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各大部落服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0403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古族各大部落服饰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蒙古族各大部落服饰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蒙古族各大部落服饰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蒙古族各大部落服饰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蒙古族各大部落服饰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古族各大部落服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族各大部落服饰(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蒙古族各大部落服装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灿烂 。自古至今蒙古族的服饰艺术都存在着较高的 审美价值。从蒙古族的出现到后来的建立元朝 ,一直发展到现在,蒙古族的服饰在人民的心 中都有一定的地位。服饰艺术是研究历史和民 族风俗的宝贵实物,从蒙古民族服饰中,我们 可以透视其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阿巴嘎服饰虽然受到苏尼特、察哈尔等部族穿着打扮的的影响,但总体上还 是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以雅致优美著称。其中,南部阿巴嘎人和北部阿巴嘎人的 服饰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南部阿巴嘎人喜欢穿缩紧下摆上开衩带有小巧马蹄袖 的长袍。北部阿巴嘎人则穿扇形下摆,带有大开口马蹄袖的宽松袍子。阿巴嘎人 冬天穿

2、羊皮袍,用很宽的单色或花色绸缎镶边儿,相应的棉袍、吊里袍子,用细 条布帛镶边儿,钉制单条扣绊儿。已婚妇女的袍子做袖口装饰。阿巴嘎的男士要戴一种叫做“哈阳皮”的椭圆形前后直径略长的皮帽子。 老人戴“哈阳皮”时,稍微压下前檐,年轻人必须前后边都压低再戴,以示谦虚。 除此之外还有“玛胡子”、“布车布其”和猎人戴的白面儿黑里皮帽子。“布其鲁日”帽 ,也称“玛胡萨”帽,就是现在所说的草原帽。一般用狐狸皮或黑白羊羔皮缝制。 这种帽子是经东阿巴嘎旗北部牧民结合生产生活和审美情趣改进而成,帽子后部 短些,前面用绸缎镶三条边儿。现在这种帽子又有新的改进,帽后宽而长,顶尖 ,吊绸缎面,边儿上缝有花纹图案,两边是鲜

3、艳的飘带。夏季不分男女都系扎围巾。姑娘和不同年龄的男人均系腰带,男士腰带宽, 姑娘腰带窄而鲜艳。已婚妇女不系腰带。阿巴嘎男人也穿褂子和坎肩儿,都不镶 边儿。偶尔穿钉制很多扣绊的“巴特尔”坎肩儿。成年妇女穿对襟镶边儿的奥吉。 奥吉的腰部缝有衣服下摆式的装饰带,两侧又缝制兜盖装饰,这样看起来奥吉就 象是上下两件套组成的。奥吉是礼仪性服饰,只在过年、节或重要场合穿。穿奥 吉时不系最下边的扣子,两侧腰部各戴一个制作精美的“薄勒”。阿巴嘎人穿鹅顶、翘尖两种靴子,老人在靴子外边加一层叫做“德和地”的山 羊皮套子,这一点也很特别。阿巴嘎姑娘梳独辫封发,在大襟角的位置挂一个珍珠垂串儿的装饰物,叫做“ 额勒果”

4、(挂饰),这一点同别的地区有区别。阿巴嘎妇女的装饰中,额网、辫网、“浩力宝”等具有地方特点。“浩力宝”是胸 前两头挂在“穗和”的装饰连带,在这个连带上又挂一种叫做“浩尔勒”(轮式装饰 品)的垂饰物。如今的阿巴嘎服饰,在继承传统款式风格的基础上,也有新的发展变化,呈 日趋简便、适体而又素雅大方的风格特色,主要体现在礼帽、鸭舌帽、长袍、马 靴、翘尖靴子上。妇女的服饰也是这样,各种古老发型和头饰已被现代发型和各 种头巾所取代。年轻妇女中戴新式耳环、耳坠、金银戒指和银手锅的人日益多起 来。阿 巴 嘎 服 饰w 阿拉善蒙古族服饰分官服、便服、喇嘛服等三种类型。官服,是有 官职者穿的服装,式样与清朝褂袍无

