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传播》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798304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信息传播》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网络信息传播》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网络信息传播》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网络信息传播》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网络信息传播》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信息传播》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信息传播》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1-3章)-课件(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信息传播主讲:何鹏 Hepeng_内容提纲l第一章 绪论:新媒体 新环境 新传播l第二章 网络传播障碍l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技术控制l第四章 网络传播的道德控制l第五章 网络信息有效传播的法律控制l第六章 网络媒体评价第一章 绪论:新媒体新环境新传 播因特网为信息传播提供广功能强大的平台。因特网是一种新 型的信息传播媒体,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它创造了与现实物理 空间不同的网络空间,一种虚拟的空间。在网络空间里所传播的 信息都是以二进制表示的数字化信息。新的空间和新的信息为传 播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网络空间的交互性改变了大众传 播模式;网络受众,即网民,不再单单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同时

2、 也是传播者;网络媒体对媒体的整合能力和网络空间的无疆域性 大大推动了跨媒体传播和传播全球化;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提出 了新的需求,需要建立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第一节 网络传播新媒体一、因特网的发展与扩散信息传播划分为三个时代:l第一个是纸质传播时代(媒介载体为报纸 、书籍、杂志等形式); l第二个是电子传播时代(媒介载体为广播 、电影、电话、电报、电视等形式); l第三个是数字传播时代(媒介载体为高清 晰度Bh视、电脑、VCD、DVD、CD、因 特网等)一、因特网的发展与扩散l什么是因特网?因特网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许多 规模不等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采用 TCPIP的网络。主要提

3、供电子邮件(网络通 信)、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布告牌及信 息测览等多种信息传播服务。是一个世界性的 信息资源网络。1997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 委员会发布试用新问将INTERNET命名为“因特 网”,并作为统一的推荐名。一、因特网的发展与扩散计算机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l初创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一40年代左右);l主机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一6O年代中);l小型机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一8年年代初);lPC机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一90年代中);l网络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一2010年左右)。因特网的三个发展阶段: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

4、从应用的角度来说,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l第一阶段(1987-1994年),电子邮件使用阶段l第二阶段(1994-1995年),教育科研网发展阶l第三阶段(1995年-),商业应用阶段。近几年,我国因特网发展速度尤其惊人,而且 前景看好。从表12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13次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特网 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续表我国因特网基础平台建设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因 特网基础平台建设也呈加速发展之势。l 中国信息网络建设三大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和家庭上网 工程全面启动,成为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三部曲”。我国因特网基础平台建设l九大因特

5、网骨干网: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 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中国国际 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中国移动互联网 (CMNET)、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 和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构建了我 国因特网的基本框架。它为我国的网络信息传 播提供了基本的基础实施。我国互联网建设的成果今天,因特网已成为我国信息传播重要依 赖媒体,整个社会已经完全接受了因特同 技术和因特网方式。传播学者研究表明, 一种电子传媒从投入使用到拥有 5 000万 用户所需

6、要的时间,广播用了38年,电视 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因特网 仅用了5民。并且因特网的用户正在以每 月增加15的速度迅猛发展。二、网络媒体的概念与特征l 所谓“网络媒体”,是强调通过网络来传播的媒 体。 l各位学者的定义:闽大洪先生给网络媒体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网 络在传播新闻和信息具有媒体的性质和功能, 故称之为网络媒体。并作了进一步的描述:“按 照新闻媒体传播流程(即由专业人员对新闻和 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发布)运作的、 具有公信力的、能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和能 够迅速形成社会舆论的网络传播平台”。二、网络媒体的概念与特征l蒋亚平认为:“网络媒体是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数据的

7、 综合信息发布平台。这个平台的信息呈现 为经过一定编辑制作系统加工的界面表现 方式,并可为不同电子终端所接受”。l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联系与区别:这两个定义部分析了网络作为媒体的特征 ,同时又表明了与传统其他媒体的区别, 即网络是信息传播或发布的“平台。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由来l把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是按照传播媒介方 式的不同,把传播媒体的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 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刊,以电波为媒 介的广播,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分别被称 作第一、第二和第三媒体,而基于因特网传播 的媒体就是第四媒体。 l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召开的年会上, 正式提出 第四媒体”的概念,联合国

8、秘书长安南 在会议上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 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一互联 网,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网络媒体被称之为“新媒体”的由来l网络媒体被称之为“新媒体”,是相对于目 前已经存在的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传 统媒体的性质和功能而言的。l网络作为“新媒体”的特点为: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 CO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第二节 网络传播新环境一、新空间网络空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空间就是网络空间( cyber space)。网络空间是网络信息传播的空间环境。 也被称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或第二生存环境”。著名网络文化评论家,曾翻译过

9、数字化生存等名 作的胡泳,把网络空间称之为”另类空间”、“电脑化空间” ,并认为,“现在,唯一可供我们的文明继续扩张的领土 唯一真正的边疆一一就是电脑化空间。它是人类赖 以相互交往、发展经济、进行社会和政治谋划的新场所” 网络空间最早是由科幻小说家创造的一个词汇,在网络 发展以后而被用来描述一种新的情境。又译称赛博空间 、电子空间、电脑空间、虚拟空间信息空间等。科幻小说家对网络空间的描述l美国人威廉.吉布森,著名的科幻小说家。 l1984年,小说神经漫游者,首次使用了一个新名词 网络空间。 l它有四个特点:l)脱离了躯体的知觉能够在其中独立存在。2)网络空间可以突破物质束缚,飞越摩天大厦、横穿

