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20180620013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9989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20180620013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20180620013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20180620013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20180620013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20180620013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20180620013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20180620013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尤溪七中尤溪七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下)学年(下) “周学习清单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反馈测试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试题(考试范围:选修 1 和先秦部分;考试时间:4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20 小题,每题 4 分,共 8080 分)1.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封建,非圣人意也。”这表明柳宗元认为分封制( )A. 不符合当时

2、形势发展的需要B. 是古代圣明君主确立的传统C. 体现了圣人治国的政治理念D. 是当时政治形势发展的产物3.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制B. 礼乐丧葬制C. 婚娶联姻制D. 功臣分封制4.公元前 202 年, 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选项姓名性别年龄生母姓名及身份在诸子中的特点A刘肥男20 岁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最年长B刘

3、元女12 岁吕雉,刘邦结发之妻,现封为皇后 人缘最好C刘盈男10 岁也是吕雉,同上行柔弱善良D刘如意男3 岁戚姬,刘邦最受宠的妃子最受父亲宠爱A. AB. BC. CD. D5.在公元前 213 年的一天,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一位农家小孩子后扬长而去,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小孩的父母应该( )A. 找御史大夫B. 直接找皇帝- 2 -C. 找丞相D. 找这位官吏的上级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下列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属于地方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 B.

4、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高度集权C.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D. 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7.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 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 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宋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元 中书一省制 A. 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8.在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后,你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 秦朝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 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

5、央分庭抗礼局面D. 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3 -9.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内容备注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 -春秋战国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秦汉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10.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 均田制B

6、. 井田制C. 屯田制D. 授田制11.下图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C. 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D. 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 4 -12.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

7、.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1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该材料属于何家思想( )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14.西汉前期,政府把士兵大量复员从事农业生产,并且一再降低赋税,甚至实行三十税一,这种做法集中体现了( )A. 黄老之学B. 儒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15.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逐渐成为专制

8、统治的工具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的精神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16.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 孔子B. 荀子C. 韩非子D. 墨子17.汉武帝时期,太学是最高学府,以易书诗礼春秋等为教学内容,而原来所设置的诸子传记博士皆被罢黜。汉朝此举( )A. 使得儒学垄断了教育B. 旨在提高儒士的地位C. 使考试和做官相结合D. 开始形成文官的体制- 5 -18.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

9、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 )A.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B. 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D. 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19.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A. 印刷术和造纸术B. 造纸术和指南针C. 火药和印刷术D. 火药和指南针20.“育”甲骨文写作 , (人,指女人), (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A. 汉字是可读的图画文字B. 汉字构造音形义相结合C. 汉字书法独具艺术特色D. 汉字演变由繁复到简洁二、材料解析题(本大

10、题共 1 1 小题,共 20.020.0 分)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材料 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 445 年前 396 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谷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9 分)- 6

11、-(2)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11 分)- 7 -尤溪七中尤溪七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周测试卷学年度(下)学期周测试卷高二历史答案和解析【答案答案】1. B2. D3. A4. C5. A6. C7. B8. B9. D10. B11. B12. A13. C14. A15. C16. C17. A18. A19. D20. B21. (20 分)(1)内容: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员;政府鼓励生产,注意垦荒,扩大副业种植;平籴法。(9 分)(2)作用:有利于人才选拔,加强了国家权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缓和了社会矛盾,

12、稳定了社会秩序;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答其中 3 点得 9 分;另卷面整洁,答题规范得 2 分) (11 分)【解析解析】1.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疆域,维护了西周的统治,故 B 项正确;A 项是分封制的基础,故排除;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 C 项错误;D 项是在秦朝创立,故排除。故选B。2. 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大意为:封建制即分封制,经历了古代贤明的帝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没有谁能把它废除掉。不是不想把它废除掉,而是事物发展

13、的趋势不允许。由此可知其认为分封制是当时政治形势发展的产物,故 D 符合题意;由上述内容可以排除 AB;由“封建,非圣人意也”可以排除 C。故选 D。3. 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及其核心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材料主旨体现的就是西周宗法制度之下的嫡长子继承制,A 项符合题意;礼乐丧葬制、婚娶联姻制、功臣分封制,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4. 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故刘盈是法定继承人,- 8 -故 C 项符合题意

14、; ABD 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 C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宗法制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5.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符合材料“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同时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A 项符合题意,正确; 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材料的事件明显不属于皇帝直接管理,排除 B;C

15、 项错误,丞相是掌管秦朝中央行政的;D 项不符合秦朝监察制史实,排除。故选 A。6. 对材料中“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错误;郡县制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 B;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基础世代承袭官职,属于贵族政治;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统一任命,属于官僚政治,C 正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实行前期巩固了周的统治,扩大了周的疆域,故排除 D;故选 C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考试要点两大制度推行的背景两大制主要内容两大制度的不同两大制度的影响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秦郡

16、县制的区别,同时要求学生理解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基本含义知识补充:官僚政治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世官制下,各级官吏都是依据嫡长子继承制承袭祖上的爵位,是贵族政治的典型- 9 -7.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题干说到了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官制,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皇权而设置的不同官制,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可知 AD 错误;中央官制是体现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而不是体现对地方的管理,排除 C;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体现了对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继承,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对汉武帝时期中朝官职设置的传承,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则是传承了隋唐时期分相权的原则,元朝时期的中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