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政治经济学教学辅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8803959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政治经济学教学辅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11政治经济学教学辅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11政治经济学教学辅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11政治经济学教学辅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11政治经济学教学辅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政治经济学教学辅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政治经济学教学辅导: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教学辅导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教学要求】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税利分流,分税制,消费结构,个人收入,按劳分配 ,风险报酬,社会保障制度。 (二)问题: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P288,2.国民收入的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P290,3.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P293,4. 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方式P293,5.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 收入分配关系的目的,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 式P295,6.国民收入的使用P296,7.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 分配的性质和作用P300,8.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及生产要素 参

2、与分配的具体形式P302,9.个人收入调节的原则P306,10.建 立激励性薪酬制度P305,11.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特征和内容 P307。 二.掌握ZW: (一)名词:个人消费方式,社会消费方式。 (二)问题:1.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P291,2.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 入P299,3.个人收入调节的重点及手段P307, 三.了解LJ:1.对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评价P289,2.现行工资制度 的缺陷P304。【教学辅导】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P288 1.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字母为GNP),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 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或者说,它 是一

3、个国家国民一年内所生产物品和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包括供人们消费的生活资料, 也包括供投入生产的劳动资料。 国民生产,是指本国的国民在本国领土内的生产活动和在国外的生产活 动,而不包括外国国民在本国领土内的生产活动。国民生产总值,是本 国国民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联合国承认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综合反映一个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字母为GDP),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 动的增加值。这是目前世界各国较为常用的一个统计指标。它以地理上 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国内生产,是指所有在本国领土的生产活动,既包括本国国

4、民在本国领 土内的生产活动,又包括外国国民在本国领土内的生产活动,但不包括 本国国民在国外的生产活动。国内生产总值,是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 动的增加值。 3.两者的关系是: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国民在国 外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活动的增加值。点击题库: 中央电大1999学年第二学期政治经济学试题二.名词解释5.国民生产总值:是一 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的总和。 中央电大2003学年二政治经济学补考二名词解释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本国领土 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04春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之2一.填空题11一国国民一年内所

5、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的总和是国民生产总值。 中央电大2004年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之4五.判断正误题8.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 产总值二者的统计方法不同,但数量是完全相等的。() 中央电大2001学年第一学期政治经济学补考三.单选题3.国民生产总值就是( D ) A社会总产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一国国民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 D一国国民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的总和 中央电大2002学年第二学期政治经济学试题三.单项选择题8.国民生产总值是指 ( D ) A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的用货币表现的物质产品的总和 B一国国民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C一国国民一年内所创造的新

6、价值 D一国国民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的总和 中央电大2001学年第二学期政治经济学试题五.判断题9.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劳 动者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 中央电大2000学年第二学期政治经济学试题三选择题2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经济 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是( C ) A工业总产值 B农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消费指数LJ:对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评价。P289 点击题库: 问答题: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综合经济指标的主要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 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综合经济指标的主要优点是: 第一它只计算

7、了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不包括重 复计算的部分。 第二它不仅计入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而且也计入了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 值,因而反映了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教育、科学技术、金融等第三产 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由于这两个优点,国民生产总值被认为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 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和整体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 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是: 第一把一切社会活动都作为生产活动,都创造价值,因而统计的范围过宽。例 如,军队、警察、国家机构等本来是消费者,但其经常性业务支出却被当做他 们自己生产的

8、价值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不是按来源于再分配处理。 第二把所有的服务增加值同时都计入了国民生产总值,也会出现重复计算。收 入再分配的次数越多,重复计算的部分就越大。例如,一个职工用自己的工资 收入作为报酬支付给他所雇的保姆,这时职工的工资收入和保姆所得报酬同时 都计入了国民生产总值。 因此,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并不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点击题库: 中央电大2003学年二政治经济学试题三.单项选择题7.国民生产 总值是指(C) A一国国民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B一国国民所有生产活动的增 加值C一国国民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产品和服务的 总和D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的用货

