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小麦害虫3-32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809839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_小麦害虫3-3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七章_小麦害虫3-3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七章_小麦害虫3-3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七章_小麦害虫3-3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七章_小麦害虫3-3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_小麦害虫3-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_小麦害虫3-3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小麦害虫*1第七章 小麦害虫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麦 蚜 第三节 粘 虫Date2第七章 小麦害虫第一节 概述 一、小麦害虫的种类 麦蚜、粘虫、小麦吸浆虫、麦螨、麦叶蜂、灰飞虱 等。 二、小麦害虫的发生动态 麦蚜全国,尤其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 粘虫全国,尤其江淮一代; 小麦吸浆虫历史上曾多次猖狂发生; 麦螨我国大部分麦区,以黄河流域为主; 麦叶蜂华中、东华和黄河中、下流部分冬麦区 。 灰飞虱北方麦区吸法,传播小麦丛矮病。Date3第七章 小麦害虫第二节 麦 蚜 同翅目、蚜科。 一、种类及分布 我国为害小麦的主要有3种: 麦二叉蚜:分布偏北,西北和华北冬春麦区为害严 重; 麦长管蚜:南

2、北麦区都可造成为害; 禾谷缢管蚜:南方冬麦区常易成灾,是长江流域麦区 优势种。 世界性分布的害虫。我国南北麦区均有发生。 Date4第七章 小麦害虫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Date5第七章 小麦害虫麦长管蚜成虫麦长管蚜若虫麦长管蚜成若虫Date6第七章 小麦害虫二、为害及损失 1、寄主 麦类、玉米、高粱、糜子、雀麦、马唐、看麦 娘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禾谷缢管蚜在北方尚能 为害稠李、桃、李、榆叶梅等李属植物。 2、为害 (1)直接为害 成若蚜刺吸麦株茎、叶、嫩穗叶黄、生长 停滞、分蘖减少,麦粒不饱满枯死,不结实 。 Date7第七章 小麦害虫 (2)间接为害 传毒: 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在长江、黄河流域及

3、西 北麦区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小麦黄 矮病的流行。 近来报道:禾谷缢管蚜传播大麦黄矮病毒;禾谷缢管 蚜和麦长管蚜传播小麦黄矮病毒(GPV)。 蜜露: 影响小麦的光合、呼吸作用以及招引病菌。 3、损失每株头数(穗期) 损失(%) 510 3 3050 610 50100 1320Date8第七章 小麦害虫 三、生活史和习性 1、龄期 一般4龄,也有人观察为5龄的。1、4龄若虫期较长 ,2、3龄期较短。 2、发生代数 同一地区发生的代数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 蚜。 麦二叉蚜:甘张掖、庆阳2022代; 新喀什30代; 陕武功31代。 麦长管蚜:浙临安年发生20代左右。 Date9第七章

4、 小麦害虫 3、越冬 麦二叉蚜 36N 以北: 虫态多以卵越冬; 场所麦苗枯叶上、土缝内或多年生禾本科 杂草上。 南方: 虫态以无翅成、若蚜越冬; 场所麦苗基部叶鞘上、心叶里或附近土缝 中,天暖时仍能活动取食。 华南:无越冬期。Date10第七章 小麦害虫麦长管蚜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淮河34N) 以北:不能越冬。 淮河至长江流域: 虫态成、若蚜,个别年份在麦叶 上也能查到少量越冬卵; 场所麦田越冬。 华南地区:周年繁殖。Date11第七章 小麦害虫 禾谷缢管蚜 北方营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 春夏季为害麦类、玉米、高粱等禾 本科作物; 秋后产生性蚜,交配后在李属植物 上产卵越冬。 南方则营同寄

