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347 上传时间:2017-03-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5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学》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学》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学》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学》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测量学》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学》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学》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绘同仁”网络搜集 8 1 高程控制测量概述 .、国家高程控制网 .、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网 .8 2 三、四等水准测量 .、观测方法 .、计算和检核 .8 3 三角高程测量 .8 4 图根高程测量 .8 5 跨河水准测量 .8 6 高程控制网的平差计算 .、用等权代替法作结点水准网的平差 . 8 8 1 高程控制测量概述高程控制测量概述高程控制测量概述高程控制测量概述 为了进行各种比例尺的测图和工程放样 ,除了要建立平面 控制网外 ,还需要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 ,就是在测区布设一批高程控制点 ,即水准点 ,用精确方法测定它们的高程 ,构成高程控制网 。 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方

2、法有 :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 在第二章中已经说明 :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高程控制网 ,需要确定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面 ,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此外还需建立一个共同的基准点 ,即水准原点,以固定高程基准面的位置 。我国规定自 1989 年起一律采用 “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以这个基准测定的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 一一一 一、 、 、国家高程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国家高程控制网国家高程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 是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 ,所以又称国家水准网 。国家水准网的布设也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 ,由高级到低级 ,分级布设逐级控制的原则 。国家水准网分为一 、二、三、四, 4

3、 个等级 。一等水准网是沿平缓的交通路线布设成周长约 1500环形路线 。一等水准网是精度最高的高程控制网 ,它是国家高程控制的骨干 ,同时也是地学科研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等水准网是布设在一等水准环线内 ,形成周长为 500750环线 。它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 。三、四等级水准网是直接为地形测图或工程建设提供高程控制点 。三等水准一般布置成附合在高级点间的附 合水准路线 ,长度不超过 200等水准均为附合在高级点间的附合水准路线 ,长度不超过 80 8各级水准路线布置示意图 。 “测绘同仁”网络搜集 、 、 、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网 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网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网工程建设中

4、的高程控制网 对于城市或工矿企业等局部地区的高程控制 ,也是按照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的原则 。按照 工程测量规范 规定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分为二 、三、四、五等水准及图根水准 。视测区的大小 ,各等级水准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路线 ,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独立的首级网 ,应以不低于首级网的精度与国家水准点联测 。水准点应有一定 的密度 ,一般沿水准路线每 13设一点 ,埋设后应绘制点之记 。水准观测须待埋设的水准点稳定后方可进行 。 各级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8 在丘陵或山地 ,高程测量也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目前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已应用于 (代

5、替 )四、五等水准测量 。 表 8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 、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 等 级 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路线长度(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路线或环线 平 地 ( 山 地 ( 二 等 2 1因瓦 往返各 一次 往返各一次 1因瓦 往一次 三 等 6 50 3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四 等 10 16 3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五 等 15 3单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图 根 20 5 10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注: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 ,其路线的长度 、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 ; L 为往返测段 ,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 ( n 为测站数 。

6、图8“测绘同仁”网络搜集 8 8 2 2 三三三 三、 、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建立测区首级高 程控制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用 3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进行 ,各项技术要求见表 8测和计算方法如下 : 一一一 一、 、 、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观测方法观测方法 1 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 视线长度不超过 100m。每一测站上 ,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 (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 ,读下丝 、上丝和中丝读数 ( 1)、( 2)、( 3); ( 2)后视水准尺的红面 ,读中丝读数 ( 4); ( 3)前视水准尺的黑面 ,读下丝 、上

7、丝和中丝读数 ( 5)、( 6)( 7); ( 4)前视水准尺的红面 ,读中丝读数 ( 8)。 以上的观测顺序称为后一后一前一前 ,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 ,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 ,读黑面时读三丝读数 ,读红面时只读中丝读数 。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 。记录和计算格式见表 8中括号内数字表示观测和计算的顺序 ,同时也说明有关数字在表格内应填写的位置。 2 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 视线长度不超过 75m。观测顺序应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即 (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 ,读下丝 、上丝和中丝读数 ; ( 2)前视水准尺的黑面 ,读下丝 、上丝和中丝读数 ; ( 3)前视水准尺的红面

8、,读中丝读数 ; ( 4)后视水准尺的红面 ,读中丝读数 。 二二二 二、 、 、计算和检核 计算和检核计算和检核计算和检核 计算和检核的内容如下 (见表 8 1 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 ( 9) =( 1)( 2) 前视距离 ( 10) =( 5)( 6) 前、后视距在表内均以 m 为单位 ,即(下丝 上丝 ) 100 前后视距差 ( 11) =( 9)( 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 5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 ,不得超过 3m。 前后视距累积差 ( 12) =本站的 ( 11) +上站的 (

9、12)。 对四等水准测量 ,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得超过 10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 ,不得超过 6m。 ( 2)同一水准尺红 、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 、黑面读数差为 : ( 13) =( 3) +K( 4) “测绘同仁”网络搜集 ( 14) =( 7) +K( 8) K 为水准尺红 、黑面常数差 ,一对 水准尺的常数差 K 分别为 于四等水准测量 ,红、黑面读数差不得数差不得超过 3于三等水准测量 ,不得超过 2 ( 3)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所得的高差分别为 : ( 15) =( 3)( 7) ( 16) =( 4)( 8) 黑面和红面所得高差之差 ( 17)可按下式计算

10、 ,并可用 ( 13)( 14)来检查 。式中 100 为两水准尺常数 K 之差 。 ( 17) =( 15)( 16) 100=( 13)( 14)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黑、红面高差之差不得超过 5于三等水准测量 ,不得超过3 ( 4)计算平均高差 表 8等水准测量记录 下丝 下丝 后 尺 上丝 前 视 上丝 方向及尺号 水准尺读数 ( m) 后 视 距 前 视 距 测 站 编 号 测 点 编 号 视 距 差 d d 黑 面 红 面 K + 黑 减 红 ( 高 差 中 数 ( m) 备 注 ( 1) ( 2) ( 9) ( 11) ( 5) ( 6) ( 10) ( 12) 后 前 后前 ( 3) ( 7) ( 15) ( 4) ( 8) ( 16) ( 13) ( 14) ( 17) ( 18) 1 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