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_心_理_防_卫_机_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880412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__心_理_防_卫_机_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08__心_理_防_卫_机_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08__心_理_防_卫_机_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08__心_理_防_卫_机_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08__心_理_防_卫_机_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__心_理_防_卫_机_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__心_理_防_卫_机_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際關係人際關係 與與人際溝通人際溝通 Human RelationsHuman RelationsBy 陳皎眉 博士 Dr. Jeaw-mei Chen第 八 章 心 理 防 衛 機 制 第一節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制 第二節 異常行為 第三節 心理防衛機制、異常行為、與人際關係第一節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制n一. 焦慮n二.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制一. 焦慮n指個人對任何會威脅到自我的情境或環境所產生 的反應,是由緊張、不安、焦急、憂慮、擔心、 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複雜的情緒狀態。nFreud 將焦慮分為三類:n1.客觀焦慮(objective anxiety)n2. 道德焦慮(moral anxiet

2、y)n3. 神經焦慮(neurotic anxiety)n1.客觀焦慮(objective anxiety)n面臨一個實際問題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 ,稱之為客觀焦慮。n其來源,主要是外在世界的危險或威脅; 當個人能夠成功地應付這些外在事件後, 焦慮狀態即會消除。n2. 道德焦慮(moral anxiety)n當個人的實際行動或想法,與個人的超我 (superego)相互衝突時,所產生的罪惡感 ,即是道德焦慮。n3. 神經焦慮(neurotic anxiety)nFreud認為,個人的潛意識中,具有性的衝 動與攻擊的衝動,當這些原始的衝動,受 到外在的壓抑而產生衝突時,會導致個體 緊張不安,而形

3、成莫名的焦慮,即所謂神 經焦慮。二. 焦慮與心理防衛機制n焦慮是相當具威脅性的情緒狀態,因此, 個人會設法加以改善。n克服焦慮的方法,可分為兩種n第一種是適應性策略(adaptive devices)n另外一種就是不良的適應策略(maladaptive advice),也就是心理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n心理防衛機制主要可分為下列幾種:n1.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n2.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n3. 轉移作用(displacement)n4. 投射作用(projection)n5. 潛抑作用(repression)n6. 理智

4、作用(intellectualization)n7. 認同作用(identification)n8. 昇華作用(sublimation)n9. 補償作用(compensation)n10. 退化作用(regression)1.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n當個人面對引起焦慮的事件時,試圖為該 事件提供看似理性、合理、且為社會所接 受的解釋,即以好理由代替真理由 。2.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n自我為了控制或防衛某種不被允許的衝動 或想法,而做出與衝動或想法相反的行為 。3. 轉移作用(displacement)n個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負向情緒,轉移 到

5、較不具威脅性的人或事物上,尋求發洩 。4. 投射作用(projection)n個人將自己內心不被社會接受的想法,加 在別人身上,認為是別人具有這種想法。5. 潛抑作用(repression)n個人壓制自己痛苦的經驗、記憶、欲念、或衝動 ,使它們存留在潛意識之中,以免形成焦慮、恐 懼、或愧疚等情緒壓力。n潛抑作用與抑制(suppression)或自我控制(self- control)不同,後兩者是指個體有意識地控制自 己,以免不被社會認可的欲念或衝動,表露於外 ;而潛抑作用則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壓抑 的活動。6. 理智作用(intellectualization )n個人完全以理性的態度,面

6、對帶有情感的 情境,避免因為自己感情的涉入,而產生 焦慮或痛苦。7. 認同作用(identification)n當個人無法獲得成功或滿足時,便模仿其 他成功的人,或將自己比擬為成功者,藉 此在心理上分享成功者的快樂,而使個人 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能夠消除。8. 昇華作用(sublimation)n個人將不被社會認可的動機或欲念,以符 合社會標準的方式表現出來。9. 補償作用(compensation)n當個人無法達成自己所追求的目標,或者 在某些事情上,遭遇失敗時,他們可能會 轉而從事其他能夠成功的活動,使自己嚐 到成功的滋味,藉以彌補因失敗而喪失的 自尊與自信。10. 退化作用(regres

7、sion)n當個人遭遇挫折時,以比較幼稚的行為或 想法,來應付挫折的困境,藉此引起他人 的注意,或博得同情,達到降低焦慮的目 的。n共同特徵:n(1)它們都是在潛意識中進行,因此,個人 並不知道自己正在進行此種防衛策略;n(2)它們都是藉由扭曲、偽裝、或否認事實 ,來減輕個人的焦慮或罪惡感,並試圖維 持自尊。第二節 異常行為在DSM-分類系統中,六種主要的心理疾病 一.焦慮症 二.身體化症 三.解離症 四.情感性異常行為 五.精神分裂症 六.人格障礙(1)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n以焦慮、緊張、不安為主的心理異常。n根據DSM-R的分類標準,焦慮症又可分 為恐懼症、恐慌症、

8、強迫症、泛慮症等。n1. 恐懼症(phobias)n個人對某特定的物體或情境,呈現出無法 克制、不理性的恐懼,而個人害怕的物體 或情境,並不會構成實際的危險。nDSM-將恐懼症分為三種:單純恐懼症 (simple phobia)、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 懼曠症(agoraphobia)。 n2. 恐慌症(panic disorders)n個人會重複、突然地發生恐慌狀態,而且 它的頻率必須在四星期中至少發作四次。n3. 泛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n泛慮症是一種慢性的(至少維持六個月以 上)、不實際的、或過度的擔憂,亦即傳 統上所謂的漂

