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04389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与生活的平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于管理者应该怎样帮助员工 处理好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矛盾提出背景l 程旭智是北京某家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在他进入公司后的两年里,一直都非 常努力,兢兢业业,几乎达到了“以公司为家”的地步,因此他也赢得了“拼命 三郎”的美誉。可是就在某个周末,程旭智的小儿子不小心摔伤了膝盖,但是 却不让程旭智靠近他。这不但让这位职场沉浮多年的老手吓了一跳,也让他 很难过,原来儿子把他看做陌生人。这对程旭智而言是个转折点,他认真反 思了自己最近几年的工作和生活,原来他一直忽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没 有和儿子培养亲密感情。 l 很多人和程旭智一样,总是埋头工作,却忽略了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 工作

2、和生活在他们眼里就像是跷跷板的两端,总是高高低低地起伏不定,很 少有平衡的时候。传统社会中,男性是工作职责的主要承担者,而女性则是 家庭职责的主要承担者,但随着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与工作家庭相关 的社会背景、家庭结构、工作方式以及人们的工作、家庭价值观都发生了很 大变化: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成为历史,双职业(双收入) 家庭成为主流。人 们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生存的需要而工作,而且还为了体现个人价值, 以提高家庭和个人的总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这种生活背景也对家庭 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家庭成为工作的支持者,协助个人促进工作绩效和工 作中生活质量的提高。 l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往往只强

3、调工作,而忽视生活。过去,社会通过树立 象陈景润、焦裕禄这样的榜样来鼓励人们积极工作。但是,现代人面对匆忙 的工作、拥堵的交通、纷繁的生活,必须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必须强 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观念。事实上,这些问题绝不仅仅只是员工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 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一方面,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员工的努力是重要的一点,只有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产生好的业绩;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实现工 作和生活的平衡对于留住优秀员工也相当重要。 因此,必须把“工作与

4、生活平衡“作为“全面薪酬“的一项重要内 容。管理者必须有一颗关心员工生活的心,一方面让员工知 道上级在关心他,另一方面要从企业的角度帮助员工真正解 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从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方面给员工提 供这样一种非物质激励。 关于“平衡”l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主要是指职业人士 如何进行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支配,在做好 工作的同时,兼顾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生 活。有人还专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与IQ 、EQ并行的TQ(Time Quotient:时商) 的说法。我国“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的现状在中国,有65%的人抱怨自己工作生活失衡;韩国是最“失 衡”的国家,这一比率高达92%;而情况最好的荷兰,也

5、 只有57%的人认为自己工作和生活是平衡的。 中国压力最大的群体是2635岁的人,他们占据了中国工 作和生活失衡人群的33%以上。而在这群人中又以男性最以男性最 为突出为突出,高达67%的男性反映自己难以找到工作和生活的 平衡点。同时,1825岁的年轻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问 题也令人担忧,有7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工作与生活失衡 。 有35%的中国人被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困扰,认为“照顾他照顾他 人人”是难以平衡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原因。这可能是由于中 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让人背上了沉重的生 活压力。 中国的女性认为“工作和生活平衡”是工作满意度最重要的一 方面,而男性则将之排到第4位,但

6、是他们也普遍对自己 的现状表示不满。造成工作-家庭失衡的主要原因l 第一,工作职责对时间的要求与家庭职责对时间的要求相 互影响,造成了基于时间的工作-家庭冲突。比如晚上因 要出席项目团队的重要会议,不能出席家庭成员的生日宴 会;或者每天早晨总是匆忙上班却从不抽出时间送孩子上 学。 l 第二,承担工作领域的角色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疲劳、 郁闷、易怒、冷漠等精神状态,使得个体难以顺利履行家 庭角色的职责,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基于精神的工作-家庭 关系的失衡。比如,一些高级管理人员由于长期承受巨大 的压力,为管理组织殚精竭虑,焦虑烦躁在不知不觉中就 侵蚀了他们的健康,更令他们失去照顾家人的精神基础。 l

