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观点和原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1531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观点和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观点和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观点和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观点和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观点和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观点和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观点和原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误区警示第七课 误区警示1、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个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但承认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又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只有具备条件,事物之间才会发生联系,否则就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从而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或诡辩论。2、联系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是无能为力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

2、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使用“一定意义上”就是说这两对关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这里讲的“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共性的方面,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方面。至于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第八课 误区警示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关于这一点,必须

3、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关系到和旧事物的灭亡。第二,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的。第三,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在开始时总是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3、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这一看法是

4、错误的。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是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质变尽管带有突然性,但它却不是凭空发生的。它以量变为基础,是由逐渐的量变所准备好了的,质变有一个过程。此外,在事物的量变准备着、酝酿着质变的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的彼此较量,事物的质变不仅取决于量的绝对值的增减,而且决定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质变的基础,而且决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这充分说明量变的重要性。而引起质变的量变,只有在达到一定程度,即量变积累到最高点时,质变才会发生。这就是说,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量变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第十

5、课 误区警示1、 “扬弃”就是抛弃。(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 (2)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绝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又是对旧事物中积极因素的保留,是“扬弃” 。(3)把“扬弃”理解为抛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这在实践中是有害的。2、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和“否定”与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有何不同?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是指赞成、同意、承认等意思;而“否定”是指反对、不同意等意思。这两个词的用法都是人们主观上对某一事物所采取的态度、立场。是从外部对事物的“肯定”或

6、“否定” 。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则截然不同。它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的“肯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存在,保持事物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存在、或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而人们对该事物的态度、立场,并不决定事物的存、亡,只不过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之一。所以,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只是反

7、映了人们和事物发展的现象的、外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才真正从事物自身、从本质上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3、如何理解“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也有肯定”?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它们既对立又统一。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正说明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肯定中有否定。就是说,任何现存的事物中都包含着否定自己的因素,正是这个否定因素的发展,才使事物变得不是它自己。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生的同时就包含着死。人一生下来,自身内部就孕育着否定自己的因素。这种说法好像很荒唐,其实是符合辩证法的。不然,人怎么能够由小到大,由幼年到青年、

8、老年,最后走向死亡呢?否定中也有肯定。就是说,新事物否定旧事物并不是简单的消灭,全盘抛弃,而是在否定的同时也有肯定。不能设想世界上有一种与其他事物没有任何联系、凭空出现的事物,事物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发展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高级的、复杂的事物和低级的、简单的事物就是通过既否定又肯定联系起来的。如果不是有肯定的否定,而是彻底的否定,人类就不会有今天,社会也不能发展。请想一想,社会主义社会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如果连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几百年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优秀的文化科学遗产以及某些有益的生产经验和经营管理方法等都一概否定,全部抛弃,社会主义社会又从哪里去建立呢?第九课 误区警

9、示1、对“矛盾”认识的几个误区。(1)矛盾就是斗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里讲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即“斗争” 。但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我们既不能把它同具有不同特点的具体矛盾等同起来,更不能把它和政治用语中的那种特殊的矛盾斗争混为一谈。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因此,矛盾就是斗争的说法是片面的。 (2)矛盾越少越好。矛盾具有客观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旧的矛盾解决

10、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因此,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3)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能解决的。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但是,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如果否认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客观存在,不敢正视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和掩盖

11、矛盾,割裂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搞一点论、片面性和绝对化,矛盾就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4)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斗争的关系。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统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把事物自身矛盾双方统一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是不妥当的,它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2、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与“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1)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理解为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意思。(2)误区:是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是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

12、关系。从而容易得出“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的结论。(3)正确观点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则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的本质。因此,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或“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3、 “两点论、两分法”就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中的两点论” 。(1)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含义不同。 “两点论、两分法”是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既看事物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而“与重点论相统一的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

13、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的依据不同。前者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原理;后者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而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都属于矛盾特殊性。二者强调的内容不同。前者只强调两点,强调全面;后者强调的是带有重点的两点。(2)二者的联系。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的“与重点论相统一的两点论”中的两点,实质上与普遍性原理要求的“两点论”中的两点是相同的。 二者的反面都是一点论。所以,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不能笼统地讲前者就是后者。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观点和原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4、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 整体与部分

15、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3)方法论:1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1、发展的普遍性

16、: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3)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1)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2)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方法论:1 积极做好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