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80289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陕煤建司一中陕煤建司一中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 (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2.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

2、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 ) 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3. 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皇位继承制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 B C D 4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 )A证明皇位正统 B体现皇权独尊C保证皇位世袭 D震慑割据篡权5.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设“中朝” B置枢密院C置刺史 D设内阁6.

3、“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隋唐的三省又称“计相” ,总管国家政权 B宋朝的三省长官权力进一步加大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D元后基本上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2 -7.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8. 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9.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

4、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 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0.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11. 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归流”是指 (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

5、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12. 1906 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 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收益的过程中, 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 3 -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14.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A 南京条

6、约 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5.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 ”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 ”使这位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C八国联军侵华 D鸦片战争16.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B第二次鸦片战争反割台斗争C 马关条约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17.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

7、大夫。 ”容闳在这里 ( )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18. 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00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9. 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划定使馆界 在通商口岸设厂A B C D- 4 -20. 著名历史学家

8、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 “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台湾21.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2.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的正确认识C当时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D当时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矛盾尖锐23. 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9、)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年代1937193819411942阵亡人数125 130249 213144 95187 719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24. 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 )A 血战台儿庄 B 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C 百团大战始末 D 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25. 2017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2 周年。有人指出,抗日战争是以惨痛的代价为民主革命作奠基石的。这块“奠基石”主要是指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

10、主义 D壮大了人民民主的力量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5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 。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材料二 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