动。很快,有学生举手示意,他们小组做完游戏。老师走近这一小组,轻声询问活动情况。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统计的?生 1:我们把图片倒在桌上数的。生 2:数了两遍呢,肯定错不了!师:为什么不用老师讲的方法呢?生 3:我们都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师抬头望了一下,发现好几个小组都是这样做的,连忙中断全班的小组活动,再次强调游戏的要求反思:教者以教材为本,创设了统计盒子里图形个数的问题情境,力图让学

3、生通过小组活动,经历统计过程,掌握画图形、打“”等记录方法。然而,执教者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这一情境中,学生更关注的是如何快速准确地统计出图形的个数。对他们来说,盒子里的图形是静态的、确定的,利用已有知识,便可轻易解决问题,画图形、打“”等记录方法是没有必要的。虽然开展了小组活动,但学生实质是尊是师而为,被动学习。这样的情境未能让学生体验到新的统计方法的必要性,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 2片段:电脑演示:小朋友聪聪拎着一个大口袋,蹦蹦跳跳地走来了。聪聪: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大丰收,瞧,口袋里都是我们赢得的奖牌。形的是金牌,形的是银牌,形的是铜牌,小朋友,请你们猜猜,

4、我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多少块银牌?多少块铜牌?学生猜奖牌数。聪聪:小朋友,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数一数吧。电脑演示:口袋倒置于屏幕上方,从袋口逐一漏出奖牌,消失在下面的盒子里,学生数奖牌数。生:奖牌太多了,数不过来了。师:那给你们一支笔、一张纸,你们有办法数清吗?学生小组讨论统计奖牌的方法。汇报:生 1:掉出来一个奖牌,我们可以把这个奖牌的形状记下来,全部记完后,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了。生 2:可以把奖牌分成 3 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奖牌的个数。生 3:我们小组也想把奖牌分成三类,用打“”的方法来统计各种奖牌的个数。生 4: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反思:本片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5、,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统计随机性内容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富有情趣,采用逐个出示奖牌,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唤起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奖牌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这样的问题情境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充满了人性化,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轻松自由,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感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因此,在

6、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勇于克服教材中的“先天不足” ,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具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内涵,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饶有趣味,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更具活力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作者: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小学 夏明敏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以整理数据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打“”的记录方法。前不久,笔者听了两节这一内容的公开

7、课,由于课始创设的问题情境不同,教学效果迥异。现摘录片段如下:案例 1片段:师:屏幕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出示课本例题的插图投影)生:小朋友在统计三角形、圆、正方形各有几个。师:他们是怎样统计的呢?生:一个小朋友报图形的名称,其余的小朋友记录。师:你们也想玩一玩吗?生:想!师:好的,注意听清楚游戏的要求。老师在你们四人小组的盒子里也放了一些这样的图形,请小组长拿出一个图形,报出它的名称,其余的小朋友想办法把这个图形记在纸上。这样报一个,记一个,直到全部记完。比一比,看谁记得正确,记的方法又清楚又方便。(学生开始小组活动。很快,有学生举手示意,他们小组做完游戏。老师走近这一小组,轻声询问活

8、动情况。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统计的?生 1:我们把图片倒在桌上数的。生 2:数了两遍呢,肯定错不了!师:为什么不用老师讲的方法呢?生 3:我们都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师抬头望了一下,发现好几个小组都是这样做的,连忙中断全班的小组活动,再次强调游戏的要求反思:教者以教材为本,创设了统计盒子里图形个数的问题情境,力图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经历统计过程,掌握画图形、打“”等记录方法。然而,执教者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这一情境中,学生更关注的是如何快速准确地统计出图形的个数。对他们来说,盒子里的图形是静态的、确定的,利用已有知识,便可轻易解决问题,画图形、打“”等记录方法是没有必要的。虽然开展了小组活动

