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测试题答题复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0236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8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测试题答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测试题答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测试题答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测试题答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测试题答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测试题答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测试题答题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测试题答题 复习题型一 提问:上述文字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态度或思 想)?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或理解) 。 变式:上述对话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看法,你赞成谁 的观点?为什么? 答题模式:(1)赞成提出的观点(或“上面这段文 字体现了孔子的观点,我同意这一观点 。”或“我赞成的观点)。(2)结合材料中相关的文句进行论述。注 意:援引材料时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 最好是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且作适当的分 析。(3)简述这一思想(或观点)的现实意义 。(4)结论。 例: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 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

2、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问题: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 价?为什么? 参考答案:(1)过犹不及,我赞同孔子的评价。(2) 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 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 思想。(3)孔子的这一观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有积 极意义。 在为人处事上,如果我们都有中庸的思想, 那么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冲突。(4)因 此,我赞同孔子的评价。(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 合情理亦可。)题型二 提问:孔子为什么要?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个 问题? 答题模式:(1)简述孔子所处的时

3、代背景,孔子思想的 内涵及其所为的意义。(2)现今需要不需要这种思想或行为,有无 时代局限性。(3)结论。 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 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 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 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问题:孔子主张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对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道? 参考

4、答案: (1)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 、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 孔子生活在礼 崩乐坏的时代,他一生都致力于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的 事业上,而“孝”“弟”不仅是维系血缘关系的道德准则 ,也是维系等级关系、避免犯上作乱、维持政治稳定 的基本保证。因此,孔子要提倡孝道。 (2)儒家孝道具有时代局限性,夹杂着封建性的糟粕 ,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 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 (3)然而,孝敬父母长辈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还是应 该大力提倡的,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题型三 提问:孔子的这段话寓意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那 些启发? 变式:孔子从哪些方面阐述了

5、?他的这种思想 (或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答题模式:(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2)结合现实简述这种精神(思想、观点)在 现实生活中的意义。(3)结论。 例: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问题:孔子的这段话有什么寓意?他的这一思想在当今 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在这段话里,孔子对颜回做了高度评价,认为他 是个“安贫乐道”的贤者。(2)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 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 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

6、苦困顿也要自得其乐 。(3)在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不能一 味的满足于物质生活需求,我们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在艰难困苦面前仍应有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4)只 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四有”新人,才能成为经得起考 验社会强者。题型四 提问:从上述几段文字看,孔子是怎样评说的 ?从他的评说中我们可以看出 含义是怎样 的? 答题模式:(1)从上述几段文字看,孔子是这样评述的 ,他认为。(2)对文段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所谓的含 义(或标准)是 例: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 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 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

7、之好,有反 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 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问题: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 这个人物的?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 ”的含义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 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 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 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 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3)由此可见孔子“ 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 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 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 在着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