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课后反思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79694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班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班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班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班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课后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语言活动中班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想要妈妈的木木鸭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原本在课程中是我有多爱你主题中的一个社会活动,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且他们常常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将活动调整为语言活动,目标定位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木木鸭的愿望,并学习结合故事情节用合适的语言、表情、动作表现角色心情。将一个活动从社会领域调整到语言领域,我也作了许多思考,调整前,我考虑社会领域和语言领域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其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常容易将两者混淆,我认为,社会活动将重点放在了自身经验迁移以及社会情感这一方面,而语言活动则是注重倾听和表达这一块,本次活动调整为语言活动也是注意到了故事中的

2、情节和对话比较适合中班下学期的孩子进行表达,且对话句式较规整,故事内容能够吸引孩子,所以我将活动落在了语言领域上。在进行活动后,我发现调整为语言领域还是很合适的,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活动中应多关注孩子。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理论上我总是能脱口而出,而当进行实践时,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而摒弃了这个最初的信念。引导孩子多说,多发现,在活动中成为主体,让孩子带着老师走,而不是老师“牵”着孩子走。在本次活动中,我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到孩子,所以导致环节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没有给孩子充分交流、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在抛出一个问题后有孩子回答便过下一个问题,一个孩子会便代表所有孩子都会了吗?一个就代表全部吗?

3、一个只是一个,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参与进了活动。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关注孩子是主体,给他们机会,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们中。 在设计教案和落实教案时出现了误差。出现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于各个环节目标掌握的不是很清晰,在拿到教案时可以思考如何设计,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样设计,设计的原因又是什么。反复推敲,分析每一个问出的问题是否合适,是否具有开放性等。 在对于教材的解读上不够透彻。本次活动中我考虑到了木木鸭很想要一个妈妈,但却没有挖掘更深的一点,木木鸭的心情是羡慕伙伴的,这一点却忽略了,所以对目标的达成上也出现了影响。在以后,拿到一个教案后应该先对教材进行解读,将教材“吃透”再进行活动一定会有

4、帮助。 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体。活动的对象是全体孩子,所以应该将机会给每一个孩子,将不同层次的问题抛向不同的孩子,引导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适宜的发展。这也是我以后在活动中值得思考和重视的一点。本次活动原本在课程中是我有多爱你主题中的一个社会活动,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且他们常常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将活动调整为语言活动,目标定位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木木鸭的愿望,并学习结合故事情节用合适的语言、表情、动作表现角色心情。将一个活动从社会领域调整到语言领域,我也作了许多思考,调整前,我考虑社会领域和语言领域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其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常容易将两者混淆,我认为,社会活动将重

5、点放在了自身经验迁移以及社会情感这一方面,而语言活动则是注重倾听和表达这一块,本次活动调整为语言活动也是注意到了故事中的情节和对话比较适合中班下学期的孩子进行表达,且对话句式较规整,故事内容能够吸引孩子,所以我将活动落在了语言领域上。在进行活动后,我发现调整为语言领域还是很合适的,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活动中应多关注孩子。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理论上我总是能脱口而出,而当进行实践时,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而摒弃了这个最初的信念。引导孩子多说,多发现,在活动中成为主体,让孩子带着老师走,而不是老师“牵”着孩子走。在本次活动中,我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到孩子,所以导致环节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没有给孩子充

6、分交流、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在抛出一个问题后有孩子回答便过下一个问题,一个孩子会便代表所有孩子都会了吗?一个就代表全部吗?一个只是一个,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参与进了活动。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关注孩子是主体,给他们机会,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们中。 在设计教案和落实教案时出现了误差。出现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于各个环节目标掌握的不是很清晰,在拿到教案时可以思考如何设计,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样设计,设计的原因又是什么。反复推敲,分析每一个问出的问题是否合适,是否具有开放性等。 在对于教材的解读上不够透彻。本次活动中我考虑到了木木鸭很想要一个妈妈,但却没有挖掘更深的一点,木木鸭的心情是羡慕伙伴的,这一

7、点却忽略了,所以对目标的达成上也出现了影响。在以后,拿到一个教案后应该先对教材进行解读,将教材“吃透”再进行活动一定会有帮助。 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体。活动的对象是全体孩子,所以应该将机会给每一个孩子,将不同层次的问题抛向不同的孩子,引导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适宜的发展。这也是我以后在活动中值得思考和重视的一点。本次活动原本在课程中是我有多爱你主题中的一个社会活动,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且他们常常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将活动调整为语言活动,目标定位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木木鸭的愿望,并学习结合故事情节用合适的语言、表情、动作表现角色心情。将一个活动从社会领域调整到语言领域,我也作了

8、许多思考,调整前,我考虑社会领域和语言领域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其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常容易将两者混淆,我认为,社会活动将重点放在了自身经验迁移以及社会情感这一方面,而语言活动则是注重倾听和表达这一块,本次活动调整为语言活动也是注意到了故事中的情节和对话比较适合中班下学期的孩子进行表达,且对话句式较规整,故事内容能够吸引孩子,所以我将活动落在了语言领域上。在进行活动后,我发现调整为语言领域还是很合适的,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活动中应多关注孩子。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理论上我总是能脱口而出,而当进行实践时,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而摒弃了这个最初的信念。引导孩子多说,多发现,在活动中成为主体,让孩子带着

9、老师走,而不是老师“牵”着孩子走。在本次活动中,我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到孩子,所以导致环节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没有给孩子充分交流、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在抛出一个问题后有孩子回答便过下一个问题,一个孩子会便代表所有孩子都会了吗?一个就代表全部吗?一个只是一个,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参与进了活动。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关注孩子是主体,给他们机会,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们中。 在设计教案和落实教案时出现了误差。出现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于各个环节目标掌握的不是很清晰,在拿到教案时可以思考如何设计,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样设计,设计的原因又是什么。反复推敲,分析每一个问出的问题是否合适,是否具有开放性等。 在对于教材的解读上不够透彻。本次活动中我考虑到了木木鸭很想要一个妈妈,但却没有挖掘更深的一点,木木鸭的心情是羡慕伙伴的,这一点却忽略了,所以对目标的达成上也出现了影响。在以后,拿到一个教案后应该先对教材进行解读,将教材“吃透”再进行活动一定会有帮助。 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体。活动的对象是全体孩子,所以应该将机会给每一个孩子,将不同层次的问题抛向不同的孩子,引导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适宜的发展。这也是我以后在活动中值得思考和重视的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