5、主不全周期型生适。 全年在同一科寄主植物土营孤雌生殖。 虫态无翅成、若蚜过冬。 场所麦苗根部、近地面的叶鞘上或 土缝内。 Date12第七章 小麦害虫 4、麦蚜发生的阶段 零星发生期:小麦出苗至返青拔节期,麦田 蚜量较少; 麦蚜缓增期:小麦拔节至小麦抽穗,随着温 度的回升,麦株上的蚜量渐增,个别暖冬少雨 年份此时的百株蚜量已超过防治指标,田间有 明显的蚜虫为害状; 蚜量剧增期:小麦扬花至灌浆中期末,麦田 蚜量激增,也是生产上防治麦蚜的关键阶段; 麦蚜锐减期:小麦灌浆后期至成熟,随着营 养条件的恶化,蚜虫也逐渐发育成有翅蚜迁离 麦田。 Date13第七章 小麦害虫 四、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

6、气候条件 (1)温度 麦二叉蚜: 抗低温能力最强。最适温区是1522,超过33则 生育受阻。 麦长管蚜: 适温范围为1220,不耐高温和低温,在7月份 26等温线以南的地区不能越夏。 禾谷缢管岈: 湿度适宜,30左右发育最快,但不太耐低温,在1 月份平均这-2的地区不能越冬。 Date14第七章 小麦害虫 (2)湿度 麦二叉蚜: 最喜干燥,适宜的相对湿度为35%67% 。 麦长管蚜: 耐湿范围略广,相对湿度为40%70%。 禾谷缢管蚜: 既怕潮湿又不耐干旱。 冬暖、春旱麦蚜有猖獗可能。 Date15第七章 小麦害虫 2、栽培制度 1)栽培制度或作物布局影响麦蚜为害的 轻重。 麦区扩大夏秋玉米面

7、积,有利于禾谷缢管蚜从 夏寄主向秋播麦苗上过渡,增加越冬基数,因 而使之为害加重。 2)麦蚜发生的不平衡性。 不同田块:一般早播麦田迟播麦田; 不同品种:晚熟品种穗期早熟品种; 不同小穗间隙:稀疏稠密;Date16第七章 小麦害虫 田块内:田边、树荫下、近肥塘、近 村庄、 路边的重; 不同生育阶段:灌浆初期腊熟期; 不同年度:后期干旱气候正常; 芒的有无:一般有芒无芒(营养)。 3、天敌 主要类群有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 蝇、蜘蛛及蚜霉菌等,尤以瓢虫和蚜茧 蜂最重要。Date17第七章 小麦害虫五、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除田边杂草寄主,早春耙磨镇压,适时 冬灌,控制早期为害; 选育推广抗

8、病耐蚜品种; 冬麦区适当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 增施基肥和追施速效肥等,促进麦株生长 健壮,增加抗蚜能力。Date18第七章 小麦害虫 2、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70%吡虫啉DS(拌种剂)100150g+水10L+小 麦种子l00kg搅拌均匀,摊开晾干后播种。 (2)土壤处理 用3%克百威GR按2025kg/hm2于小麦播种前 预先处理土壤,然后播种。 在小麦黄矮病流行地区,(1)、(2)是大面 积治蚜防病的有效措施。Date19第七章 小麦害虫(3)田间喷药 喷药适期: 小麦扬花后麦蚜数量剧增期。 扬花期防治增产效果优于灌浆期 防治,应提倡适期早治; 补治:在麦蚜暴发年份和地区, 于小麦

9、扬花期防治后还应视灌浆 期的虫口密度而定。 Date20第七章 小麦害虫 50%抗蚜威WP150300g; 10%吡虫啉WP150300g; 3%啶虫脒EC375ml; 40%乐果EC600900ml; 50%DDVPEC900ml; 2.5%溴氰菊酯EC300600ml; 20%丁硫克百威EC450750ml。 用量hm2+水900L。Date21第七章 小麦害虫第三节 粘 虫 一、概述 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虫、行军虫、五彩虫、麦龙等。 (一)分布 世界性、迁飞性害虫。新疆未见报道。为害中国东 半部,尤其南方重。 (二)为害 1、食性 麦类、水稻、玉米、谷子、高粱、青稞等。大发生 年份亦

