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79981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思考:通过观察视频,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概况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问题解决: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小组合作,友人互帮,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情感态度:通过独立完成和小组互助,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

2、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学生准备学生准备】(1)复习第一节,预习新课 (2)课本,练习本,红笔【教师准备教师准备】(1( 仔细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2( 认真备课,设置环节衔接语【教具教具】投影仪,天平,播放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感教育通过观察对比,和,让学生体会每天多努力一点,8 .3701. 136503. 099. 0365就将成为人生的赢家。厚积薄发,多积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厚积薄发)(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厚积薄发)二、引入新课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

3、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因此,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名人名言引入,强调方程的重要性,本节内容的重要性。情景引入,调查学生是否玩过跷跷板,是否喜欢玩,有什么样的体验,谈谈感受;老师追问,怎样保持跷跷板的平衡,如果在平衡后的跷跷板的一侧加物品,要想保持跷跷板的平衡,需要怎么做,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展示天平,感受天平和跷跷板的共性。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接下来,视频引入,观看视频内容,让学生思考,你有哪些发现,收获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用名人名言引入,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生活情境的引(设计意图:用名人名言引入,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

4、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应用于生活。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应用于生活。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自学课本,结合情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验证你的发现。活动二:齐读结论,小组互相提问,巩固知识。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发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题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等式的两条性质: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 ,结果仍相等。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如果 a=b,那么 ac=bc等式的性质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如果 a=b,那么 ac=bc如果 a=b, (c0) ,

5、那么a c=b c注意事项: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 0,即 0 不能作除数或分母.(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同伴互助,感受团队的力量。用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归纳等式的性质,和同伴互助,感受团队的力量。用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归纳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四、尝试运用1.我来判断对错:(对的说明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错的说出为什么。 )多

6、媒体投影,出示几个变形题目, 3232,)5(55,)4(55,)3(,)2(32 32,) 1 (yxyxyxyxay axyxayaxyxyxyx那么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如果让学生分析题目对错,并说出利用等式的哪条性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2.思考:问题 1:怎样才能把方程 x5=21 转化为 x=a 的形式? 问题 2:怎样才能把方程 3x=27 转化为 x=a 的形式?问题 3:怎样才能把方程 2x-1=15 转化为 x=a 的形式?问题 4:解方程的依据和方程结果的形式是?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方程结果变为x=

7、a(a 是常数)的形式。利用 2x-1=15 当例题,讲解详细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格式。巩固练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 (2)-5x=20; (3)-1 3x-5=4分析: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变为 x=a(a 是常数)的形式在方程 x+7=26 中,要去掉方程左边的 7,因此两边都减去 7解:(1)根据等式性质 1,两边同减 7,得:x+7-7=26-7于是 x=19我们可以把 x=19 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将 x=19 代入方程 x+7=26 的左边,得左边19+7=26=右边,所以 x=19 是方程 x+7=26的解(2)分析:-5x=

8、20 中-5x 表示-5 乘 x,其中-5 是这个式子-5x 的系数,式子 x的系数为 1,-x 的系数为-1,如何把方程-5x=20 转化为x=a 形式呢?即把-5x 的系数变为 1,应把方程两边同除以-5解:根据等式性质 2,两边都除以-5,得520 55x于是 x=-4(3)分析:方程-1 3x-5=4 的左边的-5 要去掉,同时还要把-1 3x 的系数化为 1,如何去掉-5 呢?根据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 0,所以应把方程两边都加上 5解:根据等式性质 1,两边都加上 5,得-1 3x-5+5=4+5化简,得-1 3x=9再根据等式性质 2,两边同除以-1 3(即乘以-3) ,得-1 3

9、x(-3)=9(-3)于是 x=-27同学们自己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 x=-27 是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题型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运用的(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题型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运用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掌握方程的解法和书写格式)多样性和重要性,掌握方程的解法和书写格式)五、成果展示题组:(1)0.3x=15 (2)5x+4=0 (3)x-4=7 (4)2x-1=7 (5)2x=6 (6)1-3x=7一道判断题,加深学生对等式性质 2 的印象。(设计意图:利用志勇闯关,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在玩中学,体(设计意图:利用志勇闯关,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在玩中学,体会学习

10、数学的乐趣,同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六、补偿提高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小红发现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使复杂的等式变得简洁,这使她异常兴奋,于是她随手写了一个等式:3+-27+-2,并开始运用等式性质对这个等式进行变形,其过程如下:3+7+(等式两边同时加上 2)37(等式两边同时减去)37(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变形到此,小红顿时就傻了:居然得出如此等式!于是小红开始检查自己的变形过程,但怎么也找不出错误来。 聪明的同学,你能让小红的愁眉在恍然大悟中舒展开来吗?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通过审题,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通过审题,找出问题所在

11、,并解决问题)七、课堂小结对自己说,有哪些收获?对老师和同学说,还有哪些困惑?与大家分享。强调: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必须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减,同时乘或除,不能漏掉一边2等式变形时,两边加、减、乘、除的数或式必须相同3利用性质 2 进行等式变形时,须注意除以的同一个数不能是0(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促使学生回顾本节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促使学生回顾本节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进而达到思维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收获是多样的,既有知识也有情进而达到思维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收获是多样的,既有知识也有情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和交流)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和交流)八、布置作业书面作业:P83 习题 3.1 的第 4 题。家庭作业:习题 3.1 其他题。(设计意图:巩固本节知识)(设计意图:巩固本节知识)教师总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非常出色,希望大家保持这种状态,坚持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