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十四讲·雨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1550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第十四讲·雨果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外国文学第十四讲·雨果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外国文学第十四讲·雨果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外国文学第十四讲·雨果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外国文学第十四讲·雨果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第十四讲·雨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第十四讲·雨果(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文学第十四讲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一、生平雨果(Victor Hugo 1802- 1885),法国19世纪浪漫 主义代表作家,法国浪漫 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充满人道主义激 情,是西方文学史上人道 主义作家的著名代表。雨果于1802年出生法国东部。雨果父亲是拿 破仑部下的将军,拥护共和。母亲信奉旧教 ,拥护波旁王朝。青少年时期,雨果受母亲影响思想倾向于保 皇。20年代,雨果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 为一个激进的共和派和激进的浪漫主义诗人 。到了30年代,雨果掀起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 义激烈的冲突,成为当时法国文坛的盟主。40年代雨果政治态度转变 ,倾向于君主立宪,获“ 法兰西学

2、士院院士”称号 。50年代,路易拿破仑复 辟,雨果愤然流亡国外。在雨果流亡期间,他写了一系列反对路易 拿破仑称帝的政治讽刺诗,水平很高。同时 他还写了大量其他的文学作品。70年代“普法战争”爆发,路易拿破仑政府 倒台,雨果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支持巴黎公社革命雨果回国参加国民自卫军, 反对普鲁士入侵。支持巴黎 公社革命,开放住宅为公社 社员避难。1885年5月22日 病逝,享年83岁。举国致 哀,200万人送葬,遗体安 葬在伟人祠。【视频35: 35】“一个国家,把过去只留给帝王与统帅的荣誉 ,给予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 次。” 传记家莫洛亚二、创作1)前期创作(2030年代)美学论

3、著克伦威尔序(1827.12),主 要内容是反对古典主义,要求艺术的完全解 放,提出艺术主张和对照原则。它的发表震 动文坛,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浪漫戏剧欧那尼(1830)、浪漫小说 巴黎圣母院(1831)。对照原则:“美在丑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 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条对照原则一直指导着雨果的文学创作。诗歌集:颂诗与长诗保皇倾向东方集标志着雨果的思想从不成熟转向 浪漫主义。秋叶集、 微明之歌、 心声集、 光与影书写内心感受2)后期创作()后期创作(50-7050-70年代)年代)雨果的诗歌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生涯。诗歌基 调是关怀祖国命运,向往自由解放,反对专

4、制暴政。代表作是政治讽刺诗惩罚集(1853), 共有98首诗。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 工(1866)、笑面人(1869)、九 三年(1872)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三、三、欧那尼欧那尼之战之战欧那尼(1830.2.25),雨果的浪漫戏剧代表作 ,法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的内容和形式体 现了雨果的艺术必须获得解放的思想。 1830年2月25日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 主义的胜利。上演时,长发披肩的浪漫派青年和身 穿燕尾服的古典派文人在剧场里打起来。欧那尼 连续上演了45天,浪漫派取得胜利,占领了戏剧 舞台。文学史称为欧那尼之战。上演图片欧那尼是五幕诗剧,以16世纪西班牙

5、为背景, 叙述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与公爵吕古梅的侄女莎 尔相爱,遭到国王卡尔洛阻挠,公爵破坏,最后双 双死去。 时间:没有明确标志。 地点:五幕的场景都不同,分别在5个地方。公 爵卧室、广场、山间别墅、墓室、欧那尼阳台。 情节:两条情节线,欧那尼和莎尔的爱情,欧那 尼与国王的斗争,为父复仇。一出破坏一出破坏“ “三一律三一律” ”的浪漫剧的浪漫剧四、巴黎圣母院1、人物与基本情节吉卜赛女郎:艾丝美拉达敲钟人:卡西莫多副主教:克洛德卫队长:弗比斯乞丐国王:克罗班落魄诗人:甘果瓦讨论课题目1、巴黎圣母院如何体现雨果的浪漫主义 对照原则。2、巴黎圣母院中艾丝美拉达是怎样的形 象?3、如何看待弗比斯、克

