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行动计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81141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行动计划(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疟疾防治知识及疟疾防治知识及 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挺立一、简介WHO把它列为头号热带传染病。历史最悠久的传染病之一。甲骨文和青铜铭文中已有记载。古人认为疟疾与污浊气体有关,因此,中国古代称之为“瘴气”。几乎每次从中原南下的战事均记载有士兵大量染疫死亡的记录。最顽固的传染病之一。其一.疟原虫非常顽固,复发率很高。其二.传播媒介难以灭绝。其三.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般认为,疟疾起源于非洲的灵长目动物。非洲人对疟疾的抗抵力超过其他洲的居民。全球有40%的人口约22亿人受疟疾威胁。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其中约3亿患者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每年死亡病例约11

2、0万人。疟疾复发率高,约1020%。主要媒介按蚊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二、疟疾的防治知识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的形态传播媒介疟疾的临床表现疟疾的治疗、根治、预防服药疟疾的预防疟原虫的生活史1、在雌性按蚊叮咬人时,子孢子进入人体。2、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发育成裂殖体,多者可内含上万个裂殖子。*此时期可出现休眠状态。复发病例是由于人体内带有处于休眠状态的裂殖体。3、肝细胞破裂,裂殖体随之破裂,裂殖子进入血液。部分裂殖子在数分钟内侵入红细胞。4、进入红细胞内期。裂殖子发育为小滋养体。5、小滋养体发育为大滋养体。6、大滋养体发育为裂殖子。裂殖子进入血液,再感染其他的红细胞,病人出现周期性发作。7、部分裂殖子发

3、育成雌、雄配子体。配子体如滞留在人体内,经一定时间自行衰老死亡。8、按蚊叮咬病人时把各型疟原虫吸入胃内。除配子体外,其他各期均会被蚊的胃液消化。9、雄配子“出丝”,具有了游动能力,进入雌配子后形成动合子。10、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纤维膜间发育成卵巢。11、子孢子从卵巢的微孔逸出,随血淋巴进入唾液腺。此时,按蚊具有传染性。疟原虫的形态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间日疟原虫 P.vivax(p.v)三日疟原虫 P.malariae(p.m) 卵形疟原虫 P.ovale(p.o) 四种疟原虫的区别间间日疟疟三日疟疟恶恶性疟疟卵形疟疟分布于我 国大部分 地区。 间歇期48 小时。 广

4、东省仅 流行此型 。 有复发。已基本消 灭。 间歇期72 小时。 无复发, 有复燃。 主要发生 在晚秋及 初冬。致病力最强 。 感染后出现 急性症状。 间歇期不规 则。 抗药性高。 主要流行云 南省和海南 省。 已基本消 灭。 间歇48小 时。 症状与间 日疟相似 。 很少复发 。1.环状体钎细, 红细 胞不涨大 2.一个红细胞内可有 几个环状体 3.环状体内可有2个 核 4.环状体可贴在红细 胞边缘 5.血片中没有其他发 育期滋养体 6.配子体呈新月形或 腊肠形 7.可出现茂氏点恶性疟(P.falciparum)鉴定要点1.红细胞通 常涨大 2.薛氏点明 显 3.成熟环状 体粗大4.滋养体有

5、 阿米巴样 伪足5.可见不同 发育期的 原虫间日疟(P. vivax )鉴定要点1.环状体可 呈方形2.带状形是 特点 3.成熟滋养 体呈菊花 状,内含6 12个裂 殖子 4.红细胞不 涨大,略 缩小5.有时有西 门氏点三日疟(P.malariae)诊断要点卵形疟(P. ovale)诊断要点1.红细胞略涨 大或不变大 2.红细胞边缘 呈车轮状3.环状体有时 呈现鱼眼状4.薛氏点明显 5.成熟滋养体 类似三日疟 原虫,但更粗 大6.原虫呈卵圆 形传播媒介全世界400多种按蚊中,有67种可感染,但在疟疾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仅27种。在我国有56种按蚊,13种可感染,主要的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雷氏按蚊

6、、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台湾有日月潭按蚊。按蚊兼吸人、畜血。中华按蚊偏吸畜血;雷氏 按蚊喜吸人血;微小按蚊人血指数差异极大。三大按蚊以家栖为主。 在稳定性疟区,只要每人每40天被叮咬一次, 即能维持传播。在广东省,中华按蚊是优势蚊种,但微小按蚊是主要的传疟媒介。雷氏按蚊的传疟性最 强,约为中华按蚊的1820倍。中华按蚊对孳生地有广泛的适应性;雷氏按蚊对孳生地有严格的要求,它喜欢有水有草;微小按蚊喜孳生于有阳光、水流缓慢、水质清凉的溪沟里。疟疾的临床表现潜伏期:热带地区,间日疟1017天,最长可达268284天;恶性疟627天,平均11天。前驱期:疲乏、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畏寒、低热等。发热

