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80582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27 大小:1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12.1.1 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建立 1 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初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一、知识铺垫 看主题图,看图说图意。 二、探究二、探究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2、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并记录下来。 ( )大约有(

2、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3、让孩子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三、三、达达标标练练习习2铅笔长( )厘米 图钉长( )厘米 2四四、拓拓展展练练习习估一估, ( )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1 米。【学习评价学习评价】 答案:答案: 三三、达达标标练练习习11,3,2,6,5 解析:将 5 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 5 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着 5 个

3、,让 孩子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如果孩子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 端对准哪个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2. 铅笔长( 4 )厘米 图钉长( 2 )厘米 31,3,4,2,4 四四、拓拓展展练练习习 4 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米认识米学案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 。初步建立 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在实际测量中理解 1 米=100 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

4、难点】重点:建立 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自评师评3难点:理解 1 米=100 厘米。【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知识?2、请你用手比一比,1 厘米大约有多长?二、合作交流二、合作交流1、用直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2、在测量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想法?3、小结: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4、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5、找一找米尺上的 1 米和卷尺上的 1 米,你有什么发现?三、尝试应用三、尝试应用关于米你了解了吗?再做一做下面的几道题吧。1、约( )米 ( )米( )厘米2、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下面的长度单

5、位对吗?( ( ) )( ( ) )( ( ) )( ( ) )( ( ) )( ( ) )( (2) ) 灯管灯管长长 50 厘米。厘米。( (3) ) 房房间间高高 3 厘米厘米。 。( (4) ) 字典厚字典厚 6 米。米。( (5) ) 大大树树高高 8 米。米。( (6) ) 教室教室长长 10 厘米。厘米。(1( 数学数学书长书长 26 米。米。4想:个位上得几?怎样写?想:个位上得几?怎样写? 想:十位上得几?怎样写?想:十位上得几?怎样写?4、拓展提高拓展提高量一量你家餐桌的高度。五、学后反思: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三、尝试应用:三、尝试应用:1、略2、下面的长度单位

6、对吗?厘米,米,厘米,米四、拓展提高:四、拓展提高:答案略52.1.32.1.3 认识线段认识线段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等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量线段。2让学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的特征。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一、知识铺垫1、名称:玩绳子。规则: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状。记录摆放出绳子的形状,特点。 2. 这样拉紧的一段绳子,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二、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1阅读课本第 5 页的内容。(一)找一找,摸一摸:寻找生活中的线段。1摸一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7、?2黑板、桌子、书。它们的线段在什么地方?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3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1看书第 5 页的三条线段,它们都是线段,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请量一量这三条线段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三三、达达标标练练习习1请你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6 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 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四四、拓拓展展练练习习量一量,乌龟要超市(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蚂蚁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苹果。【学习评价学习评价】 答案:答案:三三、达达标标练练习习1请你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2. 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

8、条线段?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3 条,三角形四四、拓拓展展练练习习量一量,乌龟要超市(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蚂蚁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苹果。答案略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画线段画线段学案学案自评 师评7【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等活动,会用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中,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尺子画整厘米的线段难点:受线段的特征会用尺子画整厘米的线段【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1、回忆上节

9、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知识?2、你认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 厘米和 1 米有多长?(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二、合作交流二、合作交流1在纸上设计一条 3 厘米的线段。看谁设计的样式多。 2在画线段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想法?3小结:画线段时,从尺的刻度 0 开始画起,画到 3 厘米的地方。不论横着、竖着、斜着画,只要是直的就是线段。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4你知道吗? 自学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三、尝试应用三、尝试应用关于画线段你掌握了吗?再做一做下面的几道题吧。1、 (1)画一条比 6 厘米长的线段。8(2)画一条比 5 厘米的线段。2、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发现了什

10、么?、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拓展提高四、拓展提高小熊想修建一个围栏,它用 20 厘米的铁丝围了一个围栏,你来猜猜小熊修建的围栏是哪一个? 5 厘米 5 厘米 5 厘米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三、尝试应用:三、尝试应用:1、略 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四、拓展提高:四、拓展提高: 长度单位(第长度单位(第 5 5 课时)学案课时)学案(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7 页例 89(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

11、体长度。难点:利用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填一填,画一画 1 米=()厘米 2、画一条 5 厘米的线段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你认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 厘米还是 13 米呢?1、小组交流。由小组长安排组内成员进行对学、帮学,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补充、更正,形成统一意见。 2、展示点拨。A、抽组主讲,由一人对上述的学习任务阐述自己的答案、理由、 思维过程、困惑,组内及其他小组成员先倾听,然后进行评价、补充更正、完 善和提炼。 B、点拨:教师对上述学习任务的 3 题进行重点点拨和强调。 三、知识应用三、知识应用 1、判断题:对打

12、 , 错打并订正。(1)小明的一支铅笔长约 8 厘米.( ) (2)大拇指宽约 1 米.( ) (3)教室的长约 8 厘米. ( ) 2、书桌长 120 厘米还是 120 米?四、总结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后反思)(学后反思)10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1、1 米=(100)厘米 3、书桌长 120 厘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 米。 三、知识应用三、知识应用 1、 2、书桌长 120 厘米100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 1 1 课时课时)学案)学案11【学习目标

13、学习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从例 1 重点学习并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对位方法和竖式计算从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准确性。【学习过程学习过程】1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课本第 11 页情境图,及相关的文字叙述。1、二(1)班学生的人数是( )人。2、每个班有()名带队老师。3、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 )人?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1、结合情境图,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的,列式: 2、针对下列问题进行交流:个位加起来的数写在( )的下面,十位加起来的数写在( )的下面。三、尝试应用三、尝试应用列竖式计算15+4= 32+7= 56+12=12四、补偿提高四、补偿提高猜猜每个 里藏的数是几,填一填。 (1) 4 7 4 9 (2) 1 5 9 【 【学后反思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3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352、23. 37合作交流合作交流1. 35+2=37(人)2. 个位 十位尝试应用尝试应用15+4=19 1 5 4 1 9 32+7=393 2 7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