5、大区别;便服为高领,长至脚面, 大襟,纽扣缀在右侧,领边、襟边用各种绸缎镶沿,因男女老幼皆穿, 故称便服;喇嘛服,是喇嘛及其信徒们所穿的服装,其特点是黄袍、黄 帽,有的披黄布,叫“褊衫”。喇嘛在诵经布法时,肩上加披黄布褊衫, 头戴鸡冠式高帽。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男女的装束打扮有其独特之处,男子身着左右下 摆开衩的蒙古袍,腰间束绸带,外套坎肩,腰带前系一绣花褡裢,内装 鼻烟壶等珍贵用品,腰后系银鞘,内插蒙古刀和象牙筷,右边别有烟袋 和烟管。冬季戴皮帽或毡帽,夏季戴礼帽,也有戴前进帽的。脚穿长筒 式的黑色或棕色皮靴,靴子前端带钩儿。手指戴金、银、铜制成的戒指 ,年岁大的脖子戴一串经珠。阿拉善地区蒙古族

6、妇女的打扮既华丽又整洁,身着不开衩的蒙古袍 ,已婚妇女在长袍上套开襟坎肩,未婚妇女不穿坎肩,均系腰带,女靴 样式与男靴无大区别。妇女的头饰很有讲究。头蓄两条长发辫,装入发 套,分垂两侧,从坎肩的袖筒里塞进,把下面露出来。发顶分缝处戴两 颗大珊瑚,额上系银饰带,上面镶有翡翠、玛瑙、珠宝,称“达拉鲁格” 。耳悬金银环,手戴银镯子,指上戴金银戒指。这些多是王公贵族及有 钱人家夫人的装饰之物。以前姑娘们分好多小辫,后来只辫一条辫子, 为掩藏没有头饰的头发,头上绕有各种丝绸头巾,戴小耳环。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的衣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天穿单褂,春秋穿 夹袍或薄棉袍,冬季穿羊皮袍、羔皮袍,外披长毛羔皮大衣。

7、阿 拉 善 服 饰那达慕上服饰展示 新娘装饰 婚礼 阿拉善查玛艺术 阿拉善冬装 阿拉善文艺阿拉善穆斯林 女 服阿拉善穆斯林中年服饰w 巴尔虎部落也是森林百姓之一。巴尔虎服饰分陈巴尔虎和新巴尔虎两种,其 中陈巴尔虎服饰更多地保留了蒙古人古代穿着打扮风格。巴尔虎人不分男女老少 都穿款下摆长袍。陈巴尔虎的长袍都有宽花边儿和开衩装饰,新巴尔虎则窄边儿 ,无开衩。巴尔虎服饰的腰带与别的部落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巴尔虎人夏季穿吊里长袍或衬衫,春秋穿一种叫做“哈林达格”的夹袍子,冬 天则穿用黑锦缎镶边的鞣皮长袍子,外出或露宿时还要加之羊皮“达忽”。每逢遇到庆典和过节时,巴尔虎人都穿传统的团花缎、锦缎为面儿的羊

8、皮 、羔皮长袍。男子喜欢穿带补子的靛篮、宝蓝、深绿、黄褐、古铜色袍子,配以 颜色对比强烈的腰带。妇女喜欢蔚蓝、青绿、黄绿、深绿、粉红、紫红、钱褐色 绸缎,团花缎、锦缎、花缎和深蓝、浅蓝、深绿、钱褐色毛料、丝绒以及花纹素 雅的各种布为面料的衣服,边饰多用火红、金黄、黄绿、深蓝色库锦。巴尔虎妇女一般穿着凸肩齐膝的长袖袍子,男子则注重大马蹄袖的宽松袍 子。巴尔虎服饰早先缝制数条扣绊,近代以后得到规范,形成三三为一和二二为 一的组合扣绊儿。缝制扣绊时,普通袍子配以“算盘”扣,礼仪袍子配以一或双环 金、银、铜扣,并用库锦、缎、绸制作绊子。依据袍子的镶边儿条数缝制数目相 等的扣绊。例如,单边儿袍子在领口、