9、,但学生实质是尊是师而为,被动学习。这样的情境未能让学生体验到新的统计方法的必要性,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 2片段:电脑演示:小朋友聪聪拎着一个大口袋,蹦蹦跳跳地走来了。聪聪: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大丰收,瞧,口袋里都是我们赢得的奖牌。形的是金牌,形的是银牌,形的是铜牌,小朋友,请你们猜猜,我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多少块银牌?多少块铜牌?学生猜奖牌数。聪聪:小朋友,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数一数吧。电脑演示:口袋倒置于屏幕上方,从袋口逐一漏出奖牌,消失在下面的盒子里,学生数奖牌数。生:奖牌太多了,数不过来了。师:那给你们一支笔、一张纸,你们有办法数清吗?学生小组讨论统计奖

10、牌的方法。汇报:生 1:掉出来一个奖牌,我们可以把这个奖牌的形状记下来,全部记完后,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了。生 2:可以把奖牌分成 3 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奖牌的个数。生 3:我们小组也想把奖牌分成三类,用打“”的方法来统计各种奖牌的个数。生 4: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反思:本片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统计随机性内容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富有情趣,采用逐个出示奖牌,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唤起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奖牌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

11、了统计的全过程,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这样的问题情境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充满了人性化,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轻松自由,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感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勇于克服教材中的“先天不足” ,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具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

12、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内涵,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饶有趣味,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更具活力以学生为本,创设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作者: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小学 夏明敏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以整理数据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打“”的记录方法。前不久,笔者听了两节这一内容的公开课,由于课始创设的问题情境不同,教学效果迥异。现摘录片段如下:案例 1片段:师:屏幕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出示课本例题的插图投影)生:小朋友在统计三角形、圆、正方形各有几个。师:他们是怎样统计的呢?生:一个小朋友报图形的名称,其余的小朋友记录。师:你们也想玩一玩吗?生:想!师:

13、好的,注意听清楚游戏的要求。老师在你们四人小组的盒子里也放了一些这样的图形,请小组长拿出一个图形,报出它的名称,其余的小朋友想办法把这个图形记在纸上。这样报一个,记一个,直到全部记完。比一比,看谁记得正确,记的方法又清楚又方便。(学生开始小组活动。很快,有学生举手示意,他们小组做完游戏。老师走近这一小组,轻声询问活动情况。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统计的?生 1:我们把图片倒在桌上数的。生 2:数了两遍呢,肯定错不了!师:为什么不用老师讲的方法呢?生 3:我们都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师抬头望了一下,发现好几个小组都是这样做的,连忙中断全班的小组活动,再次强调游戏的要求反思:教者以教材为本,创设了统计盒

14、子里图形个数的问题情境,力图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经历统计过程,掌握画图形、打“”等记录方法。然而,执教者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这一情境中,学生更关注的是如何快速准确地统计出图形的个数。对他们来说,盒子里的图形是静态的、确定的,利用已有知识,便可轻易解决问题,画图形、打“”等记录方法是没有必要的。虽然开展了小组活动,但学生实质是尊是师而为,被动学习。这样的情境未能让学生体验到新的统计方法的必要性,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 2片段:电脑演示:小朋友聪聪拎着一个大口袋,蹦蹦跳跳地走来了。聪聪: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大丰收,瞧,口袋里都是我们赢得的奖牌。形的是金牌,形的是银牌,

15、形的是铜牌,小朋友,请你们猜猜,我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多少块银牌?多少块铜牌?学生猜奖牌数。聪聪:小朋友,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数一数吧。电脑演示:口袋倒置于屏幕上方,从袋口逐一漏出奖牌,消失在下面的盒子里,学生数奖牌数。生:奖牌太多了,数不过来了。师:那给你们一支笔、一张纸,你们有办法数清吗?学生小组讨论统计奖牌的方法。汇报:生 1:掉出来一个奖牌,我们可以把这个奖牌的形状记下来,全部记完后,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了。生 2:可以把奖牌分成 3 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奖牌的个数。生 3:我们小组也想把奖牌分成三类,用打“”的方法来统计各种奖牌的个数。生 4: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反

16、思:本片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统计随机性内容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富有情趣,采用逐个出示奖牌,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唤起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奖牌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这样的问题情境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充满了人性化,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轻松自由,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感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勇于克服教材中的“先天不足” ,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具有生命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