10、 网格。3)网络空间由信息构成,这使得有操纵信息能力的人 拥有巨大的权力。4)进人网络空间者可能获得永生。 l电影黑客帝国受这本小说的影响。科幻小说家对网络空间的描述l本尼迪克特,1991年,网络空间:第一步 l列举了九种描述式定义: 1)一个与物质宇宙并行的新宇宙。 2)一个无限的场域。 3)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的场域。 4)一个公共的精神交感环境。 5)电子与智慧的交汇 6)无数不停歇地工作的摄像头 7)人们面对电子界面进入虚拟的空间。 8)人们可以发现每一项重要信息。 9)纯粹的信息王国,对物质世界的信息抽象。其他学者们的定义l迈克尔.海姆,1993l剑桥大学贾奇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瓦索(

11、p21)虚拟实在技术(Virtual Reality)l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虚拟实在技术是支撑这个 多维信息空间的重要关键技术民虚拟实在( Virtual Reality,简称VR),在中文中有不同的 翻译,甚至有关于如何翻译的讨论。 l光明日报介绍的四种不同翻译意见:北京大学力学系的朱照宣教授认为Vrtual Reality 应译为“临境;原北京昂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 裁王可研究员译为“电象;中山大学物理学教授 关洪则译为虚实,四川科技咨询中心的钱玉趾 译为“虚拟境象”。虚拟实在技术(Virtual Reality)l最常用的是“虚拟实在”的称谓 l 迈克尔海姆的观点 l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

12、阿奎那(John Arquilla)的关于三个空间理论的研究观 点:网络空间(cyber space)、信息空间 (infosphere)和思想空间(noosphere) 是具有逐层覆盖的关系,其中,网络空间是 最常用,也是最内核的空间。同时,辨别 了网络空间和信息空间的不同。二、新信息数字化信息l 在网络空间里,最基本的粒于不是原子而 是“比特”(byte)l“制信息权”,比特”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我们 的想象。l数字化信息对我们的深刻影响l网络上存储和传播的信息的划分方法第三节 网络传播新受众网民一、网民及其增长情况l网民的定义lCNNIC统计中国网民时使用的定义:平均 每周使用因特网至少1小

13、时的中国公民。l几个俗称:我们把那些痴迷于网络的网民 也称之为“网虫”、“网迷、网痴”等等,统 称为“网上一族(online galaxy),网民互 相之间称“网友”。全球网民增长趋势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的上网人数共 6.0560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近10,世 界网民的数量还在增长,而且增长态势良 好,表明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是必然趋势。全球及各洲网民数我国网民增长趋势l 我国网民近几年增长迅速。到2(2004年 1月,CNNIC发布的我国第 13次互联网状 况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网民已达7950万, 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l具体增长情况如表16所示。二、网民的结构特征我国网民的主要构成特点是

14、: ll)我国的网民以男性为主,男性超过女性,但 女性网民的比例正在不断增长,从初期的9:1, 发展到现在是6:1,大有接近之势。 l2)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以及未婚者为主体,现在 35岁以下的网民几乎都占了80以上。 l3)大学本科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受教育程 度的人以及低收入者占据大多数,学生、专业 技术人员比其他职业的人要多,IT业以及教育、 科研单位不再是网民集中的行业中国网民结构 更趋于优化(参见表l10)。三、网民的信息需求与传播行为网民的信息需求和传播行为一定程度 上是和因特网的功能密切相关的,包括信 息交换(E-mail,聊天室),信息发布与 查询(BBS,Seach engi

15、ne,WEB 流览 ,Gopher)、信息复制与传输(FTP) 信息控制(Telnet)等等。五类网民l一是少年探奇族,目前正在读书的中学生,占 网民总体的24; l二是积极才俊族,目前在读的大学生包括大专 、大本和研究生,占同民总体的15; l三是应用实力族已经工作的网民中,学历在大 专及以上,个人月收人大于3000元的网民,占 总体的18; l四是酷玩青年族,已经工作的网民当中,不符 合应用实力族条件的网民中,年龄在1625 岁者,占总体的 18; l五是安逸观光旅,不符合应用实力族的同民中 ,年龄在2645岁者,占总体的25。第四节 网络传播新秩序一、互动式传播l传播模式是传播学研究的重

16、要内容之一l传播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传播模式l 网络媒体将打破传统媒体的体制,改变大 众接收信息、交换信息的方式l因特网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与“中央控制式 ”网络的不同l网络传播的互动模式二、跨媒体传播l 定义:各种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互动被称 为”跨媒体传播”。所谓跨媒体传播是指信 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布与互动,它至少 包含两层涵义:其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 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其二是指媒 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二、跨媒体传播l“跨媒体传播”的经营理念与运营范例。l媒体业市场成熟的标志l对于跨媒体传播这一新近出现的传播现象 ,业界持有的不同理解l国外的传媒巨头l阳光卫视与新浪的合作l 在跨媒体传播的时代,网络传播使之更具 有各类传媒走向“大同世界”的理想平台三、传播全球化l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被称为“全球化时期”l法国著名左翼学者,巴黎第八大学教授阿 芒.马特拉的观点l第一个具有全球化思想的人麦克卢汉 ,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