7、 第三,工作中对行为秘密性和客观性的要求与家庭中对行 为开放性和情感关注的期望相互影响,从而会导致基于情 感的工作-家庭关系的失衡。 (1)录用个人特征、志向兴趣符合岗位任职资 格的求职者,实现人岗匹配。l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一个对IT行业一窍不通的菜农,放在 IT行业高层管理者的位置上,即使他忙得晕头转向,在公 司倒闭之前,他也未必能取得成功。也就是说,企业如果 招聘到一位不合适的员工,即使该员工使出浑身解数、筋 疲力尽,也无法很好履行岗位职责,必然会造成工作和生 活的失衡,所以企业做出录用决策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求 职者的能力,其性别、年龄、家庭、健康状况等个人特征 是否与工作岗位相符同样非

8、常重要。 l 此外,时间和精力分配仅仅是“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表象问 题,兴趣需求得不到满足才是深层次的原因,所以招聘时 ,面试官还要和应聘者充分沟通,看岗位是否符合他的志 向兴趣,否则对员工和企业都将造成遗憾,最终“不欢而 散”。因此,在招聘录用时就必须实现人岗匹配,把潜在因此,在招聘录用时就必须实现人岗匹配,把潜在 的工作生活不平衡因素的工作生活不平衡因素“ “扼杀在摇篮中扼杀在摇篮中” ”。(2)开展宣传教育,对员工和管理者贯彻“工 作和生活平衡”的观念。l 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沙龙等交流活 动,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员工和管理者接受一些 新的观念。比如: l 工作和生活是一块硬币的

9、两面,互为补充,互为 因果。生活幸福和安宁的人才能保持持续的工作 热情,使得事业有成,进而家庭和睦,形成良性 循环。 l 不要以被人称为“工作狂”为荣。长期自我强迫 、超负荷工作可能会导致没有了生活情趣,逐渐 变得情急浮躁、性情冷漠、刚愎自用、以自我为 中心,忽视家人的感受,缺乏付出和获得爱的能 力。 在培训中,还可以将一些生动的案例与员工分享, 比如: l 德国人非常尊重个人生活时间,他们经常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钓鱼 、日光浴等休闲活动。但他们在工作时也是异常认真、一丝不苟 。 l 美国总统里根卸任时,继任者询问担任总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他郑重地告诫道:一定要重视家庭生活。 l 美国星巴克、

10、华互银行、波音、亚马逊等公司的管理人员,周末 绝不加班,他们的观念是在休息时间因工作打扰别人是极失礼的 。 l 美国食品杂货连锁店威格曼食品市场(WFM),非常重视员工工 作和生活平衡,其员工流动率仅为8,几乎年年获得最佳雇主 称号。他们认为员工的替代成本是该岗位薪水加福利的员工的替代成本是该岗位薪水加福利的1.51.5倍倍, 假如每年能留住20名打算离职的员工,就等于节省了260万美元 。 l 台湾宏碁(Acer)公司董事长王振堂以身作则,每天晚上七点就 开始催下属离开,不要加班。 l 据调查,管理者职位越高,越注重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 尽量做到早餐和晚餐跟家人一起吃,遇到对家人有特殊

11、意义的日 子,他们绝不在时间冲突时向工作安排让步,恪守对家人的约定 承诺,保持家人对自己的信赖,不打乱家庭生活的节奏。当然, 这需要顶住上司、同事,甚至下属的不少压力。 (3)开展培训活动,辅导员工学习实现“工作 和生活平衡”的技巧。l 辅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来说,员工个人和企业 之间,目标和利益是不尽一致的。应该辅导员工做好职业 生涯的规划,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家庭情况,事先规 划好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工作和生活各自的目标。如 果没有这样的系统思考,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就难以把握 大局,容易迷失方向;反之,如果有了坚定的原则,就会 从容不迫,随时正确衡量自己的选择是否符合最终目标,

