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2641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什么?2003-12-24中国的企业界陷在各种看似新颖的管理观念之中。从学习杰克韦尔奇,到追求基业长青、创造伟大的公司,再到提高战略执行能力企业界流行一轮又一轮的风潮。当然,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推波助澜。各种观念、神话、传说、故事在流传,但依然存在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引进来的西方管理观念广泛流行,这大部分得归功于这些观念是以轻松易懂的风格写作的,并且紧贴时代精神,譬如吉姆柯林斯描述公司最佳运作的基业长青。“基业长青”的说法暗合了这几年来中国一些曾经辉煌的企业突然陨落、许多优秀企业面临战略转折点的大局势。姜汝祥所著的差距同样触动了中国企业家们最敏感的神经,这本

2、书的副题是:“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 他将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世界一流企业分别作对比,探讨海尔与的差距、联想与戴尔的差距、波导与摩托罗拉的差距等等。他的设问大多是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大问题:如果没有战略,企业将会怎样?如何管理高速发展的公司?公司变革为什么少数成功,多数失败?蓦然回首,百年持续背后的机理到底是什么?他将问题最终都归结到企业家身上:目前中国公司在持续发展问题上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依靠某个人获得繁荣、还是依靠制度、赢利模式和战略体系获得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他说,“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都是绝顶聪明,他们非常了解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怎么选择一条非常便捷的道路获得成功。但在他

3、们获得暂时的利益之后,对这种成功的盲目歌颂可能葬送企业成长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根本的理 企业成长的基本铁律。” 路长全的观点同样得到企业界的共鸣:如果说西方企业是体格庞大的骆驼的话,中国企业最多是一只小兔子,我们不能使用管理骆驼的方法管理兔子。他是一位营销专家,有着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曾任伊利集团、远大集团的营销副总裁。成功的本质在于找到“基于现实条件上的解决方案 ”,他说,“骆驼前进需要稳健,因为它的骨架大,不能跑得太快,太快了就散架了,所以跨国企业谈营销战略管理,谈市场占有率,谈大投入大产出;而兔子需要速度和灵活,所以中国企业营销运作应更注重策略,应该谈利润。”他所叙述的自己的成功实战经验

4、的说服力并不弱于世界知名企业的案例。姜汝祥试图通过比较发现管理的普遍原理,路长全则试图解决中国企业当前的生存问题,而长大作者范棣和曹建伟则给出了一种战略选择:中国企业应选择长大的道路。尽管这种战略选择存在争议,但正如“基业长青” 这种选择一样,它的方法同样值得研究。“我希望中国公司有长大的态度”,曹建伟认为这种选择最重要的在于态度。“长大”在中国企业语境中容易被误解,他因此进一步解释,“我绝对不认为长大是意味着更大的规模、更多的收入、更多的员工,而是更大的权威、更大的业内影响力、更大的社会责任承受力、更大的稀缺性、更大资源配置能力。”中国企业需要什么?中国企业需要什么?现在问企业家这个问题,回

5、答“战略 ”、“执行”的都会有,但可能都未真正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姜汝祥认为,“在中国企业环境里面,战略对企业带来真正的收益并没有明确感受的例证,这就使得很多神话和故事在流传。”但毫无疑问的是,战略正凸显其重要性。长江商学院曾鸣教授认为,中国企业经历了三个阶段:寻租阶段、一招鲜阶段、全面竞争阶段。姜汝祥认为中国企业在战略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企业家太优秀了,“中国企业家执行能力太强,导致企业组织能力没有了” 。战略本质来讲是组织性,如果战略与组织性的能力不结合,这个战略是没有用的。中国企业成长的特点,就是企业家太强了。曾鸣教授显然认为中国企业家并不太需要“长大” 。他说,中国企业家很

6、大的毛病就是急躁,这时候如果鼓励做大、做快,就可能是助长那种心态。他说,我们问中国企业家想做什么?他们总是说做大、做强,加上基业长青,就变成“做大、做强、做久” ,这本身隐含一个战略选择。因为既大又强只是一种理想状况。只有做强是根本,做大和做久是企业成功的结果。刚开始就追求做大、做久,是典型的舍本逐末。战略很大程度上是谈未来,中国企业还需要解决的是,现在怎么办?袁岳有一个比较理论化的说法,他认为管理有两个核心的维度,一个是对当前事物的控制能力,第二个是对未来趋向的规划能力。两个维度形成四个象限,不同象限的企业有不同的活法。不过,路长全肯定认为对当前事物的控制能力更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企业现在的生

7、存:“在我的经历中,每时每刻我和企业都面临快速提升企业销售的现实的残酷的压力。如果在短期内一些企业提升不了销售的话,这些企业就没有了。这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巨大而现实的问题。”中国企业的困境在于,面临强大的跨国公司竞争对手,现在怎么办?路长全提到宜家的例子,宜家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店内人流汹涌,但研究后发现,宜家的成功中国企业学不了,“宜家的营销四年来一直不盈利。 ”“宜家认为解决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解决消费者的抱怨、在中国获取利润等等)的惟一途径是:在中国不断地发展更多的宜家商店。”他问道: “有哪一个中国企业能这样做营销?如果连续四年亏损,中国的企业还存在吗?”中国的管理智慧在什么

8、地方?在企业战略层面,究竟存在不存在“中国的智慧” ?“中国的企业家很朴素,他可能没有总结出来,没有讲得很透。” 曾鸣教授说,管理研究者的任务是要把这些道理总结出来。在达文波特所著的商业思维一书中,他认为管理学者们是这样做的,“他们看到或听到某人的做法很有意味,就会在更大的背景下对之进行诠释解说,并编入书中供他人了解。”袁岳说,中国企业家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在现实的经营经验中间的试错和体验,而只有这个体验才是未来激励中国产生较好的战略管理模式的资源。今天我们体验得到的东西,不管是正面、负面的,价值远远大于目前为止还留在书本上或者课堂上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对中国企业家所进行的战略实践抱着赞

9、许和鼓励的态度。姜汝祥承认,他批评中国优秀的企业比较严厉,这是因为,“当所有的人都在说你好话的时候,换句话说,我说重一点,不然你记不住。”我们剧变的商业环境容易造就赢家,也很容易把赢家推向深渊,譬如秦池酒业、爱多、郑州亚细亚商场,研究这些失败者的著作有不少有极大的影响,譬如吴晓波所著的大败局和方向明所著的研究失败。相对而言,对赢家的研究则容易流于表面,不是独立的研究,一些企业传记甚至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发展历程。在国内,经济学家们依然主导着宏大层面上企业管理的发言权,他们会对一些细节问题提供个人的洞见,然后将话题引向他们更为擅长的体制、制度、产权等等。对中国优秀企业真正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并将之提

10、升到更大的背景下可能是我们最缺乏的。诚然,正如姜汝祥一再强调,商业界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完全错误的东西正在被当成真理在传播。中国的管理智慧在什么地方?只要稍微转换一下视角,我们就会发现,家电业可能是中国管理智慧的主要源泉之一。如果一家企业利用产业机会,在 5 年内获得了几倍的投资回报率,然后在产业转入衰退期的时候顺利退出(并且没有留下隐含的问题),在它短短的生命周期内它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中国家电业或许没有这么完美的例子,但如果变换视角,我们会发现中国家电企业有价值得多。江浙活跃的中小企业特别值得研究,它们在非常狭窄的细分市场内做强做大。台湾地区的企业有类似的特点,当然它们的规模比浙江的中小企业要大上几个数量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