6、洛德和卡西莫多的形 象?在广场上跳舞的艾丝美拉达副主教克洛德受刑的卡西莫多贵族、弓箭队长弗比斯表演、劫持、受刑、幽会、审判、回报、认 亲、受难相拥而死艾丝美拉达的尸体被人们放在蒙孚贡大坟窟 里,卡西莫多找到她之后,静静地躺在她身 旁。两年之后,人们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 起的尸骨。当人们试图分开他们时,尸骨便 化为尘土。 人物形象:一个纯洁的女人和三个爱她的男人弗比斯:花花公子,玩弄,袖手旁观克洛德:虔诚的外表下藏的是淫邪、凶残, 宗教束缚,禁欲主义的牺牲品。卡西莫多:丑陋,受尽凌辱、摧残,憎恨周 围,凶狠粗暴。内心纯真。艾丝美拉达使他 认识世间的温暖,人性的善与美。艾丝美拉达:真善美的化身美:

7、身段优美(广场跳舞)善:救甘果瓦,给卡西莫多送水真:真诚,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对爱情有 执着的信念。 在绞刑架与克洛德的床第之间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2、主题思想作品通过法国路易十一时期一个天真少女惨 遭封建王朝和教会迫害而死的故事,表达了 作者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3、艺术成就1)美丑对照原则艾丝美拉达:真、善、美的象征,外表与内 心都很美。卡西莫多:外表丑陋、心灵美丽弗比斯:外表美丽、心肠丑恶2)色彩浓重的象征艾丝美拉达的红色vs副主教克洛德的黑色积极乐观、美丽动人的红色却敌不过浓烈而 黑暗的色调。3)强烈的戏剧性采用了戏剧意义上的悬念、发现、突转。悬念:艾丝美拉达的身世。发现和突转

8、:克洛德的由爱转恨。此外,艾丝美拉达的身世揭开,带来两方面 突转,艾不是吉普赛人,不是女巫,仍被送 上绞架,突出残酷性;母女刚相认就生离死 别,悲剧感。五、悲惨世界1、情节“一个圣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娃娃 ”的故事。两条情节线:冉阿让的故事芳汀母女的故事2、人物形象米里哀:仁慈、宽恕,“仁爱的化身”冉阿让(马德兰):善良、穷苦、受感化、 慈善、高尚芳汀:天真、纯朴、困苦,被压迫、被残害 ,在悲惨的世界中受尽煎熬柯赛特:童工、受辱、受虐压迫者:德纳第夫妇:凶狠残忍、毒辣、无赖【视频 】沙威:冷酷、刻板、严峻,尽忠职守却铁石 心肠,尊敬权力、仇视犯人3、思想内涵雨果在序言中提到的三个问题:

9、 贫穷使男子潦倒 饥饿使妇女堕落 黑暗使儿童羸弱代表了社会底层的千千万万的穷人“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 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 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 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贫穷使 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 弱一一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和本书同一 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 悲惨世界序言1).道出了造成这个悲惨世界的根本原因:社会压迫,不可避免的灾祸2).所以描绘这个悲惨世界,目的在于要消灭 世界的悲惨。3).以仁爱精神去抗恶。4).实现共和。雨果的人道主义“一部宗教作品” ,原名主教札记坚持人道主义:仁慈、博爱、宽恕强调人的向

10、善,反对以恶抗恶。米里哀主教:基督教精神的代表,人性善的 引导者冉阿让:被感化的人小说里这样写他从苦难中拯救珂赛特:他那长久压抑着的“全部热情和慈爱都苏醒过 来,灌注在这孩子身上了。他走到她睡觉的 床边乐得浑身发抖;他好像做了母亲似的 ,感到十分慌乱,却又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心在开始爱的时候,它的那种极伟大 奇特的骚动是颇难理解而又相当甘美的”。 真正的基督徒之爱的美好与崇高。冉阿让的爱和善最终克服了沙威体现的恨与 恶,使沙威良心回归。冉阿让的这种精神也使马吕斯、珂赛特最后 彻底感动,他在与他们的真心相爱中平静辞 世。【视频】这种基督教仁爱理想构成了雨果人道主义奇 妙、美丽的光彩。 沙威