9、币表现的物质产 品的总和 中央电大2001学年第二学期政治经济学补考四.多选题1.国民生 产总值指标的主要优点在于( AC )。 A它只计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B它只计 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C它不仅计入了物质 生产部门的增加值,也计入了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值D只计入了 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没有计入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值E全面 反映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创造的财富 中央电大2001学年第一学期政治经济学补考五.判断题2.国民生 产总值的主要缺点是统计的范围过宽和有重复计算的部分。(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P290 1.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

10、内所生产的用货币 表示的物质产品的总和。其价值构成公式:C+V+M 物质生产部门,是指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含 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社会总产值,就是这五个物质生产部 门中所有独立核算企业的产值之和。 各个企业的产值里,计入了全部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不但包 含了固定资产折旧费,而且包含全部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以 此为基础而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值含有不少重复计算的部分。 因此社会总产值指标不能真实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的总成果和总 水平。 2.国民收入,是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它 由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剩余劳动创造的 价值构成(V+M)。 与社会总产值相联

11、系,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减去生产资料转 移价值后的那部分价值,只是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新价值,由 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 与国民生产总值相联系,国民收入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 资产折旧和所有服务部门即第三产业提供的新价值。 3.国民收入指标的评价: 优点: 只计算了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新价值,没 有计算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因而其中没有 重复计算的部分,能真实反映一国物质生产 部门的生产总成果,反映一国的主要经济实 力; 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则反映一国物质生产发 展水平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并反映居民物质生活水平。 缺点:没有计入教育、科技、金融等第 三产业的

12、成果,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一国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不能 全面地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 4.国民收入分配: ZW: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P291 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性质和国家阶级性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私有制占统治地 位,国家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因而国 民收入的分配归根到底是有利于资产阶级的 。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主体, 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从总体上来说, 国民收入能够按照有利于广大人民的原则进 行分配,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首先在生产部门内 进行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国民收入被分解为:国 家收

13、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 国有企业净产值:向国家交纳的税金和利润;企业 提留利润;职工收入(工资等)。 集体企业净产值:向国家交纳的税金;企业利润; 职工收入。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户净产值:向国家交纳的 税金;集体提留;农户收入。 个体户净产值:向国家交纳的税金;个人收入。 私营企业净产值:向国家交纳的税金;雇员工资; 企业主收入。 股份企业的净产值:向国家交纳的税金;股息和红 利;企业积累;职工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 分配。再分配的主要工具,是国家财政以及各种经济杠杆。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内容(即必要性):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是为 了满足以

14、下各项需要。 一是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国防 、行政管理等部门,既不生产物质产品,也没有或很少有营业收入,但 它们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部门。它们的存在的 发展所需的费用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解决。 二是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由于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那些投资 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以及风险大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高技术产业的 重大建设项目,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进行的重大项目建设,很 多是由国家来承担的。为此而需要的大量资金,主要是通过国民收入的 再分配来解决的。 三是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建立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 度所需要的

15、基金,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筹集,也就是要从国家的 收入、企业的收入、个人的收入中拿出来一部分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四是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为了预防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其突发事 件,社会需要建立后备基金,并建立相应的物资储备。此项需要也在国 民收入再分配中解决。 五是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对企业政策性亏损的补贴,对个人 收入的调节等,都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即如何分配):对国民收入进行再 分配的工具,是国家财政以及税收、信贷、利息、保险费、价 格等各种经济杠杆。 第一国家财政,既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又是国民收入再分 配的主要工具。 财政通过参与初次分配,取

16、得预算收入。 财政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通过预算支出来进行的。通过预 算支出,国家将在初次分配中集中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通过 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分配作各种用途。 一是经常性预算支出,主要用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农林水利 事业、行政管理、国防、社会保障等。 二是建设性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生产性基本建设、企业改造、 地质勘探、城市维护建设、支援农业生产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 展、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等。 第二经济杠杆: 一是税收、价格,起着调节收入、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作 用。 二是银行存贷款及其利息,是在银行、企业、居民之间进行国 民收入的再分配。 三是保险公司通过保险费,将补偿个别单位和个人的损失转归 由社会负担。点击题库: 中央电大2000学年第一学期政治经济学补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