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统治 中世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15世纪约1000年间,基督教逐渐成为统治一切的力 量,神学意识甚至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1、中世纪基督教与科学2、神学自然观的内容及特征3、神学自然观的作用与评价1、中世纪基督教与科学基督教“上帝创世论”——自然界之外,预设全智全能上帝的存在,它创造了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 • “人类中心论”——上帝特别关怀下,人成为地球主人,人所在的地球则是宇宙的中心 • “人的原罪说”——夏娃和亚当在伊甸园偷吃智慧之果,从此人活在世上便要行善以赎原罪 • “神恩说”————堕落的人对自己无能为力,只有依靠神恩的赐予才能被拯救 • “对不朽的信仰”—人的灵魂不朽,人的灵魂不仅在人死后从尘世到达彼岸世界,而且它最初就是从彼岸世界中来的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沦为神学的俾女,许多自然科学书籍中掺杂着虚 幻的神学迷信的不存在物,特别是博物学更是如此人们在神 学统治的意识支配下,听信宗教教会的指示,不再深入研究自 然,而是听信宗教权威,研究宗教文献,论证上帝的伟大,研 究论证技巧所以,在中世纪,一切研究都带上了强烈的宗教 色彩如有怀疑,便会被告密,带上异端的罪名,就可能被宗 教异端裁判所判处极刑。
论证上帝的存在和全能比什么都重要;对上帝的崇拜态度,对宗教教义的崇拜态度,对古代经典作家的文本崇拜的态度代替了研究的态度; • 发展了论证方法,而不是面向自然界的实验研究方法;发展了高度精致的哲学思辩,锻炼了逻辑方法2、神学自然观的内容及特征宇宙观——结合宗教教义,以托勒密“地心说”为 核心构造三重世界:地狱、世间和天堂自然的世俗界以月球轨道划出的圆面为界,分为月上世界和月下世界 • 物质观——以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为根本运动观——以亚里士多德不正确的“物理学”运动 描述为根本,分“自然”运动和“强迫”运 动 • 目的论解释特征——每一个自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原因e.g.上帝造鼠给猫吃托勒密宇宙图中心圈是地球、土和水; 第二圈是风; 第三圈是火;是月下世界; 第四圈是月亮天; 第五圈是水星天; 第六圈是金星圈; 第七圈是太阳圈; 第八圈是火星圈; 第九圈是木星圈; 第十圈是土星圈; 第十一圈是恒星天; 第十二圈是水晶天; 第十三圈是原动天。
这是宇宙的星体世界 最外圈是神的寓所,属于概 念世界《失乐园》宇宙结构这是《失乐园》宇宙 结构的近似图:城门下方垂下链子, 链子下端挂着宇宙 图的底部是一片火海 的地狱地狱和宇宙 之间是混沌宇宙左 边是一座大桥,桥的 左端向下直通地狱 Hughes,1985,p1803、神学自然观的作用与评价基督教的封闭性不允许怀疑和批评存在,使中世纪社会具有强烈的封闭性、等级性和神权性人们只能通过教会听从上帝命令,严重桎梏了人对自然的关心和认识,桎梏了科学的发展神学自然观以古代一些“似科学”理论(e.g.托勒密的天文学 和亚里斯多德物理学)为依据,披上科学外衣,使宗教神学支配了科学发展,自然科学在神学支配下成为它的俾女论证上帝的存在和全能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发展了论证的方法和精致的哲学思辩 对评价的评价:传统———黑暗时期新研究——科学技术的宗教起源第三章 经典自然科学与近代机械自然观 1、思想革命与近代科学革命2、近代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3、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主旨与特点4、对机械论自然观的评价拉米亚Keats科学将剪断安琪儿的双翅, 用规则和准线打破所有的秘密, 把幽灵赶出天空, 把地精赶出地洞, 把天上的彩虹拆散, 叫它们永远不再编织。
1、思想革命与近代科学革命思想革命(1)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运动 宗教改革 地理大发现(2)批判与怀疑的科学精神:罗吉尔. 培根近代科学革命: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哥白尼日心说(1)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运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是为了新生 形成了现代科学(甚至技术)赖以产生与发 展的一整套先行观念:人的主体性——科 学技术产生的一个先决条 件人文主义文化强调人 的价值,颂扬人性,使人 摆脱了对神的力量的恐惧 和依赖但丁说,“人的 高贵,就其许许多多成果 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度 ” 自然的数学化——柏拉图承继了毕达哥 拉斯的思想,认为自然的真蒂在于不变的理念 世界,理念世界是按照数学的世界构成的,数 学是我们通向理念世界的桥梁复兴的柏拉 图主义”中,上帝变成了数学家,自然理所当 然地要以数学结构为基础随着自然的数学化 ,一种新的自然图景出现了:自然变成了一个 不具“目的”的循数学规律而运动的物体,这种 新出现的自然图景所导致的一个首要结果就是 17世纪自然科学的革命思想革命人类世俗生活的 先决性——这种现世 的世俗生活态度,使人 类的才华有可能大规模 地投入物质生产技术, 有助于现代技术的产生 。
而不是中世纪的那种 拯救技艺 人类征服自然——随着人的主体性的 弘扬和自然的数学化,先前原始浑然一体的 人与自然也开始分置于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 这两个不同的世界之中这种笛卡儿似的主 体-客体、精神-自然的两元分裂,预示了一 种人对自然的新的体验方式-人类征服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原始 同一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人对无意识 的客体世界的控制与利用的关系宗教改革: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情,不需要依靠教会的权威 新教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地理大发现:为近代科学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围和精神动力 哥白尼日心说:哥白尼(N·Copernicus,1543)《天体运行论》:(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绕太阳运转; (2)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由此而形成四季和昼夜; (3)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4)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士星,最外层是恒星天使人类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沉湎状态中摆 脱出来,否定了上帝把地球置于宇宙中 心的宗教教条,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从 宗教神学中的解放2)批判与怀疑的科学精神:罗吉尔· 培根(1220-1292):近代实验科学精神的先驱《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人们之所以常犯错误有四个原因:1、对权威过于崇拜;2、限于习惯3、限于偏见;4、对有限知识的自负——反对按照书本和权威来裁定真理,主张靠“实验来弄懂自然 科学、医药、炼金术和天上地下的一切事物。
