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25709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7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的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表现: 从发展 历程看源远流长文字史书典籍见证(地位、作用)地位特点原因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从内涵看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这瑰宝,民族之骄傲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位特点作用)(地位特点作用) 地位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多民族文化的意义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 ,博大水不深?文化生活一轮复习中华文化中华民 族精神基本 特征源远流长表现:历经沧桑,顽强生命力,无穷魅力见证史书典籍汉字博大精深独特性:文艺、科技 区域性 民族性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含义作用各民族文化 (特性)(共性)共同 熔铸认同感和归属感、文 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力量熔

2、 铸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 凝聚力成 为精神力 量和力 量之源集中 体现基本 内涵核心:爱国主义四个方面贯 穿新时期的主题丰富 发展党领导人 民奋斗的 历程中革命 时期建设 时期地位和作用:“三精一魂”要 求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要性途径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拥 护祖国统一知识结构图文化生活一轮复习(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 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 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 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试题链接1文化生活一轮复习(2007广东卷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

3、中华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 化具有的特点是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试题链接2文化生活一轮复习(2009福建卷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 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在海峡西安建设 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 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 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 文化之间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 B. C. D.试题链接3文化生活一轮复习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 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

4、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 与日月同光。”回答23题。1.“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 光。”这说明A.中华文化的发展没有波折B.中华文化优越无双C.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2.“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 光。”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具有创造力 和创新力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善于继承和守旧的民族A. B.C. D.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3.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繁荣。其意义在于 文化力量是

5、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所在 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维系民族 团结的精神纽带 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 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 B. C. D.文化生活一轮复习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我们不开 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 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 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 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 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 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

6、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生活一轮复习5.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 际运用,具有 A.实用性和综合性 B.实用性和整体性 C.实践性和整体性 D.实践性和综合性文化生活一轮复习6 . 三国演义通过艺术的想象,集中塑造了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材料具体说 明了 A.中华文化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B.文学艺术独具风格 C.文学艺术虽不能独树一帜,却能独领风骚 D.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 界有独特的作用7.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 域特征。其影响因素有 地理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7、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各地人为因素的影响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A. B. C. D.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8.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 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 ,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 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 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 重要地位。这表明 A.中华文化渊远才能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 展做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 色文化生活一轮复习9.我国先秦时期就有思想家提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说明我 国自古就有 的精神。 A.爱好和平 B.对外扩张 C.大一统 D.利用和亲促进安定 1

8、0.“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 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 、精神的传承,真实的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勤劳勇敢 团结统一 自强不息 爱好和平 A. B. C. D. 11.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民族品 格的是 昭君出塞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援助印度洋地震海啸受灾 国 派出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A. B. C. D.文化生活一轮复习12.在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 排在先失两局的险境下,以拼字当头 ,连扳三局战胜俄罗斯队,实现了绝 地重生和时隔20年再圆金牌梦,为国 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有利于

9、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坚持民族平 等和民族团结 激发广大人民的爱 国热情 A. B. C. D.文化生活一轮复习13.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近百年来,中华民 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 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 期 只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只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A. B. C. D.文化生活一轮复习14.“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 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些诗句体现的民族精神 是 A.红岩

10、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延安精神 D.西柏坡精神 15.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 A.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B.文化建设具有民族性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 出 D.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相互交融,国际 竞争以文化为基础文化生活一轮复习16.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把文化作为其推 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对广大发展 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消解其他民族文化和 民族精神。以麦当劳为例,今天在世界120多个 国家遍布着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它们不仅为 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 符号,成为文化渗透的一

11、种特殊形式。对此,我 们应该 A.吸纳一切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B.坚决抵制一切外国文化,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 性 C.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 D.高度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图 谋文化生活一轮复习17.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学术 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这种 学术方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这一 特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什么作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 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和 睦相处和交流,吸收、借鉴其他民 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 化的认同、对域外文化的理解,成 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文化生活一轮复习18.古典

12、音乐十二木卡姆出自维吾尔族人民, 是一部著名套曲。二十四史中的辽史、金史 和宋史是许多少数民族史学家参加编写的。 杰出的满族大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世界文学 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 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孜族的玛纳斯被誉为 气势磅礴的三大英雄史诗。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 和彝族的阿诗玛也是誉满中外的叙事诗。同 时,早在唐朝,白族张胜温绘出的梵画长卷,长达 十丈,共有628个菩萨像,工细生动,辉煌精致, 光彩夺目,是我国古代绘画精品。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或道理?文化生活一轮复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各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 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都是中华 文化的瑰宝。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 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民族人民都为中 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