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册精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834494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8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册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册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册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册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册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册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全册精品(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攒(cun):凑在一块儿 拗(o): 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凿(quzo) :确实 菜畦(ciq) :菜地 桑葚(sng shn):桑树果实 轻捷(qngji):轻快便捷 蟋蟀(xshui):一种昆虫,俗称蛐蛐 臃肿(yngzhng):这里形容何首乌根的粗大 脑髓(nosu):脑浆 相宜(xingy):适合 书塾(shsh):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方正(fngzhng):正派 博学(bxu):学问广博 蝉蜕(chntu):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脱下的壳 人迹罕

2、至(rnjhnzh): 形容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rnshngdngf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 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 (二)知识积累 1、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子,南宽北狭,占地近 2000 平方米,原来 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家族在 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子大而显得有些荒凉。 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兽,是孩子们游 玩的好地方。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经常来此玩耍嬉戏,随着新台门周家的败落,

3、百 草园东首仁房的园地早于 1915 年就卖给东邻朱阆仙,西首智房部分也于 1918 年和新台门 房产一起售给了朱家。解放后,国家花钱向后来的章姓业主收回,作为鲁迅纪念馆的组成 部分对外开放,供广大观众游览和休息。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 12 岁那年到 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 学业中断。1894 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 1898 年十七岁时往南京水 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长达六年。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 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那么,为何

4、叫“三味书屋”呢?原来, “三味” 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 ” 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 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醯醢(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 “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 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同舒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 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创作从 1926 年 2 月开始,到 11 月结束。共十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 与;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

5、;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 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 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最初以旧事 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 年 7 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 年 9 月结 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 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 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二、教

6、学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 理解课文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课时安排:3 课时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基础练习】 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确凿(zo) 菜畦(q) 皂荚(ji)B桑葚(sn) 油蛉(lng) 斑螫(mo)C珊瑚(shn h) 骨髓(shu) 秕谷(b)D蝉蜕(du) 盔甲(ku) 倜傥(t tng) 2选出字形全

7、对的一组( )A觅食、轻捷、质扑、收敛 B乘凉、监赏、啄食、缘由C书塾、消释、颠倒、鼎沸 D绅士、蜡梅、渊博、恭敬 3选出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依次解释得正确的一项。人迹罕至 (为人)方正 同窗好友A稀罕 正方 同伴 B稀少 正确 同事C稀奇 正派 同行 D稀少 正派 同学 4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本名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家、_ _ 家、_家。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选自散文集 ,散文 集共收集了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 、 等十篇文章。 【整体感知】 5、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两个部分内 容。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

8、片段。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至第 自然段):记 叙。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至第 自然段):记叙 。其中过渡段是第 自然段。它在结构上起 作 用。 6、默读百草园部分,思考:作者称百草园“是我的 ” ,这是因为百草园中 有 、 、 。参考答案 1A 2C 3D 4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5、1-8 百草园的生活 9-24 三味书屋的生活 9 承上启下的过渡 6、有趣的动植物 惊险的美女蛇的故事 冬天在雪地捉鸟的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随堂抽测题(第一课时)随堂抽测题1、请你给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确凿( ) 菜畦( ) 桑椹( ) 攒( )成小球

9、积攒( )宿( )儒 星宿( ) 蝉( )蜕( ) 盔( )甲斑蝥( ) 执拗( ) 拗( )过去 叵( )测人声 dng( )沸 jin( )赏 收 lin( ) 脑 su( )b( )谷 ttng( ) 人迹 hn( )至 2、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本名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家、_ _ 家、_家。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选自散文集 ,散文 集共收集了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 、 等十篇文章。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 是不行的

10、;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 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 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 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 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

11、为最严厉的书 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 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 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 、概括第段段意: 。 (2) 、第段在文章结构上起 作用。 参考答案: 1、zo q shn cun zun s xi chntu ku mo ni o p 鼎 鉴 敛 髓 秕 倜傥 罕 2、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狗猫鼠 阿长与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任选四个) 3、写冬天百草园的乐趣 承上启下的过渡第二课时第二课

12、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2、以雪地捕鸟为例,学习怎样用恰当的动词表现一系列动作的活动。 【句段品读】 1、齐读第 2 段,找出文中所写的景物和它们的特点,想一想,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季节的 景物,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不必说是 ( )景 特点 景物 ( ) ( ) ( ) ( ) ( ) ( ) ( ) ( ) 也不必说是( )景 形容词 景物 动词( ) ( ) ( ) ( ) ( ) ( ) ( ) ( ) ( ) 单是,是( )景 具体景物有: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2、讨论:本段写景状物很精彩,为什么?3、默读 36 自然段,思考: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4、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5 5、默读课文第 7 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然后自 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