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小城三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0867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萧红 《小城三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萧红 《小城三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萧红 《小城三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萧红 《小城三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萧红 《小城三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萧红 《小城三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萧红 《小城三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三讲萧红的小城三月一、作家介绍o1、生平:萧红(19116219421 22),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原名张乃莹,另 有笔名悄吟、田娣 、玲玲,黑龙江呼兰人 。生于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 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 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 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 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 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 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o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 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 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 ),蜚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 苦恼东渡

2、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 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 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 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 时年31岁。o2、创作:o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 为生死场,是她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 部作品。 o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 ,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 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 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 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 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 o 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 ,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 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

3、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 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 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o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 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 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 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 o 生死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社会影响 很大。萧红也因此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知名 的女作家,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o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 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 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 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 的

4、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 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 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 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o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 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 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 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 歌谣。”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 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其中我和 祖父的园子一文还入选苏教国标版语文 第十册(五年级下册)第18课和人教版语 文第十册(五年级下学期)第7课(为 我和祖父的园子)以及沪教版六年级上 册(名为祖父和我)。o作品风格:萧红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 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

5、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 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 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 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 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她的散文充满 真挚朴实的情感,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善 于捕捉日常生活细节,她的文章有着生动 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o著有中篇小说生死场,中篇小说 马伯乐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短篇小 说合集跋涉 (与萧军合著)等 。二、作品赏析o1、情节梳理:o作品是以儿童视点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 ”的一个叫翠姨的“姨”悄悄地在心里爱上我 了的堂哥。然而,“向往着爱的自由”的翠姨 ,却“不幸”是一位再嫁的寡妇

6、的女儿,而堂 哥却是地主家才学出众的公子。他们的爱情, 在有数千年传统规范的约束着的愚昧偏僻小镇 ,只能被不可理喻的冷寂扼杀掉。几乎没有人 能意识到翠姨心底的强烈爱情,甚至被她热烈 挚爱着的“堂哥”也不知她缘何悲寂难耐。人 们单调而又寂寞地生活着。o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生活中本来就 没“爱”只有结婚、闲聊或是忙于其他的 礼仪琐事。谁都没有必要向谁诉说什么“ 爱”的衷曲。只有我这个略涉世事的孩子 惊奇地窥视到了翠姨的一些异常。结果, 当人们准备给翠姨和一个又丑又小的男人 结婚之际,翠姨却日渐消瘦,悄然病逝家 中。然而,更可悲的是,那位堂哥此后提 起翠姨,“虽常常落泪”,却不知翠姨为 什么死,

7、“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o2、翠姨的形象o翠姨是出身于旧家的少女。她端庄文静 、温柔深情,她沉默寡言、喜好沉思、 幻想,在自己的内心波涛里,追逐美好 的情感。但由于家庭变故,她受到一般 旧思想人家的歧视,因而,形成她感伤 的气质,以为自己的命不会好。 o3、小说的思想意蕴:o小城三月是一曲觉醒者的哀歌。少女 翠姨所生活的时代已是“五四“运动后的中 国,新思想的文化气息已经吹进了她生活 着的古老闭塞的小县城。在封建礼教桎梏 下的年轻的心,开始憧憬自由、爱情和幸 福。翠姨就是这样一个觉醒者。但强大的 旧时代的封建婚姻制度还是向她砸来,她 只能将所爱的人深藏在心中,而想到将要 面对一个又丑又小的男人

8、就万分恐怖,于 是就拼命糟蹋自己的身体,在抑郁痛苦中 死去。 o4、小城三月的名字和内容的关联?o 小城以写春天以及春天带给人们的感觉 而引出翠姨,将翠姨拉到了情感的中心 ,笔致由清新转为优雅,忧愁,焦虑, 悲苦,直至走完全文的情感历程,如行 云流水,毫不阻滞。作品实际写出了一 种无言的爱和无法倾诉的爱。o小说开头写北国之春充满生机,引出翠 姨的爱情故事;结尾写春的短暂,春过 去得快,翠姨坟头草籽已经发芽了。结 构上首尾呼应,严谨而完整。“春天得命 运就是这么短“,语气双关,富有象征意 味,翠姨也就像春天一样,生命是如此 短暂。结句“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感伤惆怅,余味不尽。这些都为翠

9、姨 的爱情悲剧渲染了气氛。o5、运用多种手法刻划人物性格、心理的 特点。 o 小说对翠姨的艺术描写十分成功。(1 )作者以一种平静、轻松的笔调来写悲 剧。这主要表现为作者从“家庭琐事” 、“儿女情长”的日常生活的细节和侧 面描写中,来感受人生悲剧的镂骨铭心 的痛苦。o(2)作者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划 人物。如写翠姨妹妹的轻脱开朗来衬托 翠姨的雅致娴静的性格,以明丽的彩笔 渲染春意盎然、诗情葱茏的环境,来烘 托翠姨的萌动、苦闷和绝望。o(3)作者通过翠姨细微的动作和隐含 深意的语言,来揭示人物心灵的秘密。 翠姨到处卖不到绒绳鞋,便说:“我的 命,不会好的。“大家胡乱地吹奏寻欢 ,而当大哥请翠姨吹箫时,她却站起来 跑开了。这些都为揭示性格内向的翠姨 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