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9979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尤溪七中高一学年尤溪七中高一第四次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反馈测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7575 分)分)1.有人指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这肯定了中国的( )A. 民主集中制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分权制衡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

2、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宋庆龄参加会议的地点应该是( )A. 延安B. 西柏坡C. 北平D. 北京3.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通过这一纲领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4.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胜利B. 解放战争胜利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5.党和政府为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A. 民族平等B. 民族

3、区域自治C. 共同繁荣D. 民族团结6.“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2 -7.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有(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B. C. D. 8.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出“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的规定,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A

4、. 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 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C. 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D. 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9.“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C. 国家的法制遭到严重践踏D. 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异常严峻10. 20 世纪 90 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 )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 达成“一个中国”共识。A. B. C. D. 11. 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 坚持一

5、个中国的原则D. 坚持改革开放12.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于 2017 年 3 月 26 日揭晓,现年 59 岁的香港人林郑月娥获得 777 张有效选票,高票当选香港第五任特首,并于 4 月 11 日接受了国务院颁发的任命状。林郑月娥于 2017 年 7 月 1 日正式上任,她表示将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新局面。这主要体现了香港( )A. 享有与大陆完全对等的国家主权B. 在“一国两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C. 享有高度自治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3 -D. 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13.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中国与英国为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中国方面坚持的基本立场是A.

6、 收回对香港的管理权B. 收回对香港的主权C. 保持香港的现有制度D.实行港人治港14.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下列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体现此精神的是A. 一边倒B. 另起炉灶C. 不结盟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5.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A. 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B. 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C. 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

7、美国地位D. 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16. 中国提出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甚至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发扬五项原则的精神。”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17.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A. 万隆亚非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第 26 届联大D. 朝鲜停战会议18. 美国前总统卡

8、特在日记中写道:“在我和邓小平的笔下,两国关系走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这里“崭新”的含义是( )A. 中美打开了交往的大门B.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D.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4 -19. 2015 年 7 月 1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就本组织发展重大问题及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这体现了我国A.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B.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 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国家间的冲突D.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大外交活动20. 如图所示为 1950-1978 年中日贸易概况。下列各项中对

9、数据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在建国初期与日本没有任何往来B. 中日建交推动双方贸易迅速发展C. 70 年代初期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对象D. 经济交流决定着中日邦交正常化21. 2016 年 9 月 4 日一 5 日在中国杭州召开 G20 峰会。G20 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 G20 峰会,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这表明当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动摇第三世界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A. B. C. D. 22. 二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

10、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采取和平与中立的对外政策,为此兴起了- 5 -A. 不结盟运动B. 亚非独立运动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 和平外交运动23.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的根本含义是( )A. 不与别的国家结成任何的联盟B. 不参与国际上的任何事务C. 不与大国结盟D. 处理国际事务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24. 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会议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 联合国B. 华约组织C. 不结盟运动D. 欧洲共同体25.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

11、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图 1(20 世纪 50 年代初) 图 2(20 世纪 70 年代) 图 3(21 世纪初)图 1 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图 2 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图 2 握手的主角是卡特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图 3 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2525 分)分)26. 新中

12、国成立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5 年 4 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6 -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叶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阅满成功。材料二: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关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

13、,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待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1)材料一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4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4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9 分)(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8 分)- 7 - 8 -尤溪七中高一历史周测试卷(必修一专题四和五)尤溪七中高一历史周测试卷(必修一专题四和五)【答案答案】1. D 2. C 3. B 4. D 5. B 6. C

14、 7. B 8. D 9. C 10. B 11. C 12. B 13. B 14. B 15. B 16. B 17. B 18. D 19. D 20. B 21. C 22. A 23. D 24. C 25. D 26. (1)“求同存异”的方针 (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3)实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事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4)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家的努力与智慧。【解析解析】1.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国的政治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故选 D材料明确指出:“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

15、各个党派互相竞争”,对应的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本题考查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掌握,考生在解答题目过程中要把握题干中给出的关键信息进行理解分析2.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该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结合所学可知,这是 1949 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地点在北平,故 C 项正确 A 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首府,应排除 B 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首府,应排除 新中国成立后北平改名为北京,故 D 项错误 故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需要掌握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地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判断出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结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地点解答即可- 9 -本题考查对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地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A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主要是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结合所学知识,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C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八大召开于 1956 年,是建国后 故选 B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共同纲领”,并正确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