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宏力学校20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80401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宏力学校20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宏力学校20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宏力学校20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宏力学校20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宏力学校20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宏力学校20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宏力学校20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图文转换之漫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5月份月考测试题第21题 题目:请简单描述一下本文的画面内容,并用一 句话概括漫画哲理。同学答案1:画面内容: 一个人穿着一双高大的高跟 鞋在度量身高,在其鞋子下面还有一个大的气 球,令到度量身高的人不断升高,最后还撞中 了度量的最大限度。哲理:要用辩证的态度看待自己。3 同学答案2:画面内容:一个人有下面不断吹着气球,另一个 人穿着高跟鞋站在不断膨胀的气球上,原本矮小 的身躯被吹得异常高大,气球上还写着“吹捧”, 鞋上写着“自居”。哲理:做人不能够居功自傲, 要脚踏实地。同学答案3: 画面内容:漫画中的一个不高的人站在写着“吹捧” 的气球,由一个人拼命地去吹气球,就是说这个人 本来就没有

2、那么高的,由人家来吹捧和夸大其词才 让他增高。这正是说当今的明星没有什么真实才华 的,在人为的吹捧下变得出名。哲理:要正确认识 眼前的一切,莫要人云亦云。4参考答案 画面内容: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站在身 高测量仪上,蹬着一双硕大的名为“自居” 的高跟鞋,鞋下垫着被一个伏在地上的人 吹得大大的名为“吹捧”的汽球。矮男人望 着自已被垫高后的身高得意不已。(3分) (每点0.5) 哲理:靠自居与吹捧得来的地位是不稳固 的(不真实亦可)。(2分) 存在问题:概括不全,推断错误,表达混乱5图文转换之河南宏力学校 文建华 6学习目标 了解漫画题的命题形式 掌握解读漫画的方法7了解 漫 画漫 画是一种具有讽

3、刺 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多从生活现象和政治 事件中取材,通过变 形、夸张、比拟、对 比、象征等表现手法 ,表现为幽默、诙谐 的画面,借以讽刺、 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 事。8主体:是画面各“因 素”构成的情景;注释(可以没有):是 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 注解。漫画的构成:某公下蛋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 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9漫画题的命题形式 .描述画面 2.揭示寓意 3.拟写标题 4.编拟公益广告10考点阐释漫画题是指把漫画从图片 转换成文字表述的一种考题形 式,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考 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 11解读漫画方法 1、看全面观察 2、联深刻挖掘 3

4、、写准确表达1213141、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 及其寓意。(不超过80个字)(5分) 看标题注释联以物喻人写关联文字152、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 不超过60个字)(5分) 看夸张对象联联系生活写描述特征 (注意细节)163、描述画面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出这幅漫 画的主题。 (不超过100个字)(5分) 看构图特点联联系生活写注意顺序(上到下,左到右 ) 174、描述画面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出这幅漫 画所反映的问题。 (不超过100个字)(5分) 看对比对象联多角度写突出对比18小结 解读漫画方法: 看标题注释夸张对象构图特点对比对象联以物喻人联系生活联系生活多角度写注意顺

5、序描述特征关联文字突出对比 19走进考场 实战演练201、(2010年江西卷)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 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65个字)(5分) 212、(2009年山东卷)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 ,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4分) 223、(2008年重庆卷) 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 4分)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 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母鸡高高在上, 自以为劳苦功高; 鸡蛋默默在下, 说不出冷暖、凄凉 。23 【解析】考查扩展语句之图文 转换和语言的简明、生动和修辞。 漫画一般是讽刺性地或夸张性的, 针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针砭。图上 的母鸡在上面,环境好(待遇好) ,鸡蛋在草窝里,孤苦伶仃。据此 可以进行概括。24课堂总结 漫画是用讽刺与幽默的方式去表 达哲理,反映现实的一门艺术,一幅 好的漫画,在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同时 ,也给人以思考和警示。“看”是基础 ,“联”是关键,“写”是目的。 作业:课时作业P110第11题25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