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80587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 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000 克1 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内 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 2 分硬币、两袋盐、水果、饼干、乒乓球等各种 物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一、创设情境,激

2、趣引入。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童话故事啊!师:动物王国要开有趣的运动会了,动物们都积极地报名了,小兔参加了跳远,小猴参加了跳高,大象参加了举重,小乌龟也来报名了,它参加的是背小动物赛跑,可在比赛时,它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小朋友的帮忙,大家愿意吗?师:小乌龟遇到了难题是该背小鸡还是小羊去参加比赛才能取得胜利呢?赶快动脑筋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告诉小乌龟。师:小乌龟你来背一背,验证一下。师:现在请大家拿起数学书和一枝铅笔,用两只手掂一掂,互相说说你的感受。二、揭示课题,认识秤。二、揭示课题,认识秤。师:通过刚才的背一背,掂一掂,知道物品之间是有轻重之分的,那么怎样来物品的轻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表示物品

3、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2师:克用英文字母 表示,千克用英文字母 k 表示。师:同学们带来了琳琅满目的物品,真多啊!老师要求大家把带来的物品先放在手上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然后告诉同桌。师:学生汇报:估计物品的质量。师:哪个同学有没有办法准确知道物品的质量呢?师:你是看物品包装上所标识的质量对吗?这方法不错。师: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没有包装袋,要知道它们的质量怎么办呢?师:你们见过哪秤呢?交流一下好吗?师:今天老师也搜集一些秤,请看大屏幕,并介绍秤。三、操作探究,感悟新知三、操作探究,感悟新知。1、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师:请同学们拿起一个 2 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估一估它有多重。师:要想知

4、 1 个 2 分硬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天平称一称(课件)师:再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 1 克的质量,并让生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师:这 1 克的质量非常轻,看看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 1 克?师:用手掂一掂你身边的比较小的文具,估计一下它的质量。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师:请同学们出示 1 袋盐,先估计这袋食盐的质量,再看质量标识 500克。师:一袋盐重 500 克,那两袋呢?师:1000 里面有( )个 1 克呢(板书)3师:就是说 1000 个 1 克可以用较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千克,也可以说1000 克1 千克(板书)师:掂一掂两袋盐 1000 克的质量,再掂一掂一个 2 分的硬币。比一

5、比,有何感觉?师:拎一拎书包,抱一抱同桌体重,并估一估,各重多少千克?师:现在比一比,谁最聪明?出示 3000 克( )千克,6 千克( )克。师:小组讨论一下: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师:对比辩析,填上单位。四、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四、巩固知识,拓展思维(课件出练习)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表现得都很好,小松鼠也来我们的课堂上看你们的表现了,小松鼠要考验一下我们的小朋友,你们接受考验吗?1、填空(1)称较重的物体时,质量单位用( ) ,用符号( )表示称较轻的物体时,质量单位用( ) ,用符号( )表示(2)1 个 2 分硬币重 1( )(3)一个西瓜重 4( )(4)一瓶

6、矿泉水重 250( )2、判断4(1)一个乒乓球约重 3 克。 ()(2)小胖今年 7 岁,约重 2 千克。 ( )(3)1 千克铁比 1 千克棉花重。 ( )3、找朋友回形针 西瓜 数学书 小朋友 4 千克 30 千克 300 克 2 克五、课堂总结: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反思:“克与千克”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克与千克单位,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脑子里并没有形成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无论是课前情境导入,还是课堂中的实践操作,课后的练习设计,都应以生活实际为基础。1、从课前实践调查入手,初步

7、认识克与千克。在课前,我就布置了回家调查自已喜欢的物品的质量的作业。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直接进行汇报:我的体重是 23 千克,一袋牛5奶的重量是 250 克、一包方便面的重量是 100 克,我的书包重 3 千克学生的回答有声有色,说明大家在课前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克与千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把学生的回答按“克与千克”进行了分类,从而让学生体会比较重的物体重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比较轻的物品重量一般用克作单位。2、利用好教具,让学生研究与体会 1 克、1 千克物品的质量。我运用了天平和台秤,由于学生在课前都准备了 1 克、1 千克及其他重量的物品,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拿出

8、1 克的物品,让学生称一称、掂一掂,感知 1 克到底有多重,再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感知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此物品的重量是 1 克,例如:一个图钉,一个花生仁,我的橡皮等等,同理教学 1 千克。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估一估、比一比带来的物品的质量,一千个小石子,一千个玉米粒 ,我的铅笔刀,等等,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3、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发现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同时,课外延伸,回家调查研究“成长中的我”和自己能拎多重的物体,让学生自由组合,在校园、家中、商店、或菜场,学会估计物体重量或看标注,把研究成果以学习日记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