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0407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一、中国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变迁一、中国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变迁辛亥革命至解放前(18681948)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7)改革开放至今(1978)南京的绿化建设 各地城市的公园建设 城市绿化“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 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大地园林化” “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近代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是数量少、品质差。 原因:战争的不断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地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绿地的作用。积极意义:公园可供大多数人游憩的绿地类型已经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得到发展,对中国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到推

2、动作用。 1868年建成的上海外滩公园将市区分成二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其间用绿色地带相隔离,将园林、 绿地、菜地、果园、苗圃及部分农田等都作为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北京市总体规划图(1958年)二、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二、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1.1.西安市园林绿化发展西安市园林绿化发展人文体征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东经107407-10949 北纬3339-3445 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量适中 气候温和 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古城墙周秦汉唐四大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鸿门宴故址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西安钟楼西安园林绿化发

3、展概况西安园林绿化发展概况西安园林绿绿化发发展结合汉唐长安城人工引水 历史,再现“八水绕长安 ”盛景和“泾渭分明”的 自然人文景观。公园与绿绿地建国后,挖掘人文历史和 园林史,兴建大型公园、 绿地,构成城市生态建设 的框架。传统传统 空间间格局继承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 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以 及由街、巷、院、坊构成 的空间层次体系。改造原有绿化道路和新建 道路配置,形成了乔、灌 草(花)搭配的多层次复合 绿化结构。城市道路绿绿化地貌和水系芙蓉园兴庆宫公园 莲湖 公园2.2.西安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变迁西安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变迁第一次总体规划1953-1972第二次总体规划1980-2000第三次总体规

4、划1995-2010第四次总体规划2008-202019531980199520082.1 19532.1 1953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将城市绿地系统理解为 “公共园林”,关注其 休闲游憩职能,关注其 分布数量、形态特征、 选址位置等具体问题。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 划时期(1953-1957年) 为背景的,同属于中国 城市规划的起步阶段。 由于长期的战争创伤及 有限的经济能力,城市 的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和 发展生产方面,集中在 为工业发展服务,尤其 在大企业选址上。详细安排: 文化休息公园 区公园 小游园与街心花园 儿童公园 林荫道选择根据: 历史上名园或宫廷所在地 地形别致不宜

5、于建筑的地 段 可能有水面的地区 原有公园及树木较多的地 区 名胜古迹或遗迹的地方规划背景规划理念编制要点文化休息区区公园小游园与街心 花园儿童公园林荫道每居民占8 ,每个面积33 公顷至482公 顷,文化休息 公园为居民的 休息、运动、 文化教育、科 学普及创造条 件,满足其文 化生活上的要 求。每居民占4 ,每个4至33 公顷,全市共 24个分布于各 个居民区内。每居民占2, 每个占0.5至8 公顷,全市共 54个均匀的分 布于居民区内 ,供老人与小 孩休息散布。有单独设立的 或附设于大公 园内。每人1(不包括 行道树)。2.2 19802.2 1980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6、把文物古迹和公共绿地 有机结合起来,既保护 古迹,又扩大公共绿地 。利用断裂带、丘陵地 带,修建中小公园、街 头公园和带状绿地,尽 可能做到公共绿地分布 均衡,方便群众游息。文革后的经济恢复期。 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促进 经济发展,并且实现了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变。 1980年以后,中国城 市规划进入迅速发展阶 段。通过增加坊内小游园、 街区公园、广场绿地、 道路绿带,结合文物遗 址开辟大面积遗址公园 和风景区,利用不宜建 设的地裂缝和东南部丘 陵高地增加带状绿地, 达到人均公共绿地10 指标。 各类绿地尽可能均衡分 布,以带形绿地、绿带 将各种绿地联系起来。规划背景规划理念编制要点规划仍

7、保持每人绿地面积15m2,共计18km2。必须大幅度规划新的绿地面积, 并且强调绿地建设要挖掘与历史文化要素的结合。规划 园林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防护林带、河岸绿化和农林间作区; 公共绿地:包括市、区街心花(园)坛、坊内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游园; 专用绿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2.3 19952.3 1995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涉及七方面: 规划的目标、思想和 原则 中心市区园林绿化的 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 绿化规模与技术指标 树种规划 近期规划的要点 对健全绿地系统保障 体系若干建议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 造成了城市规划转型滞 后,但也更加注重

8、与区 域性的规划(研究)相结 合,研究城市环境容量 和确定最佳规模等。 城市规划法的颁布 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的 城市建设进入了法制化 的轨道。规划从三层面对布局结 构作做出详细的安排, 并明确提出了“绿色空 间控制区”的概念: 绿色空间控制区 中心市区绿地系统布 局 组团绿地规划规划背景规划理念编制要点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景观、创造富 于感召力的投资环境为目标。集适用、经济、美观于一体,运用“天人合一” 的原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注重植物造园、造景的艺术美,在加强平面绿 化布置的同时,注重多层次立体绿化的构成,同时把自然景观与当地特有的古 迹遗址等人