12、 使得工作与生活达到动态平衡。 l 上下级充分沟通,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合理定岗定编,科 学分配工作量是员工实现“工作和生活平衡”必备的基础前基础前 提提。员工应该分清哪些是自己的份内工作,哪些工作不属 于自己的岗位说明书包含的职责范围。这样,员工就可以 通过与上级的沟通,合理拒绝上级要求的各种本职工作以 外的事情,减少角色超载的情形。l 培养时效观念。对于上级来说,应该告诫和监督员工在工 作过程中足够投入,以提高工作效率,赢得从此任务转换 到彼任务的过渡时间;同时告诉员工不要以加班为荣,上 班时专时专用,休息时间只关注生活。 l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使之工作起来 更为得心应手

13、,从而减少员工完成工作的压力。 l 进行生活技巧的培训。当今企业对于工作能力的培训已经 相当丰富了,但是对于员工工作外工作外的培训却是一个新话题 ,可以把这个当成对员工的一种福利。实现工作和生活的 平衡,必须从工作、生活两方面共同努力,相辅相成。因 此,企业一方面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工作状况对员工的生活 带来的影响进行相关的培训,如怎样处理家庭生活等;另 一方面可以组织内部的员工交流各自在工作生活平衡方面 的经验和心得,因为一个企业内部的员工遇到的这方面问 题肯定有相类似的地方。(4)关心员工的身体,对员工进行健康投资。l 据统计,改革开放至今,有1200名知名企业家英年早逝,包 括青岛啤酒集团总

14、裁青岛啤酒集团总裁彭作义、贵州习酒总经理贵州习酒总经理陈星国、上海上海 大众汽车总经理大众汽车总经理方宏、爱立信(中国)总裁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上海均瑶上海均瑶 集团董事长集团董事长王均瑶等。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的确是工作的“拼 命三郎”,他们往往也要求员工向自己看齐。然而对于普通员 工而言,熬夜加班会直接导致睡眠不足,这对绩效的影响是 不言而喻的。管理者应该鼓励计划性工作,不提倡连续工作 十几个小时或通宵熬夜工作;除了自己不玩命工作,也不要 鼓励或者要求员工这样做。 l 人力资源部门或者直接上级应该随时关心和检查员工的工作 状况,告诉员工如果出现下列情形,工作和生活可能已经在 不平衡状态中

15、,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1)惧怕每天早 上上班;(2)有不少工作时间是在装模作样;(3)难以 集中注意力,工作上没有任何创新思路;(4)工作压 力过大,没有时间休闲放松;(5)一想到办公室,就 感到厌恶;(6)很久没有因为工作成果而兴奋了;等等 。l 关注员工的健康,不能只停留在报销医药费、定期体检等 传统项目上,而应该主动对员工进行更为广泛的健康投资 。让员工处于最佳健康状态,能够减少企业因为生产力降 低而产生的巨大损失,这一损失通常比传统医疗费用高2-3 倍。在中国企业的现有制度中,只有员工生病或受伤后才 能被动获得照料。“健康管理与生产力”强调预先投资于员工预先投资于员工 健康和福利以

16、及疾病预防健康和福利以及疾病预防,将企业传统的“回应式”医疗计划 彻底转变成提升企业绩效的内动力。这将带来一系列的益 处:旷工减少、员工健康状况改善以及工作效率提高,其 回报远大于对员工医疗的投资。 l 这些方面,很多国外知名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 强生公司采用非物质激励手段,要求员工接受体检和问卷 调查,被认为属于高发病人群的员工会被劝导参加饮食和 锻炼计划,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公 司CEO韦尔顿还每周都邀请员工走出户外,开展“与CEO步 行”一小时活动。 摩托罗拉公司经常安排一些体育活动、组织集体旅游等, 敦促员工进行运动。要求员工出差时,必须入住有健身设 施的酒店。(5)为员工提供情感支持,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状况。l l 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是指向员工提供倾诉、鼓励、支持等情感帮助。 组织创造支持家庭生活的氛围,并鼓励员工平衡好个人的 家庭生活。领导可以多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提供让员工 情绪抒发的平台,不论矛盾能否彻底解决,在员工心理上 都能形成一定程度的安慰,增加员工对来自组织支持的感 知。研究发现,当员工感觉到经理对自己的支持越多时, 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