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文化.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2100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与中国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与中国文化.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老的汉字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 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 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 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 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传承历 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 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 。数千年历史的铸炼和积淀,汉字蓄 涵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拼音 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汉字本身 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书法、碑刻 、篆印、诗词、楹联、灯谜,乃至识 字、解字、说字、测字等等,无不包 孕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汉字中蕴 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 诸多文化因子。一、汉字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二、汉字蕴含的

2、人文精神 三、汉字映射出的古人宇宙观 四、汉字所映射出的古人伦理 观 甲骨文甲骨文篆 隸楷草行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返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 称。大篆指甲骨文、金 文、籀文、六国文字, 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 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 称“秦篆”,是秦国的通 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 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 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 书写 小篆是

3、在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前221年),推行“书 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 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 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 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 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 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 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 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 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 代。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 段,逐渐开始定型轮 廓、笔划、结构定型 ,象形意味消弱,使文 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 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 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 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 产物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 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 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 ,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 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小篆记录了

4、线条文字的 历史,是认识汉字的一 扇大门。大门的一侧是 图画、象形文字,另一 侧是笔画文字。打开这 道大门,我们就可以从 古到今顺利的认识汉语 的形成、发展与思维特 征。纵观文字发展及中 国文化发展历史,。 小篆主要有以下三 大重要作用: 一、对汉字规范化 的作用。 二、对促进各地文 化交流、汉民族文 化的发展。 三、对书法发展具 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 返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 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 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 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 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 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 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推荐碑帖: 汉碑:乙瑛

5、碑、张迁碑、曹全碑 、石门颂、华山庙碑、史晨碑 、礼器碑、西狭颂。 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 清隶: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授、何绍 基等大家作品均可借鉴。返草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 捷而产生的一种书 体。 说文解字中说 ;“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 特点是:存字之梗 概,损隶之规矩, 纵任奔逸,赴速急 就,因草创之意, 谓之草书。 草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枝奇葩,在中国书法史 上具有重要的其它书体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古 人当初创立草书是因为适应快速写字的需要,还 是晋唐书家在前人草书的基础上演变、完善、充 实使其成为一种纯欣赏的艺术。 近年来,随着思想的进一步活跃,文化进一步开 放,艺

6、术发展呈多元化发展景观,草书艺术尤其 是狂草艺术,愈来愈被人们喜爱,分析研究历代“ 狂草”大家的成就所具备的条件,有助于后来者学 习借鉴,更好地更快地掌握古人学习狂草艺术的 经验及需要具备条件成为一种必然。章草狂草今草 章草 起于西汉,盛于东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 。 传说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宋赵彦卫云漫钞说:“ 宣和,陕古人发地得木简,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发夫讨叛 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用于檄,则 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 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 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

7、 隶未远也。” “章草”的笔画略带隶书的波磔,而字字独立不相连带;利用 符号,一笔万同,是汉隶行书之变体。今草 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 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 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 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 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 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 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纠结”、“头没 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 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 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 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 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 沿袭至今。由是而知,“今草”

8、与“章草”不同之处: 章草字字独之,系速写隶书而成,而“今草” 则省去“章草”的波磔,上下牵连,是速写“ 章草”而成的。“狂草”据传是由于张旭,他每次作书前, 多酒引发情绪,或助自然界的现象来 触发灵感,醉后呼叫狂走,再下笔作 书。世人以张颠呼之。而怀素在他所 书的自叙帖,曾引李御史丹云:“ 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 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 ,谁曰不可。”由上可知,“狂草”,一 方面是由于所书时的疾速与诡奇,一 方面是张旭、怀素所表现出来的颠狂 态度而得。狂草艺术特点之一就是体势左绕右 转,线条连续不断,富于夸张,每个 字相互连接的过程中,打破了汉字传 统的规矩,或拉长、或变

9、短、或参差 、或两个字相互支撑补充,乍一看好 象是一个字,其实是两个互相依存的 字,即两字作一字合写。返楷书的简介什么叫楷书,楷即规范端正 楷模的意思,又名真书、正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有着方正的形体平直的笔划,严谨的法度,整个字形有规有矩,横平竖直没有蚕头雁尾。 宋宣和书谱: “汉初有王次仲者 ,始以隶字作楷书 ”认为楷书是由古 隶演变而成的。据 传:“孔子墓上, 子贡植的一株楷树 ,枝干挺直而不屈 曲。”楷书本笔画 简爽,必须如楷树 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 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 的乐毅论黄庭经等

10、,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 :“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 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 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 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 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 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 、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

11、模范。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 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 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 ,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 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 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 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 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

12、绰有余”的精语。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 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 书四体,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 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 ) 、元朝赵孟頫(赵体)。欧阳询(557一641年),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 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 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 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欧体) :其 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 宫醴泉铭。 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 后广收博

13、取,一变古法,反初 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 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 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 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 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 合的典例。唐朝颜真卿(颜体) :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世称“颜体”,代表作多 宝塔碑。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 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 称柳少师。后世以颜柳并称 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 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 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 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 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 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

14、笔力挺 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 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 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 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 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 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 ,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 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 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赵体) :其楷书圆润清秀 ,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 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返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 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偏于楷书者,称为“行 楷”;偏于草 书者,

15、称 为“行草”。与楷书相比 ,行书写得快捷,书写 效率高;与草书相比, 行书容易辨认.行书一 般用做草稿或书信,但 有些著名书法家的行书 也被人们珍藏。最著名 的当数王羲之的兰亭 序。 发展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 书的楷化。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 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只不过流走一 些(所以称为“行”)罢了。因此我以为这相当于从隶书中 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 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 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其实它也是同其他 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

16、,只要把八分 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 了。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 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 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 上影响最大的一宗。影响各种字体都有其兴衰起落的 时期,如篆书在秦以前辉煌, 以后至唐、清才得以发扬光大 ;隶书在汉朝时期发展,也在 清朝才有了真正的回响,正书 自魏晋到唐,以后也经常有不 景气的时光,惟有行书自产生 以来形成独立字体,始终受到 各个阶段书家的青睐。其原因 是: 第一,在艺术上具有兼容性第二,行书在艺术上符合中国 传统的审美思想中庸与和 谐 古人云:“楷如立,行如 走,草如奔”。行书就像一个充 满活力但不浮躁的中年人,潇 洒而稳健的走在书法艺术之路 上。返1、汉字具有写实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