10、害及豆类、蔬菜及其它植物,在吉林发现粘 虫为害西洋参。 Date22第七章 小麦害虫 2、为害 幼虫叶片、嫩穗、嫩茎,严重时,吃光叶 片,咬断穗茎,甚至造成颗粒无收。 3、损失 食叶性害虫。如后期: 叶片全剪损失18%; 剑叶剪掉损失12%; 保剑叶,剪掉其他叶片损失56%。 只要不为害剑叶,可不防治。 一般产量损失4%20%。Date23第七章 小麦害虫 二、生活史和习性 1、发生世代 国内18代/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45代。 2、成虫活动习性 夜出性 趋光性 较弱(白炽灯),但对黑光灯有一定的趋性。 迁飞性 时速可达1428km/h,一次可达500km,最远 1400km。Date24第

11、七章 小麦害虫 补充营养 A、糖、醋、酒混合液; B、对杨、柳树枝把有强烈的趋性; C、喜食甘薯、酒糟、粉浆等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发酵 液; D、蚜虫分泌的蜜露; E、蜜源植物(桃、李、杏、苹果、刺槐、油菜、大 葱、苜蓿、刺儿菜等)。 3、产卵习性 产卵选择性趋枯黄性。喜枯黄的稻草把。 产卵量卵成块,2040粒/块,多达200300粒 。10002000粒/,最多可达3000粒。Date25第七章 小麦害虫 4、幼虫习性 初龄幼虫先吃掉卵壳; 取食:啃叶肉留下表皮透明条纹状的白色 斑点或小孔“麻布眼”; 3龄后假死性。逐渐向麦株上部移动,沿叶脉吃成缺刻。 温度较高、气候干燥,常潜伏于作物根旁土块下

12、; 阴天老龄幼虫也爬至麦穗上栖息。 56龄暴食期,食叶量幼虫期的90%,大发生时,可将 植株吃成光秆,咬断穗子。在食料缺乏时,大龄幼虫则成群 向田外迁移。 5、化蛹 在植株附近表土下3cm左右处筑土室化蛹,但在水田多在稻桩 中化蛹。 6、越冬 1月份0等温线/33N 以北不能越冬。Date26第七章 小麦害虫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气候条件 中温好湿。最适1922,RH大于70%。 2、生态环境 一般沿江河、沿湖、地势低洼、田间湿度大 的田块受害重。 麦田密植、多肥和灌溉条件好的,麦田小气 候温度偏低,湿度偏高,有利于粘虫的生长 发育,发生数量就多。Date27第七章 小麦害虫 3、食

13、料条件 成虫补充营养花蜜 蜜腺分泌物 蜜露 4、天敌 150余种,江淮流域麦田一代粘虫的天敌 80余种。 捕食性天敌: 金星步甲、蜘蛛、蛙类和鸟类等。 Date28第七章 小麦害虫 寄生性天敌: 卵期粘虫赤眼蜂和粘虫黑卵蜂。 幼虫期螟蛉绒茧蜂、螟蛉悬茧姬蜂 、粘虫绒茧蜂、寄生蝇、线虫及颗粒体 病毒和痘病毒等,其中以螟蛉绒茧蜂寄 生的比例较高。 蛹期寄生蝇和粘虫白星姬蜂。 优势种天敌早期为粘虫中华卵索线虫, 一般年份寄生率为20%40%,有的年份 高达90%以上。 Date29第七章 小麦害虫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江淮夏收夏种及时耕耙,能消灭残余虫 蛹。 2、草把诱卵 江淮稻草810根扎成小把,每hm2插 450750把,在第一次产卵高峰出现后及时更 换1次,若草把用40%乐果EC2040倍液浸渍 ,可减少换草把次数。Date30第七章 小麦害虫 3、人工防治 大发生年,发动群众捕杀幼虫。 4、化学防治 (1)防治适期 2、3龄幼虫盛期。 (2)防治方法 喷粉:2.5%敌百虫粉22.537.5kg/hm2。 喷雾:药量/hm2+水1125L。Date31第七章 小麦害虫 40%乐果EC600900ml; 50%辛硫磷EC600900ml; 50%巴丹SP(可溶性粉剂)7501125g; 25%甲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