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8866725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要点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作者唐代诗人李白1、全诗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2、第一、二句动静结合。 “尽“”闲“两个字,给人静寂的境界,烘托诗人孤独寂寞之情。3、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望洞庭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1、全诗通过对洞庭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第二三四句,把潭面比作“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把洞庭湖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 ,把洞庭湖中的群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 。忆江南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1、

2、 忆江南词牌名,写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江南美丽风光的怀念。2、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第二课桂林山水 (全文要求背诵)本文通过对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描绘,赞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与赞美之情。写风景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1“桂林山水甲天下”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句话从山 水两方面来写。2、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既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和比

3、喻的修辞手法。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1、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2、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点:洞口:像桥洞、很宽;外洞:宽敞;空隙:窄小;内洞:漆黑、大、奇。句子理解“:1、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时而时而”写出了溪流的蜿蜒曲折。 “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多端。2、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要是准会”说明必须一动不动平躺在小

4、船上,才能通过孔隙,来说明孔隙的窄小。第四课七月的天山1、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第五课中彩那天1、 中彩那天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记叙了父亲在中彩之后又主动放弃奖品的经过。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 ,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道理。2、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是否把车还给

5、库伯) ,父亲的决定是(把车还给库伯) 。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句子理解: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理解:这是我母亲对我们的教诲。一个人要诚实有信用,不贪图别人的东西,尽管家里生活拮据,但人穷志不穷,诚实守信这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可贵。2、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是我长大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父亲还给库伯的是车子,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诚实和守信,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买不来的。第六课万年牢1、 万年牢讲述了“我”的父亲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做糖葫芦的手工艺者,却能真诚地(为人)、 (做事)的感人故

6、事,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赞扬了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2、 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指(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 ,第二次指(做生意讲实在) ,第三次指(做一个诚实可靠的人) 。第七课尊严1、 尊严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 ,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2、 尊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展现了哈默(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自尊、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3、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要(自爱) 、 (自强) 、(自尊)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大叔(尊

7、重他人) 、(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4、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理解:年轻人急需食物,但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具有做人的尊严和与众不同的高尚品德。当时年轻人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精神上却是富有的,因为他有做人的尊严,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从贫穷走向富有,一个懂得尊严的人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第八课将心比心意思: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1、 将心比心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宣扬了中华民族(“将心比心” )的传统美德。2、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

8、宽容和理解。理解: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先帮助别人,想要得到别人宽容,先要宽容别人。待人处事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第九课自然之道1、 自然之道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旅游,观察幼龟是怎么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拯救了一个侦察兵幼龟,安全地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这样错误的信息,就从巢中鱼贯而出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言下之意是说,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

9、平洋幼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3、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 “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可奈何。4、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说明同伴们后悔的心情。5、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悲叹”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增强环保意识。2、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二、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3、

10、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1、 蝙蝠和雷达科普知识,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蝙蝠的嘴就像是是雷达的天线,蝙蝠的耳朵就像是是雷达的荧光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就像是雷达的无线电波。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这是设问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终于”一词说明了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

11、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1、 大自然的启示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平衡。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2、 人类的老师人类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1、 夜莺的歌声本文是一篇小说,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主要讲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叫“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全文以歌声为线索进行,采用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第十四课小英雄雨来1、

12、小英雄雨来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雨来,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1)像条小泥鳅,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小泥鳅 、小鸭子来比喻雨来,表达了作者对雨来这个人物的喜爱。小动物也是可爱的。2)像鹰的爪子,恶狼般的眼睛。用“鹰”和“恶狼”来形容敌人,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厌恶之情。3)有志不在年高:有志气不在于年龄大小。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深切地表达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2、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

13、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3、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 21 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第十六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本文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发出了对和平的强烈呼唤。采用了对比方法进

14、行描述。诗文结构方式相似。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作者唐代诗人李白1、全诗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2、第一、二句动静结合。 “尽“”闲“两个字,给人静寂的境界,烘托诗人孤独寂寞之情。3、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望洞庭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1、全诗通过对洞庭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第二三四句,把潭面比作“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把洞庭湖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 ,把洞庭湖中的群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 。忆江南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1、 忆江南词牌名,写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回

15、忆,抒发了作者对江南美丽风光的怀念。2、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第二课桂林山水 (全文要求背诵)本文通过对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描绘,赞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与赞美之情。写风景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1“桂林山水甲天下”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句话从山 水两方面来写。2、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既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1、

16、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2、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点:洞口:像桥洞、很宽;外洞:宽敞;空隙:窄小;内洞:漆黑、大、奇。句子理解“:1、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时而时而”写出了溪流的蜿蜒曲折。 “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多端。2、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要是准会”说明必须一动不动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来说明孔隙的窄小。第四课七月的天山1、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