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9484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双峰一中双峰一中 20182018 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题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题历史(理科)历史(理科)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A. 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B.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C. 开始刀耕火种 D. 出现了曲辕犁2. 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清代的经济政策是A. “闭关锁国”政策 B. “海禁”政策C. “重商主义”政策 D. “重农抑商”政策3. 新航路开辟发生在A.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B. 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C.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D. 19 世纪末 20

2、 世纪初4. 曾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A. 西班牙 B. 英国 C. 法国 D. 荷兰5. 近代中国出现大规模“断发易服”现象是在A. 辛亥革命之后 B. 五四运动之后 C. 国民革命之后 D. 新中国成立之后6.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属于A. 外资企业 B. 民族工业 C. 洋务企业 D. 买办企业7.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的在任总统是A. 罗斯福 B. 林肯 C. 胡佛 D. 柯立芝8. 关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2 -A. 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对“

3、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C. 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 二战后,令英国人自豪的“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的制度是A. 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 C. 殖民主义 D. 社会福利10. 20 世纪 50 作代中后期到 60 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A. 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B.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 国民经济停滞 D. 国民经济高速增长11. 1980 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它们“特”在A. 外交政策 B. 经济政策 C. 高度计划 D. 自由放任12. 二战后旨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组织是A. 世界银行 B. 关贸总协定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D. 亚太经合组织13. 2001 年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加入A. 欧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14. 下列交通工具中,在中国最晚出现的是A. 火车 B. 轮船 C. 汽车 D. 马车15.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这首歌所描述的是A. 丝绸 B. 瓷器 C. 刺绣 D. 绘画16. 有史书记载:“1502 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因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 ”由此可知A. 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

5、的控制权 B. 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3 -C. 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 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17.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 ,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棉花” 。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每年从越南、缅甸输入百万石大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C.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传统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8.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取得了制定国际金融运作规则的主导权,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福勒不无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

6、转。 ”上述材料反映了A.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B. 美元随时可以调整与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汇率C. 支持英镑继续作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D.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19. 1784 年的一天,英国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瓦特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 “力量”指A. 珍妮机 B. 蒸汽机 C. 内燃机 D. 电动机20. 19291933 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 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

7、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A. 世界大战 B. 环境恶化 C. 自然灾害 D. 经济大危机2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闪耀着另外种智慧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这种选择,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政治、安全和战略因素的考量。下列具备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是A. 欧盟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世界贸易组织- 4 -22.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 “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

8、策23.1958 年 7 月,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24.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据此不能得出A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通过改革,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趋向一致C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美国和中国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5.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6.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洋务运动的兴起- 5 -27、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此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

10、大 D.中共十四大28、20 世纪 30 年代,为应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丰富采取的对策是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计划经济C.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29.创刊于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 ,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30.贩卖黑人奴隶是欧洲殖民者犯下的最大罪恶,下列对黑奴贸易路线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B欧洲亚洲非洲美洲C欧洲非

11、洲亚洲美洲 D欧洲美洲非洲欧洲二、材料分析题(共 40 分)31、(20 分)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12、。一一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6 -材料三 1953 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 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 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一一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8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3、,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6 分)32、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盛顿(1933 年)6 月 16 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 33 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材料二 华盛顿(1933 年)8 月 19 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

14、不过是遭遇了近 40 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以上资料摘自纽约时报 100 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年出版材料三 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 7 -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 ”大国崛起美国(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其目的何在?(6 分)(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谁?在记者眼中,罗斯福将采取何种措施?(8 分)(3)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的生存来源”的?(6 分)- 8 -历史理科答案1-10

15、BDABA BCBDA11-20 BCDCB BBABD20-30 AACBD ABADA31、(1)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影响:土地私有制确立;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6 分)(2)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创制与应用;新的通讯工具应用等。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场手工业被工厂制度代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或大企业)出现。 (8 分)(3)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6 分)32.(1)原因:此前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目的:通过改革摆脱经济危机。 (6 分)(2)来自:企业主。措施:罗斯福将动用国会授予他的权力干预经济,迫使烟煤矿主等企业主们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 (8 分)(3)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 ;实施失业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