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23064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与反思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2、能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比赛激趣,引发猜想1、谈话:在数学课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赏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同学,下面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哪位同学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赏!2、教师报题,学生起立抢答。、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难分出高下,下面换一种比赛形式。(课件演示:一次性计算两道题

2、,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启发猜想:这几天我们在学什么计算题,(笔算乘法)感觉怎样?联系刚才我们做的两题加法,你想到了什么?、引导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b、猜想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它们。板书猜想结果: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二、合作探究,举例验证、引导验证方法:老师为什么要在等号上加“?”!谁有办法把问号去掉?请学生当即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例子。 (板书:学生所举例子,注:举例证明)质疑:举一个例子能证明这个运算定律的正确性吗?(可能是巧合)那怎么办?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举例!、小组合作验证、归纳两条乘法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内容,揭示课题。三、学以致用,加强巩固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本

3、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笔者认为将两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经历过程,强化体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从猜想验证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的启发、引导、参与。更多的是学生自发的学习,是学生感觉学习知识的需要而展开学习。如:由

4、加法的简算快捷而受启发联想到乘法要是也有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该多好!从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欲望。再如:当体会到举一个例子无法验证说明问题,需要举更多的例子时,让学生考虑怎么办?从而讨论解决方法:大家一起举例。再如:得出结论后,当然想到拿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这比由老师步步安排好学习步骤要好得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高涨。3、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在数学知识领域内, “猜想验证结论”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同时,在验证环节中涉及到常见的证明方法举例证明。同时渗透了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辨证关系。总体上说:这节课的设计很好

5、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索空间,体现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谨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2、能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比赛激趣,引发猜想1、谈话:在数学课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赏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同学,下面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哪位同学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赏!2、教师报题,学生起立抢答。、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难分出高下,下面换一种

6、比赛形式。(课件演示:一次性计算两道题,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启发猜想:这几天我们在学什么计算题,(笔算乘法)感觉怎样?联系刚才我们做的两题加法,你想到了什么?、引导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b、猜想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它们。板书猜想结果: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二、合作探究,举例验证、引导验证方法:老师为什么要在等号上加“?”!谁有办法把问号去掉?请学生当即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例子。 (板书:学生所举例子,注:举例证明)质疑:举一个例子能证明这个运算定律的正确性吗?(可能是巧合)那怎么办?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举例!、小组合作验证、归纳两条乘法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内容,揭示课题。三、学以

7、致用,加强巩固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笔者认为将两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经历过程,强化体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从猜想验证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的启发、引导、参与。更多的是学生自发的学习,是学

8、生感觉学习知识的需要而展开学习。如:由加法的简算快捷而受启发联想到乘法要是也有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该多好!从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欲望。再如:当体会到举一个例子无法验证说明问题,需要举更多的例子时,让学生考虑怎么办?从而讨论解决方法:大家一起举例。再如:得出结论后,当然想到拿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这比由老师步步安排好学习步骤要好得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高涨。3、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在数学知识领域内, “猜想验证结论”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同时,在验证环节中涉及到常见的证明方法举例证明。同时渗透了偶然和必然之间

9、的辨证关系。总体上说:这节课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索空间,体现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谨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2、能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比赛激趣,引发猜想1、谈话:在数学课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赏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同学,下面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哪位同学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赏!2、教师报题,学生起立抢答。、大家

10、的速度都很快,很难分出高下,下面换一种比赛形式。(课件演示:一次性计算两道题,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启发猜想:这几天我们在学什么计算题,(笔算乘法)感觉怎样?联系刚才我们做的两题加法,你想到了什么?、引导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b、猜想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它们。板书猜想结果: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二、合作探究,举例验证、引导验证方法:老师为什么要在等号上加“?”!谁有办法把问号去掉?请学生当即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例子。 (板书:学生所举例子,注:举例证明)质疑:举一个例子能证明这个运算定律的正确性吗?(可能是巧合)那怎么办?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举例!、小组合作验证、归纳两条乘法运算

11、定律的文字叙述内容,揭示课题。三、学以致用,加强巩固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笔者认为将两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经历过程,强化体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从猜想验证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的启发、引

12、导、参与。更多的是学生自发的学习,是学生感觉学习知识的需要而展开学习。如:由加法的简算快捷而受启发联想到乘法要是也有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该多好!从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欲望。再如:当体会到举一个例子无法验证说明问题,需要举更多的例子时,让学生考虑怎么办?从而讨论解决方法:大家一起举例。再如:得出结论后,当然想到拿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这比由老师步步安排好学习步骤要好得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高涨。3、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在数学知识领域内, “猜想验证结论”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同时,在验证环节中涉及到常见的证明方法举例证明。同时渗透了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辨证关系。总体上说:这节课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索空间,体现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谨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