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800704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8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82018 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满分 75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贵州省黔西县境内有著名的观 音洞遗址,时代约距今 20 万年至 4 万年之间,提到它时人们常说:“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你知道同一时期生活在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九年级某位同学搜集整理了以下内容: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唐蕃会盟 宣政院 册封达赖、班禅 阿沛阿旺晋美。由此可推知该同学关注的是哪个地方的历史( )A、西藏 B、新疆 C、台湾 D、

2、内蒙古3、学习完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4、“中国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下列各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使用植物纤维纸 B、发明火药 C、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D、发明活字印刷术5、同学们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科学”6、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

3、,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是( )A、参加中共一大 B、进行北伐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召开遵义会议7、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图片与此无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百团大战 D、占领南京总统府28、2018 年春节上映的影片红海行动受到观众的欢迎,大国尊严、大国气魄贯穿该片始终。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9、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4、”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A、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签署中美建交公报10、对联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C、平安富裕奔小康,欢乐和谐中国年 D、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11、17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和 18 世纪中后期的北美都在反对英王,他们取得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A、结束英王统治 B、建立共和国 C、建立国会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5、12、“非洲成为欧洲人的猎场,只不过他们捕猎的不是动物,而是奴隶。”这段话描述的史实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北美独立战争 D、鸦片贸易13、“为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一事件能证明这一结论(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 C、26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欧洲联盟的成立14、如图所示,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国际化趋势 B、区域化趋势 C、全球化趋势 D、多极化趋势15、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受这次大战影响而创作的艺术作品是( )A、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6、B、凡高向日葵C、达利记忆的永恒 D、毕加索格尔尼卡两极格局“一超多强”苏联解体3二、识图题(二、识图题(1010 分)分)16、改革是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国家实现富强的必由之路。根据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图二 图一:商鞅 图二:邓小平 图三:亚历山大二世 图四:罗斯福(1)请分别写出与图一、图三有关的改革名称。(4 分)(2)图二中的邓小平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哪一次会议上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 分)图四中的罗斯福实施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 分)(3)从以上图片相关的改革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 分)三、列举题(三、列举题(1717 题题 5 5 分,分

7、,1818 题题 3 3 分,分,1919 题题 2 2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7、列举中国古代史上以下朝代开始实行的重要制度。(5 分)(1)夏朝 (2)西周 (3)秦朝 (4)隋朝 (5)元朝 18、列举世界近代史上以下国家颁布的重要文献。(3 分)(1)英国 (2)法国 (3)美国 19、列举欧洲近代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 分)(1)1416 世纪 (2)18 世纪 4、材料题(材料题(2020 题题 6 6 分,分,2121 题题 5 5 分,分,2222 题题 7 7 分,共分,共 1818 分)分)20、材料一:4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8、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写出古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2 分)(2)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1 分)为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的机构是什么?(1 分)(3)结合材料三,说说丝绸之路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2 分)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材料一: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

9、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材料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2 分) (2)材料二中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导人是谁?(1 分)5(3)当

10、前中国经济已经腾飞,2017 年中国 GDP 位居世界第二位。请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建议。(2 分)22、纵观人类历史,每当变革来临时,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核心价值观的重构总是成为社会革命的有力支撑。材料一:近代历史充分证明了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的失败,其本质原因在于国人核心价值观的落后。“五四运动”的成功在于它所倡导的新型价值观,从根本上打垮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请回答:(1)材料一中说“五四运动的成功

11、在于它所倡导的新型价值观”,请写出一例能代表五四运动所倡导的价值观的口号。(1 分)(2)1945 年 4 月,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中共召开了哪一次会议?(1 分)1945 年 8 月,为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国共两党进行了和谈,谈判的地点在哪里?(1 分)(3)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许多爱岗敬业的模范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两位?(2 分)(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地方。结合材料二,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部分内容,体现了我国古代百家争鸣时期哪两家学派的思想?(2 分)五、探究题(共五、探究题(共 7 7 分)分)2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科技革命与中国”的主题探究活动,请回答相关问题。6(1)工业革命兴起于哪个国家?(1 分)该国与近代中国进行第一次较量的战争是什么?(1 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1 分)进入这一时期的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在 20 世纪初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哪场战争?(1 分)(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在很多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请写出其中一个领域?(1 分)(4)曾经错失良机的中国已经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结合以上的探究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