9、大襟、腋下处钉制单扣绊,双边儿袍子钉 制双道扣绊,夹棉镶边儿袍子钉制三道扣绊儿等,以此类推。其中单边儿袍子钉 制数道扣绊的情况也有,而多边儿袍子和其扣绊的数目一般都是相等的。巴尔虎 妇女穿自己部落特色的长袍、长褂以外,还穿灯笼袖无腰带长袍和有四个摆衩的 对襟长坎肩儿。这是流传至今的蒙古族古老服饰之一。巴尔虎男士,腰带上挂烟 荷包或火镰袋的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逢到节庆吉日时,巴尔虎男式在蒙古袍子 上加穿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的坎肩儿或褂子,其镶边儿精美,坎肩儿的色彩丰富 多样,褂子一般为黑色为主。冬季穿皮裤,春、秋穿棉裤,夏季穿吊里裤或单裤 ,外加套裤。巴 尔 虎 服 饰 w 巴尔虎人的帽子是多种多

10、样的。有“套尔其格”、“马胡子”、“韩达”以外还有很有特色的圆 顶帽子、薄毡帽子等。其中“套尔其格”的制作与别的地方有所不同,有六面三拤,用库锦 贴以花边儿,红色算盘结做顶。盛夏季节有不分男女裹头巾的习俗。巴尔虎人的靴子分“马 海”、鹅顶、“宝力嘎尔”、“苏黑”、“沙金”、“少格苏尔”、“宝易图格“等很多种。学者认为苏 黑靴子是保留了蒙古古代制作靴子工艺的装束。其款式是用整块材料制作靴底和靴邦,也 就是说,靴底和靴帮是连在一起的,无需缝接。巴尔虎姑娘在古代梳数条细辫子,近代以后则梳封发独辫子,垂于脑后。姑娘们的腰 带特别鲜艳,其束腰位置靠上,突出女性的胸部和曲线美。巴尔虎少女到了十一、二岁之

11、后,穿耳打孔,为将来的穿着打扮做准备。姑娘出嫁时,父母根据婆家送来的礼物(一般 为牲畜),为女儿购置头饰、坠饰、手镯、戒指等,并置办好四季服饰。在巴尔虎地区,娶亲的前一天,父母为新娘梳妆打扮,并做好一切出嫁前的准备。到 了约定的娶亲时辰,新郎在缎面儿长袍之外,还要穿黑色锦褂,头戴配有貂尾皮和红色算 盘结的圆顶帽子,腰带上挂带烟荷包、火镰袋,背挎五箭弓,骑骏马,与数人一同前往新 娘的浩特。这种打扮和行程,保留了古代蒙古人抢婚习俗的某些内容,具有一定的风俗文 化价值。巴尔虎人,嫁姑娘时,新娘服装之外加一身“楚巴”(外套),用红布遮盖新娘的 脸,跟随新郎到蒙古包的西南方向下马,并完成一系列程序复杂的

12、仪式。据说,给新娘穿 外套是为了防止别人认出是新娘,而遮住脸部是不让新娘记住回家的路。届时男方的娶亲“ 嫂子”,牵着新娘的手,走进新包,由生肖相济的指定人员为新娘梳头结发,佩戴专门头饰 。巴尔虎新娘的配饰独特而美观。包括,“哈卜其格”(发卡类)、“塔图尔”(额箍类)、胸 “稿”(前坠子)、背“稿”(后坠子)、肩“稿”(肩坠子)等。巴尔虎女人的“哈卜其格”和“塔 图尔”都用白银镶制,上面嵌有珊瑚玛瑙等奇宝异石。给新娘佩戴头饰的同时,还要赠与“ 夫人袍子”、对襟“奥吉”(坎肩类)、红色算盘结带穗儿貂皮帽、“薄勒”、套裤、手镯、戒 指等。新娘穿了“夫人袍子”之时起不系腰带。巴尔虎妇女头饰的基本款式类

