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活法第四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859011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盛和夫--活法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稻盛和夫--活法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稻盛和夫--活法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稻盛和夫--活法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稻盛和夫--活法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稻盛和夫--活法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盛和夫--活法第四章)(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稻盛和夫先生著 曹岫云先生译 2012年6月2012稻盛思想学习会.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 目 录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 2、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 3、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 4、利他拓展视野 5、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 6、为社会为世人勇于自我牺牲 7、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 8、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9、怎能忘记珍贵的美德 10、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11、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 12、从自然界学习“知足” 13、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v 1997年9月

2、,我在京都的圆福寿寺出家,法号“大和”。原先预定6月剃度,但这时体检发现了胃癌,紧急动了手术。术后两个月,虽然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但在9月7日,我就以置身俗世的方式,皈依了佛门。v 从那时起到11月,我在寺庙进行了两个多月短期的修行。病后初愈,修行相当艰苦,但是,我却从中获得了毕生难忘的体验。v 初冬的寒风中,我光头戴着斗笠,身披蓝色袈裟(jia sha),赤脚穿上草鞋,挨家挨户在施主门口诵经,恳求施舍。从未经历过的托钵化缘,对我来说是痛苦的煎熬。伸出草鞋的脚趾,让柏油路摩擦渗出了血,忍着疼痛走了半天,身体就像用旧的抹布一样,破碎萎缩。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续上)

3、v 尽管如此,我还是跟比我早出家的修行僧一起,连续数小时坚持托钵化缘。黄昏时分,拖着疲惫的身躯,步履蹒跚地走向寺院的途中,路经一个公园,这时,一位正在打扫公园、身穿工作服的老妇人看见了我们,她一只手拿着扫把,跑着来到我的眼前,很自然地将500日元的硬币轻轻放进我的化缘袋中。v 那一瞬间,一种未曾经验过的感动贯穿了我的全身,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续上)v 这位妇人看上去不会是生活富裕的人,给一个修行僧500日元的施舍,却不见她有任何犹豫,而且没有一丝的傲气。这样一颗美好的、纯净的心,可以说是我有生65年来从未感受过的。这位妇人自然的慈悲行

4、为,让我确凿地体味到了神佛的爱。v 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先去关心别人,这种热心肠的流露那位妇人的行为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显示了人的思想行为中至善至美的一面。这种自然的德行,教我懂得了“利他之心”的真髓。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续上)v “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再说得朴实一点,就是“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在人生征途中,像我这样的经营者,还包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利他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汇。v “利他”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其实“利他”很平常,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比如,想给小孩好吃的东西,想看到妻子开心的笑容,想让辛苦的父

5、母生活舒适等等。任何行为,只要是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就已经是利他了。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续上)v 为家人努力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这些朴实的、小小的利他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大范围的利他。从这个意义上说,施舍500日元的这位妇人与特瑞莎修女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v 人本来就是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好心善意。据说最近就有许多年轻人,作为志愿者,自己带着盒饭,赴灾区做义工。听到这些事迹,我强烈地感觉到,利他是人们自然就具备的美好的愿望。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续上)v 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

6、净、极致的幸福感呢?决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我想许多人会同意这个观点吧。而且贤明的人都会发现,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v (温馨提示:本小结结束)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2、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v 已经是40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京瓷还是中小企业,在欢迎新员工的典礼上,我对刚进公司的大学生们讲了如下一段话。v “你们从小到大一直受父母以及社会上许多人的帮助照顾。从现在开始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应该轮到你们反过来回报社会了。如果还一味要别人关照,那不行。从受人帮助到帮助别人,立场需要180度大转弯。”v

7、我讲这些话,是因为当时京瓷规模还不大,员工福利尚不完善。大学毕业的新员工常常抱怨:“起初把公司想得太好,而实际上福利待遇不健全,工资也不高。”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2、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续上)v 针对他们的牢骚,我训斥说:“不错,现在公司确实还小,设备不够,制度也不健全。我们要把企业做好,工资福利也要大大提高,但这必须靠你们自己辛勤劳动,不是靠别人帮助,必须用自己双手创造。”v 我希望他们懂得,习惯于依赖别人,只想要别人照顾的人,往往缺乏知足意识,只会发泄不满。踏上社会,要转变角色,要为周围的人服务,要为团队、为企业作贡献,为此,人生观、世界观就必须作180度的转变。八、第四章以利他心

8、度人生2、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续上)v 当时我还不知道“利他”这个词,也不具备明确坚定的思想哲学,但我总是不断向年轻人强调,尽力为他人效劳这种心态是非常重要的。v 先人后己,有时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要为对方尽力。为什么必须具备这种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呢,我剃度进入佛门时,一向关照我的一位圆福寺的长老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v 某寺院年轻的修行僧问长老:“听说那个世界里有地狱和天堂,地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2、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续上)v 长老答道:“确实不错,那个世界有地狱也有天堂。但两者的区别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那地方从外观上看一模一样,唯有一点不同,就是住在

9、那里的人的心。”v 长老说,地狱和天堂都有一只相同的大锅,锅里一样煮着美味的面条,但要吃到面条不太容易,因为夹面条的筷子足足有一米长。v 地狱里的人都只想自己先吃,争先恐后用筷子夹起面条,但因为筷子太长,夹起的面条送不进自己的嘴里。于是争抢对方夹住的面条,甚至打起架来。结果面条撒了一地,谁都没吃上。美味可口的面条就在眼前,却一个个都饿得头昏眼花。这就是地狱里的情景。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2、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续上)v 天堂里的情形正好相反,客观的条件相同,但结果完全不同。这里的人用自己的长筷夹起面条后送到对面人的嘴里。“请您先吃。”对面人吃到后说:“谢谢您,现在应该您吃了”,把面条送到