11、的自杀:【视频】警察、国家机器的代表。忠诚于铁一般的信念和原则,不相信爱,不 相信精神的力量,只服从于他认为正确的、 真理的、一成不变的社会秩序,所以他不放 过任何破坏社会秩序的人,包括自己。冉阿让的高尚使沙威钢铁般的信念动摇了。信念崩溃痛苦自杀4、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浪漫的人道主 义和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人生,表现思 想。2)战役、起义是全景式描绘,雄奇浩瀚3)家庭生活、风俗场景工笔写照,色彩斑斓 。4)人物内心的斗争和变化,丝丝入扣“在精神之眼看来,没有什么地方比人心更令 人炫目,也更黑暗。它注视的东西,也没有 人心那么可怕、复杂、神秘和广袤无边。比 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12、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 心。”“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 人心。” 雨果六、浪漫主义理论和创作特色六、浪漫主义理论和创作特色(一)、浪漫主义理论1.反对模仿,主张创作自由。短歌与民谣 集序提出。 2.强调作家创作的主观精神和心灵的能动作 用。秋叶集序提出。 3.推崇天才和创造,强调虚构和想象。莎 士比亚论提出。 4.提倡对照,从正反方面把握现实生活。 克伦威尔序提出。 5.反对美的超功利性,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和诗人的社会职责。莎士比亚论提出。(二)、创作特色1、鲜明的对照2、神奇的夸张3、奇特的想象4、紧张的情节5、超常的巧合6、奔放的热情对照描写主要是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照。突出

13、 人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的真面目。 诗歌的对照: 这是六月里:“上帝在地面上创造着麦穗,葡 萄,灌溉着丛林的流水,鲜红的果子,蜜蜂吸取花 粉的玫瑰,橡树,桂花,而你却在建造断头台。” 将善的上帝和恶的拿破仑第三、美的大自然和 丑的断头台、生命与死亡做对比。1.1.鲜明的对照鲜明的对照小说中的对照小说中的对照巴黎圣母院 两个王朝(专制王朝、奇迹王朝 )、两个国王(路易十一、乞丐 国王); 两个法庭、两种审判; 两种法律、两个绞架; 两个社会、两种场面; 两组人物、两种命运。雨果的夸张主要用于人物塑造。对人物的 夸张描写到变形的地步。 卡西莫多仪貌丑陋,集中了所有人的肢体 残缺:驼背、突胸、独眼、耳

14、聋、嘴哑、 脚跛。2.2.神奇的夸张神奇的夸张情节的想象: 艾丝美拉达母女在绞刑台重逢。 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两人尸骨被分开,化 为灰尘。 3.3.奇特的想象奇特的想象 自然景象的想象:自然景象的想象: 悲惨世界写珂赛特到森林打水看见 木星的描写: “木星正卧在天边深处。那孩子不认识那颗巨 星,她神色仓皇地注视着它,感到害怕。那颗行星 当时隔地平线确实很近,透过一层浓雾,映出一种 骇目的红光。舞作惨黯色,扩大了那颗星的形象。 仿佛是个发光的伤口。(第2卷) 事实上,木星不可能透过浓雾发出红光 ,这是浪漫想象。雨果的小说情节超乎常情常态,具有传奇色 彩。 巴黎圣母院描写乞丐王国攻打圣母院, 遭到

15、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抵抗,造成起义者的 伤亡。一个人抵抗千人,双方都是爱护爱斯 梅哈尔达的人。4.4.紧张的情节紧张的情节雨果通过巧合事件制造一种扑朔迷离的浪漫 气氛,具有作家主观想象性。巧得来难以令 人置信,具有很大的夸张性。 艾丝美拉达被警察搜寻,副主教克洛德把她 交给老鼠洞里的女修士看管,女修士恰好是 爱的生母,母女相认。5.5.超常的巧合超常的巧合热情是浪漫主义的心理实质,体现一种情感 ,作家的思想倾向性。雨果创作贯穿强烈的 情感和奔放的热情,它是由作家崇高的理想 所唤起。 从根本上说,雨果是一个诗人,创作中的热 情具有诗人气质,小说描写常用诗的语言和 排比句,给读者以热情洋溢,一泻千里之感 。 6.6.奔放的热情奔放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