13、似于羊角形。这反映了巴尔虎服饰的古老性,在古代蒙 古人的生活中,绵羊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动物,代表着生育和繁殖力量,所以模仿绵羊角的 形状来制作妇女头饰表达了相同的愿望和信念。新巴尔虎和陈巴尔虎的妇女装束有所不同。新巴尔虎的妇女袍子相似与喀尔喀妇女袍 子,有立式衬肩和分接式袖子,前襟有皱褶,后襟平整。这一风格也接近布里亚特服饰。 陈巴尔虎服饰淡化了这些特征,但是二者之间的共同点是主要的。巴尔虎女装的腰部和肘 部都用二尺宽的库锦制作装饰花纹并镶以细边儿。袍子的前襟边儿和领边儿也缝制同样的 修饰条儿。在奥吉的胸部贴以“不可处”花(兜盖装饰),缝制金、银扣子和与镶边儿颜色 相同的扣绊。陈巴尔虎的姑娘在结

14、婚时,把封发分成两股辫儿,佩戴对称装饰的圆顶帽子 。巴 尔 虎 服 饰头 饰察 哈 尔 服 饰w察哈尔服饰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各旗之间也有差异。察哈尔男女均穿开衩长袍。长袍分为有马蹄袖或无马蹄袖两种。马蹄 袖又名图如,也有大小之别。妇女和老年人的马蹄袖小一些,年轻人和 放牧人的马蹄袖则大些;夏季长袍的马蹄袖小,冬季长袍的马蹄袖则大 。春夏秋季长袍的马蹄袖,要用与袍子同色面料或大绒等较松软的面料 制作,冬季长袍的马蹄袖则要钉有水獭、貂鼠、河狸皮或羔皮。马蹄袖 平时一定要卷起,在寒冷季节或劳动时才能下垂;尤其是给贵宾或长辈 端茶递饭或敬酒时必须衣冠端正,并上卷马蹄袖。男子通常穿靛蓝色、蓝色和绛紫色长

15、袍,喜欢橙色、红褐色、橘黄色 和淡蓝色腰带,男子系腰带要靠下腰,上提袍子。妇女多穿绿色、暗绿 色、蓝色、天蓝色和粉色长袍,喜欢淡绿色、天蓝色和粉红色腰带,但 一般不系腰带。察哈尔妇女穿长袍时,外面要套缝制精美的坎肩。在参加婚宴、盛会、喜庆节日时穿长坎肩,平素着短坎肩。在一些地 方还穿一种琵琶襟坎肩。过去已婚妇女穿一种带袖箍装饰的长袍。姑娘 不穿长坎肩,捏褶长坎肩、短坎肩和带袖箍的长袍。察哈尔人称单长褂 为“查姆奇“,“查姆奇“用蓝色或白色布料、绸缎缝制。今天的察哈尔服饰,有继承和发展本地区传统服饰款式风格,并吸收 各地传统服饰可取之处的精华特点。察哈尔妇女已不穿戴古老的头饰和 制作精美的长坎肩

16、、无腰带长袍,男子也不穿坎肩、马褂,不佩带火镰 、餐刀等。但有的人却完好地保存着妇女的传统头饰和男子佩带品。这 些珍品为研究和继承察哈尔服饰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现代察哈尔服饰,男子以礼帽、鸭舌帽、长袍、香牛皮靴、马靴为主 ;妇女以现代发型、头巾、长袍、马靴为主。近几年来,在年轻妇女中 穿高跟马靴,戴新式耳环、耳坠、金银戒指的人日益增多。头 饰头 饰鄂尔多斯服饰w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服饰实用、美观,从头到脚都有一定讲究。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的头饰主要以“连垂”和“发套”两大部分组成。 连垂,蒙古语称“西布格”,是用布和棉絮制成的两个扁圆形物和其下伸 出的两截约五寸长的木棒,系戴在已婚妇女脸庞两侧梳留的发辫上。传 说这是成吉思汗时期的遗留物。当初,蒙古各部落之间经常争战不息, 战胜者在被俘虏的妇女们的头发上系很长的木棒,以防止她们逃遁,久 而久之,头发上系木棒便成已婚妇女的礼俗、所不同的是长木棒逐渐变 成小巧玲珑约五寸长的小木棒。后来,妇女们又在小木棒上制作了精致 的圆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