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36494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第五年级下册第 9 9 课课儿童诗两首我想儿童诗两首我想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第 9 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永丰学校 吴瑶杏【教材分析】本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九课内容,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 “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 “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

2、确又形象。教学本课,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二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教学目标】1读准这首诗中出现的“花苞、柔软、柳絮、蒲公英”等词语;理解“汲取” 、 “篷帐”等词语;自由轻松地朗读诗歌。2、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3了解诗歌特点,学会用换词、嵌入等方法仿写诗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并在读的基础上仿写儿童诗。【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回忆导入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

3、 。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著名诗人高洪波创作的一首儿童诗我想 。 (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简介作者:高洪波,笔名向川,当代诗人,散文家。著有大量儿童诗集和散文集等。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我想 ,曾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出示读诗要求:(3)听录音读师:让我们听一听课文录音。听录音之前注意听清楚要求:A】拿出笔来,用斜线划出诵读的节奏。B】注意哪些字、词应该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C】课文中有一个字“啊” ,

4、注意这个“啊”应该怎么读。(4)模仿课文录音自由练读。(5)出示“花苞、柔软、柳絮、蒲公英”等词语,正音。(6)再师生接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三、再读课文,进入情境1、交流:这首诗共有几节?你不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说出来,共同交流。2、这首诗每个小节分别写了作者的什么梦想?3、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板书动词)4、这些梦想,你最向往哪一个?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提问: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3、边读边想象(1)你把描写这个梦想的小节有感情的读一读。

5、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想到了什么?(2)默默诵读最令你向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3)找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4)学生汇报(5)教师引读 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 “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树枝上(读第一节) ;旭日、和风,垂柳拂岸, “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 ;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 “我”想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 ;阳春三月,绿

6、草成茵,花繁似锦, “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还想4、诗歌的最后一节告诉我们什么?(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出必告,反必面。我们外出前,一定要跟父母打招呼,说清楚去哪里,去多长时间,何时返回等。这既是有礼貌、懂事的表现,更是对父母的尊重。 )5、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就像变魔术一样,处处体现了孩子的异想天开!童年多么美好!多么幸福自由!6、区别古诗与儿童诗的不同。7、读诗,读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伴乐诵读)四、 、仿诗1、仿说(1、 )生谈自己的发现。(2、 )鼓励学生找到关键词(3、 )指名说,教师和其他同学边认真听,边及时

7、提出肯定或整改意见,提示学生及时记录关键词,为自己创作整首诗做准备。2、仿写1、要求:模仿课文的结构,可以写一小节。2、写完后小组内相互评价,然后选出你们小组写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 (师巡视指导)五、展示1、小组代表到前面汇报。 (音乐)2、师评价。六、作业:试着写一首完整的儿童诗我想 。附:(板书设计:)我想五年级下册第 9 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永丰学校 吴瑶杏【教材分析】本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九课内容,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

8、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 “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 “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教学本课,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二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教学目标】1读准这首诗中出现的“花苞、柔软、柳絮、蒲公英”等词语;理解“汲取” 、 “篷帐”等词语;自由轻松地朗读诗歌。2、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3了解诗歌特点,学会用换词、嵌入等方法仿写诗歌。【教学重难

9、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并在读的基础上仿写儿童诗。【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回忆导入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 。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著名诗人高洪波创作的一首儿童诗我想 。 (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简介作者:高洪波,笔名向川,当代诗人,散文家。著有大量儿童诗集和散文集等。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我想 ,曾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

10、秀作品奖。(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出示读诗要求:(3)听录音读师:让我们听一听课文录音。听录音之前注意听清楚要求:A】拿出笔来,用斜线划出诵读的节奏。B】注意哪些字、词应该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C】课文中有一个字“啊” ,注意这个“啊”应该怎么读。(4)模仿课文录音自由练读。(5)出示“花苞、柔软、柳絮、蒲公英”等词语,正音。(6)再师生接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三、再读课文,进入情境1、交流:这首诗共有几节?你不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说出来,共同交流。2、这首诗每个小节分别写了作者的什么梦想?3、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

11、“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板书动词)4、这些梦想,你最向往哪一个?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提问: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3、边读边想象(1)你把描写这个梦想的小节有感情的读一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想到了什么?(2)默默诵读最令你向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3)找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4)学生汇报(5)教师引读 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 “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树

12、枝上(读第一节) ;旭日、和风,垂柳拂岸, “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 ;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 “我”想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 ;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 “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还想4、诗歌的最后一节告诉我们什么?(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出必告,反必面。我们外出前,一定要跟父母打招呼,说清楚去哪里,去多长时间,何时返回等。这既是有礼貌、懂事的表现,更是对父母的尊重。 )5、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就像变魔术一样,处处体现了孩子的异想天开!童年多么

13、美好!多么幸福自由!6、区别古诗与儿童诗的不同。7、读诗,读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伴乐诵读)四、 、仿诗1、仿说(1、 )生谈自己的发现。(2、 )鼓励学生找到关键词(3、 )指名说,教师和其他同学边认真听,边及时提出肯定或整改意见,提示学生及时记录关键词,为自己创作整首诗做准备。2、仿写1、要求:模仿课文的结构,可以写一小节。2、写完后小组内相互评价,然后选出你们小组写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 (师巡视指导)五、展示1、小组代表到前面汇报。 (音乐)2、师评价。六、作业:试着写一首完整的儿童诗我想 。附:(板书设计:)我想五年级下册第 9 课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永丰学校 吴瑶杏【

14、教材分析】本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九课内容,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 “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 “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教学本课,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二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教学目标】1读准这首诗中出现

15、的“花苞、柔软、柳絮、蒲公英”等词语;理解“汲取” 、 “篷帐”等词语;自由轻松地朗读诗歌。2、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3了解诗歌特点,学会用换词、嵌入等方法仿写诗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并在读的基础上仿写儿童诗。【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回忆导入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 。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

16、起来分享著名诗人高洪波创作的一首儿童诗我想 。 (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简介作者:高洪波,笔名向川,当代诗人,散文家。著有大量儿童诗集和散文集等。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我想 ,曾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出示读诗要求:(3)听录音读师:让我们听一听课文录音。听录音之前注意听清楚要求:A】拿出笔来,用斜线划出诵读的节奏。B】注意哪些字、词应该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C】课文中有一个字“啊” ,注意这个“啊”应该怎么读。(4)模仿课文录音自由练读。(5)出示“花苞、柔软、柳絮、蒲公英”等词语,正音。(6)再师生接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三、再读课文,进入情境1、交流:这首诗共有几节?你不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说出来,共同交流。2、这首诗每个小节分别写了作者的什么梦想?3、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