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79824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课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课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课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课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一语文课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课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课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思考:写的是什么季节?写了哪些景物?感情基调怎样?情和景、形和神和谐统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 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 ,浙江富阳人。一八九六年出生在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十五岁开始创 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一九一三 年留学日本, 一九二一年,与郭作者简介:沫若、

2、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了创造社。七月,发表 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一九二三年七月,发表小说 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 形象的作品之一。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 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 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郁达夫(右)、郭沫若 (中)、斯诺在一起一、找出概括“故都的秋”景物 特征的关键词。二、标出景物描写的重点段落 。清 ,静 ,悲凉 。一九三四年八月北平秋景图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文 章 的 结 构(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 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 之情。(31 2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 议论两部分描写

3、古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 象,赞美北国之秋。(1 31 4 ):总括全文,强 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 北国之秋的眷恋。庭院秋景图“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 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 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 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 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 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 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 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 秋草,使作陪衬。”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牵牛花的颜色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

4、声秋院景观:(清、静、悲凉)北国的槐树碧绿的天色 一丝一丝的日光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蓝朵为佳 槐树落蕊而知秋:(清、静、悲凉)“细腻”“清闲”“落寞”“ 落蕊” 秋蝉蝉鸣而报秋:“衰弱”“残声”“啼唱”秋雨淋人人知秋 : 灰沉沉的天底下 息列索列的雨声 一阵冷风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 神情声调(清、静、悲凉)果树秋天之奇观:淡绿淡黄的颜色 成熟至八九分 清秋佳日颐和园北海公园天坛故宫潭柘寺玉渊潭思考题:4、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 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 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写作背景: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 郁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 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

5、时间他思想苦 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 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不远 千里”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饱尝了 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 文。读12节,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 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厉、 萧索的感触来的。点拨: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 之秋、北国之秋。为什么以“南国之秋”作对比?抑彼扬此,表达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之情。悲秋 、颂秋?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全文 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是作者却通过这 些普通的花草和景象,传达出自己心中最美 好的秋味,这是一曲悲凉的颂歌。习题1、作者在谈到牵牛花时说:“

6、我以 为以蓝色或白色为佳。”对此理由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蓝色和白色都是冷色,最能体现 秋的“清”。 B、表现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 C、像喇叭的颜色,与花名贴切。 D、能使人感觉到十分的秋意。C习题2、作者写对故都的秋的怀念时,重点写 了住在最平凡的“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 屋”时的所见所感,而对于“陶然亭”等名 胜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原因是( ) A、作者想尝试那种宁静的平凡生活。 B、“陶然亭的芦花”等景物不能体现故都的 秋的特点,没有秋味。 C、作者没有去过陶然亭,所以不知道那儿的 景色如何。 D、选择这样的地方写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 清、静、悲凉”的特点,符合作者要表达的 思想。D对下面这首诗的赏 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 噢, 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A.诗中一个“风”字,一个“ 掷”字,写出了秋风尽吹、枝 叶繁密之状。B.这首诗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诗 人独具慧眼,发现“绿色”非 同寻常的意义。C. “经霜”一语双关,既是 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 指诗人经受的外部环境的考验 。D.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了 “以小见大”的写法,让读者 在简约精练的诗句中自然领会 所蕴含的一番情思。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