7、期:一般持续26小时,患者面色转红,全身灼热,头痛加剧,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以上。出汗期:发热期后,一般持续24小时,患者可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在后期,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各种症状逐渐消失。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通常发冷越显著,则发热期体温就愈高。间歇期: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因虫种不同而长短不一。疟疾初发34天后,脾脏开始肿大、质软、有压痛。随着发作次数增加,脾脏逐渐增大、质地变硬。肝肿发生在脾肿之后,程度较轻,肝功能大多正常。复发见于间日疟,3个月左右为近期复发,超过69个月为远期复发。药量和疗程不足可发生复燃,复燃多发生在初发后2个月内。治疗常用药物为氯喹/伯

8、喹、青蒿琥酯、蒿甲醚。 此外,还有乙胺嘧啶、咯萘啶、喹哌、奎宁等。 1、氯喹/伯喹四天双疗程:一个疗程四天,每天服1 次,氯喹第一天服600mg,第二、三天服300mg; 伯喹每天服22.5mg。服药一个疗程后,需停药一 周,再服用第二个疗程。*治疗期间,如出现肝、肾损害,应停药。 2、14天疗法:氯喹第一天服600mg,第二、三天服 450mg;伯喹每天服15mg,连服14天。3、青蒿琥酯治疗恶性疟、间日疟:五天为一个疗程 ,每天服2次,每次50mg,首日剂量加倍。 4、孕妇的治疗:发作时,单用氯喹,避免用伯喹。 产后再用伯喹根治。近期有疟史者,可每周口服氯喹0.3g预防。 5、婴儿的治疗:

9、口服氯喹4mg/Kg,每天1次,连 服3天,首剂加倍。 6、抗复发治疗:单用伯喹,每天服22.5mg,连服8 天。7、预防服药:连续服药最好不超过半年。(1)长时间预防:氯喹300mg,每10天一次 。(2)短期:出发前使用氯/伯喹一个疗程, 回来后单服伯喹1片/天,连服14天。(3)乙胺嘧啶50mg伯喹22.5mg,每10-15 天一次。(4)乙胺嘧啶50mg,每10-15天一次。三、解读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卫疾控发201047号)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三大特点以消灭为目标!原则: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分

10、类指导。多部门联合行动:涉及13个部门。阶段目标到2015年:消灭本地感染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到2020年:完成消除疟疾省级考评。如何消灭疟疾?切治控堵切断人蚊循环疟原虫的生态包括在脊椎动物体内的无性生殖和 媒介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 两者缺一不可。 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减少被叮咬的机会。药物浸 帐防蚊仍是很有效的方法;使用驱蚊剂驱赶蚊子 ;使用电子设备降低室内蚊密度;安装纱门纱窗 阻止蚊子进入室内。 媒介每天死亡率达到4050%以上,才能阻断传 播。规范治疗、彻底根治传染源控制包括疟疾现症病人治疗、抗复发 治疗和预防服药。 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诊治技术和 检测能力,及时发现

11、病人,迅速采取规范治 疗。 部分病人可出现单纯原虫复发。 预防服药只适合用于暴发疫情,日常防控不 宜采用全民预防服药。控制传播媒介进行环境改造与治理,减少蚊虫孳生场所,降低蚊虫密度。药物喷洒灭蚊,可迅速降低蚊媒密度,控制疟疾暴发流行。室内可采用滞留喷洒。室外宜采用高浓度的气雾喷洒。堵住病例输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具有重要作用,应防止病例从国外输入。加强对外出国民的宣传教育,降低国民在境外受感染的风险。做好境内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输入、输出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间应当及时沟通相关信息。防控工作重点全面深入的培训。市属医院、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乡医

12、等均 包括在内,要求在2012年前完成95%的人员培训,到2015年达100%。实验室检验能力。要求都能开展疟原虫血检 。所有病例均应进行实验室检测,2012年确诊达75%,2015年达100%。从2011年开始,全市各镇(街)均要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 口数的1%。疟疾传播季节(3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所有网络报告的 疟疾病人血片进行复核,并抽查至少5%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疫情报告。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疫点处置率达100%。市、镇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所有病例,只要还在东莞就要进

13、行抗复发治疗。上半年病例在下半年10月份治疗,下半年病例在次年4月份治疗。加强健康教育。(1)结合“全国疟疾日”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 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参与疟疾防治和消除 工作的积极性。(2)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教育部门应当对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3)加强社区宣传教育。由镇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有关单位在各种公共场所,设立疟 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4)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在出入境口岸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 或电子大屏幕等设施,在出入境旅客通道摆 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 传。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