9、文景舰有机结起来,注重园林的文化内涵,弘扬历史文化,保护文 物古迹,丰富园林绿化内容,寓历史文化于绿地系统中。以新的观念、新的思 路绿化美化城市,改善环境。规划原则: 整体协调 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及用地状况,根据适地适讨的原则,选取适宜的植 物种类,结合有利的自然地形 安排合理 综合开发 指标先进绿色空间控制区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对居民休闲生活和城市景观、 生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区域。中心市区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要点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交通规划及城市用地“分散组团式”的规划布局特 点,在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中采用网络结构形式。组团绿地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10、和外围组团范围内,人均绿地面积应 高于城市总体水平。与中心市区相连的交通干线两侧各设50-80米宽的林带 。组团四周各设100米宽防护林带。3 3轮西安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轮西安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城市绿绿地系统规统规 划范围围上存在重 城区、轻轻区域的 问题问题对对城市绿绿地系统统 生态态价值值、文化 价值值的认识认识与发发 掘不够够城市绿绿地系统统与 城市格局、旧城 改造的关系处处理 不当城市绿绿地系统规统规 划指标难标难以提高1953版:几乎没有 提及区域绿地建设 与保护问题; 1980版:提出绿地 建设充分挖掘与自 然、文化要素的结 合,但工作重点仍 然以“点”为主,

11、以城区为主; 1995版:明确提出 “绿色空间控制区 ”概念和规划要求 ,但规划中多数涉 及区域层面,重要 的安全绿地无法落 实。生态价值认识不足 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城市绿地不能随着城 市人口的增长同步增 长,绿地的增长速度 远低于城市建设用地 和人口的增长。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主城区内部, 绿地匮乏、分布不 均、不能形成完整 的绿化网络 西安市域范围内 的城镇化进程的加 快,加速了城市生 态环境的恶化 主城区与城郊自 然生态基质的联系 通道未得到良好的 建设和维护2008年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市域用地规划图2.1 20042.1 2004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兼顾区域

12、统筹与古都保护; “山水生态城市”及“最佳人居城市”规划理念规划理念凸显生态效益与历史特色; 通过“自然空间格局”和“历史空间格 局”两个体 系支撑起,以全新的视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园林观 “城市大园林”布局结构布局结构市域绿化网络; 主城区及外围区域绿地结构; 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自然空间格局是由“主城区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外围新城(中心城镇) 小城镇”所构成的多层次城市生态体系所构成。历史空间格局则是通过城市公园绿地的选址和建设来实现,这些公园绿地是 建立在历史遗迹上,保持着一定的历史城市空间格局关系。2008年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市域绿化系统规划图西安绿地系统规划依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其它

13、专业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绿地系统形成城市及园林绿化风格,突出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体现地方文化, 注重区域特色性 绿地系统规划应既要有远景目标,又需要近期安排,强调近远期相结合 绿地系统规划应科学合理性的做到绿地分布均衡,比例合理,应形成完整、统一、有 机的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市场经济给城市绿化事业带来的新机遇,并且规划应突出时代性 绿地系统规划应坚持生态优先性的原则,井强调其可操作性。市域绿化网络依托占市域面积45的南部秦岭山地绿色生态保护区,在主要河流的交汇处 划定湿地生态保护区;在北部沿渭河及塬坡建设泾渭林带;在东部临潼以北 、渭河以南建设渭河林带;在南部建设神禾塬生态保

14、护区;形成“依山抱水 ”的良好生态基质。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西安地区的地貌特点,将国土绿化与 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点、线、面”相结合的 城乡一体的绿化网络。构架西安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在自然形态上“八水五塬六岗”的空间格局和景 象。主城区及外围区域绿地结构以城市三条环路、八条主要河流、十条对外主要交通十道两侧的绿地为主,形 成“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化主骨架。风景绝对保 护区风景协调区城镇建设区水源涵养区绿色生态控 制区历史空间保 护区以围绕西安市区 的数条河流为中 心,沿水边形成 滩涂绿化、湿地 灌木、滨水绿带 相结合的、以自 然绿化为主的沿 河绿化带,绿地

15、 率控制在75以 上;在市中心区 的河段,两侧绿 带以精致的绿化 及城市小品营造 大地景观。在满 足城市居民游憩 需要的同时体现 西安城市特色风 貌,绿地率控制 在65以上。城镇建设区与绝 对保护区之间的 过渡地带,对其 中的人工建设活 动加以严格限制 ,形成高绿地率 的区域,绿地率 控制在65以上 。分布广泛的建设 用地,应通过合 理的规划控制其 发展规模。加强 区内的绿地系统 建设,将该区的 绿地率控制在35 以上。在城市水源所在 地划定保护区范 围,并在保护区 周边建设防护林 带。在区内实行 封山育林,恢复 山林植被,严格 限制工业发展, 积极发展高效生 态农业,使森林 覆盖率达85以

16、上。城市建设用地的 周边,同时又是 城乡结合的敏感 地段,建立生态 农业和观光农业 ,结合市域范围 内的农田及防护 林网等的建设, 共同构成市区良 好的生态基础。在历史遗址上建 设的公园绿地或 遗址保护绿地, 成斑块散落在城 区中,分为明城 遗址和唐城遗址 两类。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充分利用其“山、水”地貌,塑造主城区外围的绿色生态空间;主城区内以 唐城林带和环城绿带为框架,以水道、绿道组成的绿色廊道为纽带,将主城 区区域的公园、游园、林荫道、专用绿地等绿地斑块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主 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板块”的复合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在城市不 同的功能区之间用绿化带隔离。主要措施:依托城市自然山水,营造绿色生态基质构筑绿色廊道网络依托主城区整体景观格局,开辟绿地斑块2008年西安市主城区用地规划图面向时代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指标体系根据规划制定的绿化指标: 2010年西安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