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05751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 第一单元 战争篇1. 新闻两则 新闻稿 毛泽东 2. 芦花荡 小说 孙犁 3. 蜡烛 战地通讯 西蒙诺夫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散文 聂华苓整理 吴颖蘅1.新闻两则新闻的结构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 导语:用来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使读者一 目了然,一般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 主体:是对导语内容的扩展和阐释,是集中 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 背景:新闻发生的环境 。 结语可暗含于主体新闻的基本特点1内容真实 2.反应及时 3.语言准确掌握能力n能够辨别新闻稿的每一个部分,特别是标题、 导语和主体

2、。n能够根据新闻内容编写标题或导语(用一句话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标题包括叙述对象、主要事件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包括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结果)例: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 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 领南阳。2.芦花荡孙犁: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富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 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 时期的作品,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小说情节的传奇色彩老头子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 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 的战斗力。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

3、十几个鬼子打得 头破血流。人物形象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有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个性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人物的刻画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 苇塘里的歌声、香味苇塘里的歌声、香味敌人的无措,惊惶二菱的怀疑、不信任二菱的怀疑、不信任景物描写第1段 第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 第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第38段“月亮落了,有些飒飒的风响” 第59段“水镜子一样的平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 作用作用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给作品增添一种 战斗的

4、诗情画意。 主旨 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保卫美丽的家园是我们的神圣职责精读语段n受伤 第1454节n复仇 第5563节n复习问题:这些段落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 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哪些词句对于塑造老头 子智勇双全的形象最有表现力?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 第二单元 关爱篇n6.阿长与山海经 散文 鲁迅n7.背影 散文 朱自清n8. 台阶 小说 李森祥n9.老王 散文 杨绛n10. 信客 散文 余秋雨6.阿长与山海经n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人物阿长是一个旧社会里身份卑微而又渴望一 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有点粗俗野 蛮,多事饶舌,但淳朴善良,对“我”十分关 心爱护。 描写手法 外貌

5、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总的情感 深切怀念,充满敬意 写作特色 欲扬先抑重点语段阿长买山海经 (19-29) 复习问题: 1.阿长买山海经前后 “我”的心情、心理 各是怎样的? 2.为什么“我”会认为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3.为什么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 4.片段前后为什么还写到叔祖和“我”的收藏? 这些内容和中心事件有关吗?7.背影线索:背影贯穿 难忘 凝望 惜别 再现人物形象:为儿子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力不能 胜也心甘情愿、亲力亲为的慈父形象。描写手法: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主旨:表现父爱子、子爱父的父子情深重点语段n火车站送别(46) 父亲的背影 望父买橘 艰难努力的

6、背影(外貌、动作描写) 父子分手人远心近的背影 儿子的眼泪(想象流泪时“我”的心理心情) 第一次:为父亲的不容易而感动、心疼 第二次:为父亲的关心而感动,想到他前途艰难而 心酸、担忧,分手之际无穷的牵挂不舍。 理解父亲质朴简短的语言和“我” 那时的“聪明”。9.老王n杨绛原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 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 我们仨等,长篇小说洗澡。n人物形象老王:穷苦卑微、淳朴善良、知恩图报n主旨 以善良体察善良理解主旨句“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认为众生平等,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 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 。作

7、者回想起来,与老王的付出相比,自己对老王的关爱 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n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 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高 贵的品性,甚至连感觉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 都是在他死后才有的。但这时说什么都来不及 了。n作者愧怍的是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 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愧 怍,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 的外貌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却没有感 觉。重点语段n老王送礼(816)n复习问题: 1.作者为什么将老王写得那么恐怖? 2.体会老王到我家谢恩这一路的心理,那寥寥数 语背后,老王在想什么呢? 3.感受作者准确、形象、简