10、这边人的嘴里。结果天堂的人都高兴地吃上了美味的面条,个个心满意足。v 住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因为有无关爱他人之心,而分出了地狱和天堂。这就是上述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v 我常常通过这样的故事,向员工们强调“利他”的必要性。我再三再四强调,要经营好企业,我们内心一定要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美好的意识。(温馨提示:本小结结束)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3、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v 在弱肉强食的商业世界里,我频繁地将“利他”、“爱”、“同情”等话语挂在嘴上,尽说些“好听的话”,于是就有人质疑,在这些甜言蜜语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目的。但是,我压根儿没有利用花言巧语谋取私利的企图,我不过是把自己的信仰如实

11、表达出来,并且自己坚持认真实践而已。v 回顾历史就能明白,资本主义起源于基督教社会,特别是其中伦理严格的新教社会。初期资本主义的旗手都是虔诚的新教徒。根据马克思韦伯的观点,这些新教徒贯彻基督教的“爱周围的人”,遵循严格的伦理规范,尊重劳动,把通过产业活动获得的利润用于社会发展。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3、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续上)v 因此,他们以任何人看来都是光明正大的方法追求利润,而且,获取利润的最终目的,归根到底是贡献于社会。v 换句话说,为世人为社会的利他精神不是谋取私利,而是追求公益之心成为初期资本主义的伦理规范。v 对内,他们以严格的伦理约束自己,对外,他们贯彻利他的精神,把这两

12、者看作自己理所当然的义务。这样做的结果,就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3、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续上)v 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思想家石田梅岩也提出了相同的主张。当时日本的商业资本主义正处于勃兴期,而在历来的身份等级制度中,商人的地位最低,社会风气把商业行为看的很卑下。v 这是梅岩提出:“商人的利润等同武士的俸禄”。商人获利和武士食禄具有同样的正当性,决不是什么可耻的行为。梅岩的观点激励了许多背后受人鄙视的商人。v 但是,梅岩又说:“求利有道。”追求利润决不是罪恶,但其方法必须符合为人之道。不是为了赚钱就可以为所欲为,获取利润必须通过人间正道。他强调了商业行为中伦理道德

13、的重要性。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3、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续上)v “真正的商人应考虑人我双赢”这是梅岩的话。意思是商人从商的极致就是让对方得利、自己也获利。就是说,这中间包含了“自利利他”的精髓。v (温馨提示:本小结结束)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4、利他拓展视野v 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将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v 其实,经营企业这种行为,已经包含了“为世人为社会”的利他的精神。v 现在,终身雇用制在逐步

14、瓦解。但雇用员工意味着承担义务,就是照顾这位员工一辈子的生活。所以五个人也好、十个人也好,只要雇用员工,就构成“为人”的行为。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4、利他拓展视野(续上)v 不仅是经营企业,个人也是一样。当你独身时,会优先考虑自己一个人的生活,但一旦结婚成家,就要为夫人做事,为养育孩子负责。这时候,你个人的行为无意中就包含了利他的要素。v 不过要注意的是,利己和利他总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就是说,小单位的利他,从更大单位的角度看,或许就变为利己。比如,为企业、为家庭,确实包含了利他之心,但是,不管怎样,“只要自己的公司赚钱就行”、“只要你对自家有利就好”。如果你这么想,就已经变成了利己,

15、你也就只能停留在这种较低的层级之上了。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4、利他拓展视野(续上)v 为公司利益的行为,虽然包含了“利他”,但如果只为公司,从社会的角度看,这就是公司层次的利己。为家庭这种个人层次的利他,如果只为自己的家庭,从别的角度来看,就反映出家庭单位的利己因此,为了超越这种低层次的利他,必须养成在更大视野内观察事物的眼光,从更大的视角、以相对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行为。v 比如,经营企业不光是自己公司要赢利,也要考虑客户的利益,还要对消费者、股东、地区作出贡献。另外,与自己个人比,要更多地为家庭;与家庭比,要更多地为地区;与地区比,要更多地为社会,进而为国家、为世界、为地球、为宇宙作贡献

16、,利他之心尽可能扩大,尽可能提升。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4、利他拓展视野(续上)v 这样做,自然而然就能拓展自己的视野,就能看到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据此就能做出客观的、正确的判断,就能避免失败。v (温馨提示:本小结结束)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5、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v 利他这一项“德行”是击破困难、召唤成功的强大原动力,在参与通信事业时,我对此有深切的体会。v 现在,有若干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已是常态。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国营企业电电公社却在商业上垄断了整个通信领域,为了引进“健全的市场竞争原理”,降低比国外高得离谱的通信费用,日本政府决定实行通信自由化的方针。八、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5、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续上)v 将电电公社民营化、变为NTT的同时,允许新企业加入通信领域。然而,要与曾经独占通信事业的巨人NTT一决胜负,风险太大,没有一家企业敢于挺身而出。这样的话,名义上官办企业变民办,但公正的竞争仍然无从谈起,国民还是享受不到费用下降的好处。v “既然如此,就让我来试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