9、浮性焦慮(free-floating anxiety )。n4.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n主要的特徵是個人無法控制或去除重複性的、不 理性的想法與行為,使自己深受其苦。n可分為:n強迫性想法(obsession):是指某種不理性 、負向、無法克制的想法或感覺,持續地 盤據在腦海中。n強迫性行為(compulsion):是指個人無法 克制不斷地做某些重複的動作。n5.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n重大的創傷事件 n不斷地重複這些痛苦事件的經歷、影像及想法。 n持續反覆體驗痛苦經歷,無法自

10、拔。其他相關症狀還有 事件發生當時或以後一段時間內呈現疏離、麻木、失去 自我感和情緒反應,並且不斷地做惡夢驚醒,當接觸相 關事物時,則陷入無底的痛苦中,常常呈現過度警覺和 容易受到驚嚇的狀態等等。 (2)身體症(somatoform disorders)n身體症是指以焦慮為基礎的神經 質行為型態,患者抱怨有各種的 身體症狀,但卻沒有生理上 或器官上的病因,主要是由 心理原因所形成。n又可分為:n1. 慮病症(hypochondriasis)n2. 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s)n1. 慮病症(hypochondriasis)n是指一個人過分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經 常擔心或懷

11、疑自己罹患某種疾病。n2. 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s)n轉化症早期稱為歇斯底里症(hysteria), 主要的特徵是身體某部份失去功能、或失 去控制,但找不出任何生理上或器 官上的病因。(3)解離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 )n解離症係指一個人因為遭受心理挫折 ,而呈現出局部的記憶喪失、夢遊狀 態、人格變化或昏厥等症狀。n主要目的,是使自己逃離引起痛苦的 記憶或情境,以保護自我不受傷害。n又可分為:n1. 心因性失憶症(psychogenic amnesia)n2. 心因性迷遊症(psychogenic fugue)n3. 多重人格(multipl

12、e personality)1. 心因性失憶症(psychogenic amnesia)n指因為遭遇重大創傷,而使個人突然喪失 與自己有關的記憶,但是他們的語言能力 或技能動作,卻仍然存在。n具有下列四種類型:n局部性失憶症(localized amnesia)n選擇性失憶(selective amnesia)n全盤性失憶(generalized amnesia)n連續性失憶(continuos amnesia)2. 心因性迷遊症(psychogenic fugue)n個人壓抑過去的自我認識與認同,而以全 新的自我,取代過去的自己3. 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n個人

13、具有兩種或多種各自完整但又完全不 同的人格系統,每種人格都具有獨特的情 緒、思考過程、與行為型態。二.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n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心 理疾病,其特徵是對現實有 嚴重的扭曲,無法進行正常 的社交活動,其思考、知覺 、及情緒,是解組 (disorganized)及破碎的,並且 經常出現怪異的行為。n具有下列四種類型:n1.妄想型(paranoid type)n2.僵直型(catatonic type)n3.錯亂型(disorganized type)n4.未分化型(undifferentiated type)n1.妄想型(paranoid type)n具有多

14、疑、荒謬、不合邏輯、及善變的妄 想,經常附帶有聽幻覺等症狀。n2.僵直型(catatonic type)n患者會出現行為動作的障礙,他們可以維 持相同的身體動作,長達數小時到數天, 顯現極端的冷漠。但是,也可能突如其來 地出現狂野的興奮,激動急躁,此時可能 具高度的攻擊性。n3.錯亂型(disorganized type)n患者經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發作,因此也 稱為青春型(hebephrenic)精神分裂症,他 們會出現思考障礙、語無倫次、情感表達 不當等癥狀。n4.未分化型(undifferentiated type)n患者會出現顯著的妄想、幻覺、語無倫次 、或錯亂的行為,這些症狀經常混合一

15、起 出現,不能很清楚地劃分,因此稱為未分 化型。三. 情感性異常行為(mood disorders )n患者會出現情緒的障礙,不是 極端地興奮(稱為躁期),就 是極端地憂鬱(稱為鬱期), 或者兩者依次出現。n主要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n雙極性情感症(bipolar disorder ),或稱躁鬱症(manic- depression disorder)。四. 人格違常(personality disorders)n個體具有頑固不變的、適應不良的人格特質, 使其無法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共同的特徵是 性格怪異、思想奇特、言行舉止不循常規等。n具有多種類型,最常見的是反社會性人格

16、違常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s)。第三節 心理防衛機制、異常行 為、與人際關係n有關引發異常行為的原因,可分為下列三 大類別:n1.生物學觀點n2.社會文化觀點n3.心理社會觀點1.生物學觀點n認為異常行為的產生是因為遺傳基因、腦部 功能障礙、先天體質缺陷等因素所導致2.社會文化觀點n認為社會的動盪不安 、脫序現象、失業、 歧視與偏見等因素, 是造成個人心理異常 的重要原因3.心理社會觀點n強調早期的經驗、社會影響下的自我概念 與意識、和個人內在的心理歷程等因素, 是引發異常行為的重要因素一. 人際關係對防衛機制、異常 行為的影響n個人從出生以來,即不斷地與他人接觸, 這些互動的經驗影響日後人格的形成與發 展。n1.嬰兒時期:n(1)缺乏愛與關懷,將導致個人產生不信任 感、不安全感、與焦慮,這些負向的情緒 ,可能持續影響日後的思考與行為。n(2)在社會化過程中,父母不當的管教方式 可能導致子女日後出現異常行為。n2.成長時期:n(1)無法與同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