8、约的语言特色。说明文的基本知识1.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为目的, 有清晰的文章结构,会按合理的说明顺序并用恰当的说明方 法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周密。2.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式、总分总式) 递进式(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 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3.说明顺序: 时间 空间 逻辑4.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5.说明的语言:以符合事实为“准确”的标准。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1.确定说明对象(看题目或读全文); 2.把握此说明对象的特征(根据文章结构找开头 或结尾,总分式结构的文

9、章特征还会分点说明 ); 3.明确其说明顺序; 4.明确这些特征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其 效果如何; 5.结合说明方法品析其语言特色(或具体准确, 或生动形象,或严谨科学等)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 第三单元 事物篇11.中国石拱桥 说明文 茅以升12. 桥之美 文艺小品 吴冠中13.苏州园林 说明文 叶圣陶14.故宫博物院 说明文 黄传惕15. 说“屏” 文艺小品 陈从周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 第四单元 事理篇16.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 竺可桢17.奇妙的克隆 说明文 谈家桢18. 短文两篇 说明文 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19. 生物入侵者 说明文 梅涛20. 落日的幻觉 说明文 黄

10、天祥11.中国石拱桥整体感知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其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有许多杰作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还有列数字、摹状貌等说明语言:平实严谨,有分寸局部理解(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顺序相同:逻辑,从概括到具体事物特征:围绕总特征,赵州桥突出其设计和施工特点, 卢沟桥突出其结构坚固和工艺精湛的特点13.苏州园林 整体感知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其特征: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到次,从大到小)说 明方法:主要是作比较、打比方,还有举例子、引用、摹状貌 等 说明语言:准确、具体、

11、雅致 局部理解 围绕某一个方面,突出其在修建时是怎样体现一幅图画的构思 的。如:建筑布局的不对称美景物配合的艺术美花木栽种修剪的自然丰富美景物呈现的层次美细节处的图画美、图案美和色彩美14.故宫博物院 整体感知 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其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 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方位)和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 部)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 说明语言:准确平实 局部理解(太和殿)说明顺序:从概括到具体、从外观 到内饰、从性状到功用 详写的目的:突出太和殿是故宫的中心,也是封建皇权 的中心,地位显赫。16.大自然的语言整体感知 说明对象:物候

12、现象 其相关事理: 1. 物候和物候学的定义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 说明语言:准确、生动、简明 局部理解(610)说明事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用数字17.奇妙的克隆 整体感知 说明对象:克隆技术 其相关事理及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1. 克隆的定义(举例子、作解释、引用)2.克隆实验的进展 (从中国到外国、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举例子、列数字-科学研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3.克隆技术对人类的益处4.对克隆技术的反思 说明语

13、言:准确、简明 局部理解(第四部分)说明事理:克隆技术对人类的益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理解: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全面地理解科学)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 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22.陋室铭 刘禹锡(唐)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23. 核舟记 魏学洢(明)24. 大道之行也 礼记(西汉)25.诗三首 望岳 杜甫(唐)春望石壕吏21.桃花源记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陶潜,字渊明,世号靖节 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 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主旨理解(理想但不现实)作者虚

14、构了一个风景秀丽、没有剥削压迫和战争纷扰、安 居乐业、丰衣足食、人际关系友好融洽的世外桃源,批判了黑 暗的社会现实,反映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积极意 义;但他虚构的社会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原始农耕社会 的特点,不适应社会向前发展所需要的变化,脱离了现实。语言特色:简洁而含蕴丰富21.桃花源记 翻译重点: 1. 句子省略成分补充 2.指代词语的理解 3.古今异义词的理解例:(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

15、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2.陋室铭 爱莲说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 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韵文。行文思路:1.类比立论引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托物 言志)2.描绘居室的不陋:环境清幽;生活悠闲;交往高雅 ;志向远大。3.以古贤自比,例证陋室不陋,引用孔子话作结。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 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也流露出独 善其身、与世隔绝的消极情绪。22.陋室铭 爱莲说“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 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借(托) 物 喻 人 言 志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