近代科学革命: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知识生产的两种方式经验式方式实验式方式 发生不是目的,是 另一种目的性行为 的“溢出”本身构成一种目的性行为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 ”活动 发生是偶然的往往只有具有特定能力的 人才能完成 由于依附于另一种 目的性行为,它的 发生“没有成本”不再依附于其他活动,它 所要求的资金、时间、人 力和材料等投入失去了转 嫁的可能因此,“实验性 ”试错和改错“需要成本”知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 知识生产非神圣化 • 知识生产方法中心化 • 知识生产专业化变化:2、近代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德]开普勒(J·Kepler,1571-1630)[意]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英]哈维(William Harvey, 1578-1657)[英]波义尔(H.R.Boyle,1627-1691) [英]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 “这是人类从来没有 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 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 巨人——在思维能力、 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 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 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德]开普勒(J·Kepler,1571-1630)——天空立法者 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一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 第二定律:行星到太阳的矢径在相等时间内划出相等的面积; • 第三定律:行星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的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破除了天体必须以完美正圆 运行的观念,发现了运行速度不 均匀的特性行星运动的椭园轨 道具有科学革命的意义在第谷·布拉赫的资料基础上发现了 行星运动三定律:[意]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近代物理学之父 1632:《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8 :《两门新科学》经典动力学;落体运动;抛体 运动;惯性定律;实验与数学 结合;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月亮有环形山,发现木星的4个 卫星,由此证明天体与地球是一样的 ,月上与月下相同哥伦布发现了新 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英]哈维(William Harvey, 1578-1657)——近代生命科学创始人之一1628:《心血运动论》系统发现了心血运动与循环过程提出血液循环理论 : ——血液在人体内不断循环,血液循环 的中心——心脏是微型宇宙、是太阳;这与 哥白尼日心说互相映照[英]波义尔(H.R.Boyle,1627-1691)——近代化学之父 1661:《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从炼金术脱胎而出贡献1:确立起化学的概念,即化学被看成一门理论科学,它不只是制造贵重金属或有用药物的经验技艺,而是自然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事对物质现象的理论解释。
• 贡献2:清除旧元素概念,认为元素是“某些原初的和单纯的即丝毫没混合过的物体,这些物体不是由任何其他物体组成,也不是相互组成,而是作为配料,一切所谓的完全混和物体都直接由它们化合而成,最终也分解成它们” • 贡献3:澄清火在化学分解中的作用火可以分离许多混合物,但不能分离一切混合物;分离出的物质也不一定是元素 • 贡献4:对燃烧问题的研究意识到空气对于燃烧的重要性,而且只有一部分空气才是燃烧所必须的,接近于发现氧[英]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经典力学之父 大自然和它的规律 隐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一切便灿然明朗——【英】诗人波普——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 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 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1665:级数近似法即二项式定理1665-1666:发明微积分运算, 即正反流数运算法1666-1667:万有引力问题,推 出行星维持轨道运行所需要的力 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成平方 反比关系1686:《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04:《光学》1、导论定义与注释——物质的量、 运动的量、固有的力、外加 的力、及向心力四个概念。
绝对时间、绝对空间、 绝对运动、绝对静止运动基本定理/定律——运动 三定律、力的合成分解法则、 运动叠加性、动量守恒等2、第一篇研究引力问题3、第二篇讨论物体在介质中的运动4、第三篇论宇宙体系,是牛顿力学在天文学中的具体应用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整个科学总体上是关于存在的科学近代初期力学首先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牛顿力学开 创了一个理性时代,确立了用理性解决所面临问题的 自信相应地,形成了人们利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事物 和世界的观点与方法,力学成为解释的模版;于是, 出现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观点、理论力学成为主导学科近代科学方法——实验第一, 逻辑与数学的定量方法,追求精确 ,批判和怀疑精神分析方法成为主要方法[英]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提出了 自己的“实验归纳方法论”《新工具》(1620) 归纳:正确进行科学研究是从命题金字塔底部一步一步上升 到顶部,即以自然为对象,以感官知觉为起点,让心灵顺着 一条全然循序递进的阶梯向前推进,归纳而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